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013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2、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

3、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步测试卷一、 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于( ) A.多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长江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D.黄河流域、刚果河流域 2. 关于乡村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沿河道、山谷发育的村落多呈带状 B.我国华北平原的村落大多呈多边形 C.河湖众多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圆形 D.乡村最初形成的自

4、然环境是地势较高,土地肥沃,并靠近河流的平原谷地 3.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全部诞生在河流中下游是因为( ) A.水源充足 B.交通方便 C.灌溉农业发达 D.利于防御 4. 下列有关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在我国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没有院落 B.北方多大型村落,密度较小 C.南方以团状聚落为主 D.西部地区没有固定型聚落 5.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世界城市的发展特点是( ) A.城市一般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 B.封建时期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而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和非洲的埃及,城市发展水平更高 C.欧洲城市中心往往被教堂所占据,道路常以中心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D.

5、城市不仅是消费中心,也是生产中心 6. 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多沿河湖分布是因为便于水运 B.一般来说,乡村聚落的选址都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以便获得足够的淡水 C.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不大 D.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产生了乡村 7.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8. 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6、) 人口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人口从事的职业、性别构成有很大差异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规模有很大差异人口从事的职业、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 A B C D 9. 古代城市多表现出数量不多、城市职能以军事和行政管理为主,其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低 B发展历史较长 C当时人口不愿居住在城市 D社会制度的阻碍 10. 读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1. 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A B C D 12.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河流交汇处的高爽平坦之

7、地,原因是( ) 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 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 便于搬迁和居住 A. B. C. D. 13. 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促进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的增长 A BC D 14.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世界城市的发展特点是() A城市一般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 B封建时期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而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和非洲的埃及,城市发展水平更高 C欧洲城市中心往往被教堂所占据,道路常以中心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D城市不仅只是消费中心,而且也是生产中心 15.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

8、的是() A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所有的聚落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C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D聚落受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16. 关于乡村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沿河道、山谷发育的村落多呈带状B我国华北平原的村落大多规模较大 C河湖众多的平原地区,多密集型村落 D乡村最初形成的自然环境是地势较高,土地肥沃,并靠近河流的平原谷地 17.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方,原因是() 地势较高,减小洪水浸淹之患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便于搬迁和居住 A B C D 18.

9、 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 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 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19. 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多沿河湖分布是因为便于水运 B一般说来,乡村聚落的选址都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以便获得足够的淡水 C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不大 D乡村是当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聚落形态 20. 布依族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又叫“麻栏”。北史南寥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北史南寥传文中描述的布依族民居属于_村落阶段 () A巢居 B穴居 C原始村落 D村落完善 二、 非选择题 21. 完成下列问

10、题。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_。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_地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带动下,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如沿海的上海、天津等;而广大内地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2)从地形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原因是_;从气候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原因是_。这些大城市大多是各级行政中心,这说明_对城市的影响较为深刻。 2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A_,B_,C_,D_,E_,F_。 (2)从上图分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_

11、。这些地区首先出现城市的原因是_,_。 (3)从这些城市的出现,分析城市产生的物质基础:_。 23. 读图,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知识网络。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C优越的自然条件

12、,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_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24.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聚落的景观,A是_聚落,B是_聚落。A、B两聚落相比,_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强烈的场所。 (2)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B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请分析在景观、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异。 在景观上的差异:_; 在规模上的差异:_; 在功能上的差异:_。 (3)A、B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_为_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带动_的发展;_为_提供劳动力

13、,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 25. 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简述图中所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第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C4、 B5、 C6、 B7、 (1)B(2)C8、D9、A10、D11、B12、 C13、A14、C15、B16、C17、C18、D19、B20、A二、非选择题21、 (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沿海、沿江 (2)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发达,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人口集中东部季风区气候适宜,降水较丰富,气温适中政治22、 (1)尼罗河谷地南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 (2)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这些大河的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的发达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3)大河冲积平原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再加上劳动者的农业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