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717691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大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比较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的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少多纤维除基膜内有网状纤维外,其他部位无三种纤维血管无有极性有无腺体形成腺体存在腺体分布体表、官腔、囊的内表面器官组织、细胞之间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不与外界接触,形成微环境,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创伤修复论述神经元的结构特1神经元胞体是细胞的营养和代谢中心。胞体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胞体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胞核,异染色质少,染色浅,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内具有两种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尼氏体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块状或颗粒状嗜碱性物质;在电镜下由发达的

2、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神经元纤维在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成网;在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具有支持、运输的作用。2树突短而粗,分支多,表面有许多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内也有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胞体。3轴突细而长,末端分支较多,表面光滑为轴膜,内含轴质。轴质内无尼氏体,但有大量神经元纤维。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冲动传离胞体。试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1肾上腺皮质根据细胞的排列特征,从浅到深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2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细胞呈矮柱状,胞质较少,核小染色深;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促

3、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钠及排出钾。3束状带最厚,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细胞核圆,较大;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和皮质酮,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还有降低免疫应答及抗炎等作用。4网状带的细胞条索相互吻合成网;细胞小,染色较深,胞核着色也较深;5网状带细胞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精子发生过程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该过程经历3个阶段: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态。在第1个阶段中,A型精原细胞作为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精原细胞

4、从A型分化为B型,并经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在第2阶段中,初级精母细胞经历了两次减数分裂,经次级精母细胞阶段最后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在第3阶段中,圆形的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后发育为蝌蚪形的精子。月经周期的定义及其变化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剥脱出血即月经,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由于黄体的退化,孕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坏死。螺旋动脉继而短暂扩张,使功能层血管破裂并与功能层组织一起剥落排出。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在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残留

5、的子宫腺上皮增生,修复子宫内膜上皮。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基质和纤维,使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伸长;螺旋动脉也伸长弯曲。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在黄体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的作用下,基质细胞增殖,内膜继续增厚,并因组织液增多而水肿。基质细胞胞质中充满糖原和脂滴,分化为前蜕膜细胞。子宫腺进一步增长、弯曲,腔扩大,开始分泌含糖原的黏稠液体。螺旋动脉增长、弯曲,伸至内膜浅层叙述三胚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分化为何组织。1受精后第二周胚泡植入时,内细胞群的细胞也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一个圆盘状的胚盘,胚盘由上、下两个胚层组成,靠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为上胚层,位居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细胞为下胚层,两层细胞紧贴在一

6、起,构成二胚层胚盘,它是胚体发育的原基。至第三周初,胚盘上胚层细胞增殖,在胚盘上胚层尾侧正中线上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继而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原条的细胞不断增殖经原沟下陷,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头尾和两侧迁移扩展,形成中胚层,至第三周末,胚盘由内中外三个胚层组成。2.三胚层分化:1外胚层主要分化成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胚胎表面的外胚层主要分化为表皮及皮肤附属器的上皮,尚分化为腺垂体、松果体、牙釉质、角膜、视网膜、内耳膜迷路、外耳道、口腔和鼻腔及肛门的上皮等2中胚层主要分化成结缔组织、浆膜、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肾上腺皮质和牙本质等。3内胚层主要分化成消化管、消化腺、下呼吸道和

7、肺的上皮及甲状旁腺、胸腺、中耳、膀胱和阴道等器官的上皮。试述成纤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 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呈星型多突起;核较大,扁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教丰富,弱嗜碱性。2电镜下,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即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该类细胞可合成各种纤维和无定性基质。3,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称为纤维细胞。光镜下,细胞变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小,呈长扁椭圆形,着色深,细胞质少,常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4在一定条件下,如创伤修复、结缔组织再生时纤维细胞可逆转为成纤维细胞,并向受损部位迁移,

8、形成新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比较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外形细长圆柱状短圆柱状,有分支长梭形核数量多个至数百个12个1个核位置细胞周边细胞中央细胞中央核形态椭圆形椭圆形,较大长椭圆形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闰盘无有无比较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异同点骨骼肌心肌肌原纤维规则而明显形成肌丝束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短粗,位于Z线水平肌质网发达,形成终池较稀疏、终池少而小三联体形成三联体形成二联体肌丝粗细肌丝之比为1:6粗细肌丝之比为1:6闰盘无有,横向连接面上有中间连接、桥粒,纵向连接面上有缝隙连接试述突触的定义、分类及光镜下结构答:1定义: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

