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485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选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鲁教版选修5(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2-,-3-,一,二,三,四,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概念 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 (1)衡量标准: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损失。,-4-,一,二,三,四,-5-,一,二,三,四,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概念:是发生在

2、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形成原因,-6-,一,二,三,四,(2)干旱。 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分布: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寒潮: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7-,一,二,三,四,2.地质灾害 (1)地震。 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8-,一,二,三,四,-9-,一,二,三,四,

3、(2)风暴潮: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10-,一,二,三,四,4.生物灾害 (1)病害:农作物病害、森林病害。 (2)虫害:农作物虫害、森林虫害。 (3)鼠害: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 5.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20N50N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6.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对

4、灾情的“放大”和“缩小”。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1-,一,二,三,四,三、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人口集中区与水旱等灾害多发区结合,农业受灾体脆弱,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的影响,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我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即海洋灾害带、东南沿海灾害带、东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青藏高原灾害带。

5、,-12-,一,二,三,四,2.中国的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 震源浅,烈度较大。 (2)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3)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3-,一,二,三,四,3.中国的水文灾害 (1

6、)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三种类型。 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原因。 A.自然因素: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 B.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治理措施: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和低洼地过多的经济活动。 暴雨洪水。 A.是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B.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14-,一,二,三,四,(2)风暴潮灾害。 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类型: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以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

7、、台湾、海南等地最为严重,时间为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于春季和秋季。 4.中国的气象灾害 (1)旱灾。 特点。 A.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B.不同区域的旱灾,-15-,一,二,三,四,C.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D.旱灾导致的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中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台风灾害。 源地: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空间分布:沿海重、南方重。 危害:灾害损失大,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寒潮。 时间: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 移动路径,-16-,一,二,三,四,影响:寒潮造成

8、的低温、大风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在新疆、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引起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分布: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4)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等。 近十几年来,华北地区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春季沙尘暴对华北地区影响很大。,-17-,一,二,三,四,5.中国的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虫害。 小麦的锈病、水稻的稻瘟病以及棉花的棉铃虫病等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分布:东部重于西部。 (2)森林病虫害。 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为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

9、显地区差异。 (3)蝗灾。 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 (4)鼠害。 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 地域差异较为显著。,-18-,一,二,三,四,四、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从时间尺度看,遥感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19-,一,二,三,四,(3)地理

10、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GIS可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 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4)自然灾害的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共减灾教育等。 工程性防御:修建防灾工程。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2)灾中应急。 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20-,一,二,三,四,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 (3)灾后恢复。 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1、。 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 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中的自救与互救:防震准备、避震、震后自救与互救。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防洪准备、洪水应急、洪水中的救助。,-21-,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2-,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地质灾害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3-,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 泥石流。,-24-,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滑坡。,-25-,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6-,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7-,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4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

12、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28-,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29-,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说明区域位置及板块运动情况;“7.0级强烈地震”说明地震大小;“震区出现多次降雨”说明天气状况;“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

13、灾害的类型。 2.迁移应用 地震后岩石破碎、松动,故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陡,并且从材料中可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故强降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30-,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全国卷,43)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1-,一,二,三,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2.迁

14、移应用 涝灾的形成主要是水多和排水不畅造成的。由图可知,造成M市水多的原因:依据图中等高线可知,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洪水在此汇集,M市受其共同影响;该地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M市排水不畅的原因:M市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洪通道少,并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32-,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4海南卷)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1 5001 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 ,

15、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米。山地1 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33-,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34-,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

16、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35-,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答案: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答案: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36-,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7-,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8-,一,二,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RS与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39-,一,二,三,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自然灾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