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2479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物态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命题角度1:温度计的读数 甲 乙 【例1】:(2019秋嘉兴期中)测量温度用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命题角度2: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解法技巧】熟记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是26,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等等【例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冰块的温度一定为0C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零下18D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为100考点二:物态变化命题角度一: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

2、热 【解法技巧】首先明确六种物态变化的类型和特点;然后从物理现象中分析物理情景,找出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初态和末态;对照概念确定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热情况。【例1】:(2019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BCD例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微9-1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图微9-1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例3在“2019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

3、“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微 练 习1.如图微9-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熔化C汽化 D凝华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图微9-2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

4、,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3.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A水液化吸热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D水汽化放热4.如图微9-3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命题角度2:物态变化图像【解法技巧】判断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看图象走势,若走势上升则是吸热过程;若走势下降则为放热过程.判断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确定熔点、沸点、凝固点的大小.看图象“水平段”(与时间轴平行).它表示物质虽然继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这个对应的温度为熔点、

5、沸点或凝固点的值. 另外,根据“水平段”还可以确定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间和物质的状态. 【例4】:(2019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考点三:物态变化中的实验命题角度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解法技巧】利用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特点,通过分析物态变化图像或数据表格进行解答。另外还要熟知实验装置中各器材的作用。【例5】:(2019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

6、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命题角度2:液体的沸腾实验【例6】:(2019郴州)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 )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7、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图(填“乙”或“丙”)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专题探究“白雾”、“白气”辨析 微 讲 解题型1 认识“白雾”、“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1如图微8-1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微8-1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题型2 区分形成“白气”时水蒸气的来源“白气”现

8、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2冰棒冒“白气”是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 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题型3 形成“白气”、“白雾”的条件放热水蒸气完成液化必须要放出热量。这就要求水蒸气的温度比周围其他的物体温度高。例3 如图微8-2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水蒸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 (选填“有”或“没有”) 显著温差,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放热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

9、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图微8-2 微 练 习1. 细心的小明发现清晨的长江江面上常出现一层薄雾,这是由于江水()A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先汽化后凝华C先蒸发后凝固D先蒸发后液化2.如图微8-3,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

10、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

11、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 D水蒸气 图微8-33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薄雾”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4冬天,早晨跑

12、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5.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典型例题 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若对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块能熔化吗?为什么?2、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3、铝的熔点是660

13、,那么660的铝一定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共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

14、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