9、之间信息传递的部位,是细胞连接的一种方式。2分类: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实际上是一种缝隙连接;化学突触,就是通常所说的突触3.光镜下,可见是上一级神经元的突起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与下一级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细胞体的接触点。在电镜下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部:突触间隙;后部: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简述心脏壁的结构心脏壁分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心内膜1)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2)内皮下层:内层: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2.心肌膜,主要有心肌纤维构成(内纵、中环、外斜),肌纤维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0、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心骨骼: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心脏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其上。3心外膜:心包脏层,为浆膜。由间皮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心瓣膜: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阻止心房和心室收缩时血液倒流。 简述中动脉的结构1.中动脉管壁的结构典型,由内向外依次分内膜、中膜、外膜。2. 内膜:内膜位于腔面,是三层膜的最薄的一层,表面为内皮,内皮外为一层内皮下层,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纵行平滑肌,内皮下层与中膜之间有一层明显的内弹性膜,它是由弹

11、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可作用内膜与中膜之间的分界。3.中膜:中膜很厚,主要由10-40层环形分布的平滑肌组成,其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4外膜:外膜的厚度与中膜相近,成自校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含螺旋状或纵行分布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简述大动脉的结构和功能1大动脉壁从内向外分3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2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构成。内皮下层较厚,其中含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量的平滑肌。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故内膜与中膜的的分界不清。3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中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4外膜相对较薄,由结缔组织

12、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外膜中还有较多的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5大动脉富有弹性,在心室收缩射血时,管壁扩张,在心室舒张时,因管壁的弹性回缩,保持血液持续向前流动。试述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的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小梁互相连接成网,构成淋巴结实质的支架,淋巴结实质分为周边部的皮质和中央部的髓质。1皮质薄厚及结构组成变化很大,一般可区分为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3部分;2髓质由髓索及其间的髓窦(髓质淋巴窦)组成。浅层皮质主要结构为淋巴小结,为细胞区;3副皮质区为大片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细胞聚集而成;4髓索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互相连接

13、成网,主要含有浆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5淋巴窦壁由薄的内皮构成,窦内有许多巨噬细胞。试述脾的结构脾脏结构: 被膜白髓:(1)动脉周围淋巴鞘实质 (2)脾小结(3)边缘区红髓:(1)脾索(2) 脾窦脾的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被膜较厚,表面覆有间皮,内含较多的平滑肌。脾实质分为白髓、边缘区和红髓3部分。白髓散在分布,为密集的淋巴组织,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脾小体)构成。红髓约占脾实质的2/3,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交界处,是脾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从甲状腺滤泡旁上皮细胞的结构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储存和释放过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胞浆嗜酸性,核圆,位于

14、细胞中央;电镜下细胞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较多线粒体,溶酶体散在分布,高尔基复合体位于核上区,顶部胞浆中有体积很小的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甲状腺素的形成经过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六个过程:1. 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高尔基复合体加糖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滤泡腔内贮存2. 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液中摄取I-,I-经过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活化。3. 活化后的I-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4. 滤泡上皮细胞在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胞吞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5. 胶

15、质小泡与溶酶体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即甲状腺素。6. T3和T4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试述消化管壁的结构从食管到肛管的消化管管壁自内向外分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黏膜自内向外又分3层,即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在两端(食管和肛管下段)为复层扁平,其余均为单层柱状;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富含淋巴组织和小的腺体;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黏膜下神经丛,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还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某些部位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肌层一般是内环外纵的两层平滑肌,其间有肌间神经丛;但胃含内斜中环外纵3层平滑肌,食管上段和肛管下段则为骨骼肌。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为薄层结缔组织,见于食管和大肠末段;后者为薄层结缔组织覆以间皮,见于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试述胃黏膜的组织结构1.黏膜上皮为表面粘液细胞构成的单层柱状上皮,该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胃小凹。表面粘液细胞分泌不可溶性的凝胶黏液,形成胃的粘膜屏障,具有吸收水、无机盐和乙醇的功能。2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底腺相连,固有层内以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