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355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上册教案6.11折扣问题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扣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学会列方程解答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理解不同形式的折扣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会解答关于折扣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深理解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体会模型思想;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折扣是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折扣含义,学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

2、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呢?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全班交流,说说如降价、打折、买一送一、送货上门等促销手段。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1理解“打折”。(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到“打折”这种促销手段。你认为打折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自学教材第99页的底注,适当画一画。 2.快速口答: 七折?六折?九折?几折? 九五折?5.5折?几几折、几点几折? 3.“小试牛刀”(说说下面各种商品是打几折出售。)一台电视机按原价的70出售; ( )折一架钢琴按原价的95出售; ( )折一件衣服按原价的68出售。 ( )折提问:

3、谁是单位“1”?打折后的价钱叫什么? 介绍:商务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中规定:在商品促销时,必须明确标出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 4.揭题:现在大家都理解了打折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来尝试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揭题:折扣问题。三、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一)学习例91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题图9)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尝试解答。请学生板演。3全班交流:(1)对不对?根据什么来解决的?(2)方程和除法算式解答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引导检验,沟通联系。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会检验吗?(1)学生尝试检验,请学生板演。(2)全班交流,说说那样检验的

4、想法。5回顾反思,提升认识。回顾解题的过程,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学生说说。小结:折扣问题是实际售价相当于原价的百分之几,它实际上是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一审题,找准单位 “1”;二理清数量关系;三确定方法,解答;四检验。(二)练一练。过渡:带着我们的收获和体会,你能帮小洪算算成语故事原价又是多少元呢?(1)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2)全班交流。(三)第一次对比:观察例9和练一练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四)练习:练习十六第8题 你能算出下列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吗?(1)分组计算,而后交流。(2)第二次对比:这两题和黑板上解答的两题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四、综合练习1、算一算(1)买一件T恤衫,原

5、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2)买一件T恤衫,打八折出售后是80元,原价是多少元?(3)一件T恤衫,原价80元,现价64元,打几折出售?算算,而后口答交流。第三次对比:你发现了什么?2、选一选(1)有两家商店卖同款“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 B店:九折 问:如果是你,你会上哪家店购买?为什么?(2)再出示:这两家店同款“米奇书包”的原价A店:100元 B店:80元问:现在你会选择去哪家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再问:从刚才解决的这题,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既要考虑折扣,也要考虑原价。谨防折扣背后的骗局。)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小结

6、:“打折”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学习这一知识对于我们非常有必要。六、作业:练习十六第9、10题教学反思: 折扣问题是解决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内容。这是学生们在认识了百分数、并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扣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这就为本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一、联系生活,认识“折扣”。 对于折扣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

7、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关促销的问题,然后出示几幅商场促销的现实情境图片,在鲜活的具体情境中初步建立“折扣”的表象。 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

8、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

9、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折扣”问题。 例题以一个教学情境贯穿其中,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帮助优生建构知识结构,帮助一般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10、激励者。一次又一次地对比,进而使学生理清“原价、折扣、现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思维地完善和提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

11、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三、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折扣”意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

12、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折扣问题的计算方法后,通过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商品,进行相应的练习,选择的练习富有层次,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