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2010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1982266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厥证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厥证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厥证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厥证2010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厥证2010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厥证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厥证2010(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厥 证,河南省中医院 张文宗,厥证昏仆气逆乱,抽鼻参附针为先; 醒辨气血与痰厥,虚实气绝不一般; 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厥 证,定义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 重者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释义 厥的含义有多种: 1发病形式: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素问大奇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即以暴死为厥。 2指病理机制:指气机逆乱,气血败乱。“厥者,逆也”,“厥者,尽也”。灵枢五乱篇:“乱于臂胫,则为四厥。” 3临床表现:以四肢逆冷、手足不温为厥。素问厥论:“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

2、而上于膝。” 4六经形证:如素问厥论叙述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如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此指神志病证而言,现已不用。 今论之厥证,主要指前二者而言。第三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厥证。,历史沿革 1厥证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但不同篇章中其含义各异(不同名称大约有30种),概之有四:以暴死为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以四末逆冷为厥。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以病情严重者为厥。,内经对厥证的病机认为是气机逆乱、气血运行悖逆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

3、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2仲景论厥,承袭了内经中手足厥冷为厥的论点,且以外感发厥为主,认为寒厥与热厥的病机为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不能顺接的结果。“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并创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厥证的代表方。,3宋金元时代,皆宗仲景之说,所论以外感发厥,四肢逆冷为主。 4明清以来,区分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张景岳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认为厥证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在内经和伤寒论中则为手足逆冷,故分为寒厥、热厥、阴厥、阳厥,发生于杂病中则为突然昏倒,故分为气、血、痰、酒、色之厥。,5分类: (1)内经有大厥、薄厥(多指中风病)、热厥、寒厥之称。

4、如“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2)金贵要略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医学入门外感寒暑明确区分为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3)元张子和儒门事亲将昏厥分为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等 (4)清代医家予以总结、完善,提出了气、血、痰、食、暑、尸、酒、蛔等厥。,范围 中医内伤杂病中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省人事为主症,伴四肢厥冷的病证 西医癔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昏迷、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精神性疾病患者所出现的厥证。,一、病因 1情志内伤 七情刺激,气逆为患,以恼怒所致者为多 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 大怒气逆气血并走于上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5、厥证 惊骇恐吓脏腑功能失调气逆上冲,清阳不升,2体虚劳倦 元气素虚,复加空腹劳累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气血逆乱 长期睡眠不足,阴阳气血亏耗 平素气血运行不畅,脾虚有痰 陡遇巨大精神刺激气血逆乱厥证 素体阳旺阴亏(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3亡血失津 大汗吐下气随液耗 创伤出血,血证失血过多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厥证,4饮食不节 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久痰愈多则气愈滞,气愈滞则痰愈盛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痰厥 5暴感外邪 曝晒于烈日之下 暑厥 劳作于高温环境 感受暑邪热郁气逆,传入心包蒙蔽心神清窍闭塞,二、病机 1基本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景岳全书

6、厥逆:“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 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气厥(实证) 平素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气厥(虚证) 素体痰盛之人骤逢恼怒惊骇气上冲逆乱痰随气升,蒙蔽清窍痰厥 暴饮暴食食滞中脘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脾不升清食厥 素有肝阳偏亢暴怒伤肝肝失潜藏,肝阳上亢血随气升,气血逆乱血厥 大量失血气随血脱气无所依附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血厥(虚证),2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肾 生理心为精神活动之大主,病理肝主疏泄条达 心病则神明失用, 肝病则气郁气逆,乃致昏厥 生理脾为气机升降之枢 病理脾病清阳不升 肾为元气之根 肾虚精气不能上注 清窍失养,3病理

7、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气逆上冲、血随气逆、痰浊上壅清窍闭塞实证 虚气虚、气陷、血虚、气脱神明失养虚证,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厥冷 2先兆症状与兼症:发病之前常有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 而后突然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兼症恶心、汗出、四肢厥冷,醒后头晕、疲乏、口干。 3病史:了解有无类似发作史。诱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大失血、暴饮暴食、素体痰盛宿疾。,二、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 2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等。 3影响学检查:CT MRI、胸部X摄片。 4其它:血压、心电图等。,三、病证鉴别 1厥证与眩晕 眩晕头晕目

8、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 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 2厥证与中风 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倒,并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歪斜及失语 厥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昏倒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但血厥之实证可发展为中风,3厥证与痫证 痫病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多见。病情重者,虽也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有叫号、抽搐、口吐涎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类似,醒后如常人 厥证昏倒后四肢厥冷 ,无吼叫、吐沫、抽搐等。脑电图可资鉴别。 4厥证与昏迷 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

