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1880728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第8次统练试卷生物学科一、单项选择题1.小鼠的颌下腺中存在一种表皮生长因子EGF,它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其中含有6个二硫键(形成一个二硫键会脱去2个H),EGF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激发了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促进了细胞增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EGF基因至少含有318个脱氧核苷酸B. 在氨基酸形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48C. EGF和高温处理变性后的EGF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 EGF能促进细胞增殖是因为EGF能进入细胞内发挥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EGF是53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多肽,其中含有6个二硫键,

2、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脱去52个水分子和12个H;EGF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促进细胞增殖。【详解】EGF中含有53个氨基酸,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536=318个脱氧核苷酸,A正确;在氨基酸形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5218+121=948,B正确;EGF含有肽键,高温处理破坏EGF的空间结构,不破坏其肽键,故二者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由题意可知,EGF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未进入细胞内,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2.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规

3、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如图2所示。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细胞结构只有B.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D. 若仅依据图2结果,则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4.25109个mL-1【答案】A【解析】【分析】图1中:细胞壁、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液泡、细胞质基质。【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酵母菌

4、属于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正确;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C正确;若仅依据图2结果,该中方格中共有17个酵母菌,则每个小方格中平均含有1716个细胞,共有400个小方格,故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1716400(0.1(血球计数板的体积)103)103(稀释倍数)=4.25109个,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3.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如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所需的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B. 过程中a核糖体结合过的tRNA最多C. 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只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基因表达D. 终止密码子与d核糖体距离最近【答案】B【解析】过程为转录,该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该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目无法确定,因此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嘌呤和嘧啶数也无法确定,A错误;过程中,a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最长,说明该核糖体是从mRNA的右侧向左侧移动进行翻译的,结合过的tRNA数目最多,B正确;从图中分析可知,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过程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过程,从而抑制基因表达,另一方面空载tRNA通过激活蛋白

6、激酶Gcn2P而抑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C错误;翻译过程从核糖体读取mRNA上的起始密码开始,过程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因此d距离起始密码最近,a距离终止密码最近,D错误。4.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下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B. 第2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 引

7、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运载体D. 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答案】C【解析】【分析】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步骤包括高温变性、复性、延伸。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做原料。【详解】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Taq酶等,不需要解旋酶,利用高温引起双链解旋的,A错误;第2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结合但形成的DNA两条链长度不同,B错误;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运载体,避免发生自身环化,C正确;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有2个,占

8、2/8=1/4,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5.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15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且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病的遗传方式都是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6个体的细胞中甲乙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 -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6的次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变异D. -15和III-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200【答案】D【解析】【

9、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甲病的14女孩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根据6和7不患乙病,但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表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表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b);根据10和11不患丙病,生出患丙病的女孩,说明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d),据此分析判断。【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I1只患甲病不患乙病,故基因型为XABY,I2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XaBXa-,由于13是患甲乙两种病的男孩,其基因型为XA

10、bY,说明6含有b基因,即I2基因型为XaBXab,由于I1传给6的X染色体上含AB基因,所以6的基因型为XABXab,即6甲乙病致病基因分别在不同的X染色体上,13基因型为XAbY,说明6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XAb的卵细胞,与Y染色体结合,生出XAbY的男孩,表现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BC错误;-15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且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故15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单独计算,后代患丙病的概率=1/1002/31/4=1/600,不患丙病的概率=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

11、1/4,不患乙病的概率=3/4,后代都不患甲病,因此子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599/6001/4+1/6003/4=301/1200,子代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002/31/41/2=1/1200,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激素能被体液特异性地运输到相应的组织细胞并发挥作用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发现并清除机体内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该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

12、是扩散,并最终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A. 两项B. 三项C. 四项D. 五项【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包括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监控、清除。【详解】组织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错误;激素随体液运至全身,但只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错误;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通过破坏T细胞而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正确;发现并清除机体内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正确;温特仅对造成胚芽鞘弯曲的物质命名

13、为生长素,并未分离出吲哚乙酸,错误。综上所述,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7.生姜属于耐阴作物,在橘子树底下种植生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果树的立体空间为生姜提供遮阳,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图一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图二是研究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生姜为材料设计了A、B、C三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1)图一中表示生姜的曲线是_。若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生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应

14、_。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_。(2)若将温度适当升高,A植物的光饱和点(d点)将向_移动(3)当光照强度为c时,B植物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ATP来自_(场所)。(4)根据图二相关信息,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的依据是_。【答案】 (1). B (2). 大于a (3). 该细胞的线粒体与外界(细胞呼吸和外界) (4). 左 (5).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6). B组只用了C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C组的90%【解析】【分析】图一的自变量是不同植物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

15、)。P/R小于1,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P/R=1说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P/R大于1,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图二中,A、B、C三组总处理时间相同,A组和B组光照时间均为67.5s,C组总光照时间135s。【详解】(1)由于生姜属于耐阴作物,在橘子树底下种植生姜,图一中B曲线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故B表示生姜。a点时B植物的P/R接近1,若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生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应大于a,需要保证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a时,可以认为对于生姜整个植株而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一部分来自于外界环境。(2)图中曲线是在适宜温度下测定的结果,若将温度适当升高,光合速率会下降,A植物的光饱和点(d点)将向左移动。(3)当光照强度为c时,达到了B植物的光饱和点,B植物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ATP来自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根据图二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