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3398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理论性、思辨性的阅读,考点要求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全国,全国,全国,内容索引,全国,一、(2016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殷墟甲骨文是

2、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

3、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

4、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

5、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圈点阅读: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 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答案,整体阅读(约5分钟),答案 这篇考古论文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心,分别谈了四个方面的影响:甲骨

6、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答案 全文共五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提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第二部分(25段),分写,每段写一个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 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

7、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 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 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 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题型归类:信息筛选与整合题 对应考点:C(1),真题训练(约9分钟),解析,答案,解析 D项以偏概全。对照原文“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可知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是对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王世系”这一部分内容加以印证确认是可靠的,并不是对其全部内容的印证,故D项错误。,2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 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 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 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题型归类:信息筛选与整合题 对应考点:C(1),答案,解析,解析 B项扩大概念范围。原文是“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

9、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其中古史辨派批判的是所有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不包含那些能经住史证的旧史学,选项中扩大了概念“旧史学”的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 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 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 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

10、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 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题型归类:信息筛选、整合和推断题 对应考点:C(1),答案,解析,解析 D项判断无据。“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表述错误。原文中有北宋金石学不断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进行补充以及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内容。,二、(201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

11、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

12、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

13、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 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圈点阅读: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 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答案,整体阅读(约5分钟),答案 气候正义的内涵。,(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答案 全文共四段,按照“

14、总分总”的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内涵。 第二部分(第2、3段):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其内涵。 第三部分(第4段):总结上文,正式阐释气候正义的全面内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题型归类:信息筛选、整合和推断题 对应考点:C(1),答案

15、,解析,真题训练(约9分钟),解析 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 B项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简单地归纳为“限制排放的问题”,表述不当,属于以偏概全。 C项“为后代设定义务”表述不当,原文第3段结尾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见该项不合事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

16、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题型归类:论证分析题 对应考点:C(3),解析,答案,解析 C项概括的论点错误。从第3段内容看,“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 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 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