9、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存在 厥证突然发生,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亡血,辨证论治,一、辨虚实 实证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拳握,或夹痰涎壅盛,舌红苔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虚证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2分气血 临床上,气厥、血厥为多见,且以实证居多。 气厥实证因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因惊恐而发,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拳握,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弦 血厥实证肝阳上亢,阳

10、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二、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醒神回厥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适用于邪实窍闭神昏之证开窍法 以辛香走窜药物为主,具通关开窍作用 剂型:丸、散、气雾、含化、注射 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 而 醒 神 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力失血过多、过急者配合止血、输血剂型、用法同上,(一)气厥 剧痛,或清志剧变,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指趾发青,脉微细欲绝,神识昏愦,临床上称为神经性休克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诱发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肝气不舒,气机

11、逆乱,上壅心胸,阻塞心窍 呼吸气粗肝气上逆于肺,肺气郁闭不宣 四肢厥冷阳气被郁,失于温煦 苔薄白,脉浮或沉弦肝气郁滞,气闭于内,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代表方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急救通关散:辛香走窜,取少许粉剂吹鼻取嚏,以促其苏醒,本法仅适用于气厥实证。也可用苏合香丸、玉枢丹温开水灌服 后方开郁畅中,降气调肝,苏醒后五磨饮子:沉香、乌药降气调肝 槟榔、枳实、木香行气批破滞 加檀香、丁香、藿香理气宽胸 加减肝阳偏亢(头痛头晕,面赤烦躁)加钩藤、石决明、磁石 兼有痰热者(喉中痰鸣,痰壅气塞)加胆南星、贝母、橘红、竹沥 醒后苦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加茯神、

12、远志、枣仁,临证心得此类病人常有类似既往病史,发作前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故平时可服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之类,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2虚证 症状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 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元气素虚,加之情绪紧张、恐惧、疲劳、饥饿等诱因 肢冷阳气衰微,难以温通 汗出卫外不固 舌淡,脉沉细微阳虚气陷之证,证机概要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代表方急救: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补气摄津醒神) 或参附汤、芪附汤,或灌服温糖水或热茶水 苏醒后汤剂:四味回阳饮 生脉注射液重在益气生津 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均能益气回阳,加减汗

13、出多黄芪、白术、煅龙牡、山萸肉 心悸不宁加远志、炒枣仁、柏子仁 食欲不振白术、茯苓、陈皮 临证心得本证也有反复发作倾向,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归脾丸等药物,健脾和中,益气养血。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甘润缓急,(二)血厥 各种出血,如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女性宫外孕破裂出血。大量出血后,低血容量,面色惨白,冷汗淋漓,心悸怔忡,四肢厥冷,临床称之为出血性休克。 1实证 症状平素易发眩晕,多因急躁恼怒或入厕努责排便而发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升,闭阻清窍面赤唇紫,舌红由于气逆血菀于上 脉沉弦肝气上逆之征,证机概要怒则气逆,血随气升,瘀阻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理气

14、通瘀 代表方急救:先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推或静滴,以开其闭或以醋或童便火淬,取烟熏鼻 汤剂:羚羊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加减急躁易怒,肝热甚者加菊花、丹皮、龙胆草 兼见阴虚不足,眩晕头痛者加生地、枸杞子、珍珠母,2虚证 症状常发生于创伤、吐衄、便血、妇女暴崩、大汗吐泻之后 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荣 四肢振颤气血不能达于四末,筋脉失养 目陷口张,自汗肢冷,气息低微营阴内衰,气随血脱 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失血过多,阴伤气耗,证机概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 治法补养气血 代表方急救:独参汤灌服,或同时灌服温糖水或盐水 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推或静滴;止血、输血 汤剂:人参

15、养营汤,加减自汗肤冷,呼吸微弱加附子、干姜 口干少津加麦冬、玉竹、沙参 心悸少寐龙眼肉、枣仁 出血不止加仙鹤草、藕节、侧柏叶,3痰厥 症状素有咳喘宿疾,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发病 突然昏厥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痰壅气道,痰气相击 胸闷气粗痰浊阻滞,气机不畅 舌苔白腻,脉弦滑痰浊内阻之象,证机概要肝郁肺闭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治法行气豁痰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加减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栀子、竹茹、栝楼仁,暑厥 症状发于暑热夏季,或高温环境下感受暑邪 胸闷身热,面色潮红邪热内闭 眩晕、头痛感受暑邪,暑热上犯于脑 谵妄暑热扰心,元神散乱 舌红干,脉洪数,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 代表方急救:清开灵注射液,静滴 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灌服或鼻饲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吸氧、输液、降温 汤剂: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临证备要芳香辟秽汤:藿香15,佩兰10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