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786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二战后日本环境的改善与其成功因素严欣婷【摘要】日本是一个很特别的成功例子,她不但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原爆影响,更在战争中战败而经济大受打击,她所受到的经济和环境的冲击在世界上无疑是数一数二的。然后,日本又因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做成严重为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然而,曾为公害大国的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成功,更在国际环保事业上占有一个主导地位。很明显日本做到了一个一方面能保持着高速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不伤害环境生态,甚至视环境比经济可贵的典范。这个现象是很值得我们研究以及值得很多国家学习的。本文描述了战后日本的环境问题和改善及其成功因素,包括了对政策、文化、公民意识、技术开发等分析,希望对日本在

2、从公害大国成功转型为环保国家的成功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崛起中的我国的环境保护策略和方针有一定的启发。【关键词】 日本 政策 公害 环境 一、引言 日本是一个面积为 37. 78 万平方公里的群岛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冒起,跻身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并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到了二战时期,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具有侵占亚洲的野心,于是发动了长达十年的侵略,期间国家大力推动武器生产,令环境开始受到破坏。二战最后以 1949 年日本遭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结束,这个不只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做出很多的赔偿,经济下滑,还令当地环境和生态大受影响。到了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再次起飞,此时

3、令重于工业导致环境严重受到破坏,内海湾和沿岸地区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天然景观更加受到难以挽回的破坏日本更一度被名为公害大国。这逼使日本正面看待环境问题,其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日本政府在七十年代后把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放在规划和政策协调上,并制定了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长期政策。到了现今,在已发展国家的行列之中,日本的环境污染在各项标准都为最低或较低级别,更印证了环境保护跟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 1而相辅相成的,可见日本对环境保护的行为的成功原因是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在人类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日本的成功就是它拥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协调着不同的部门和系统。首先,政府的立法机关和其完善的法律规

4、章以及程序法就是人体的大脑,与它配合的就是构成了神经系统的公民意识和民族文化,因为神经脉冲跟公民意识(日本人自觉保护环境)两者同为非实体但可感受的。另外,政府的行政部门就好像人体的运动系统,法律的规章都是通过行政部门有效地有权的执行才构成可见的效果,而政府的环境外交就神似人体的呼吸系统,透过国外交流增加自己对技术上意识上等等的益处,就好像人类透过呼吸2获取维持生命的氧气一样。还有,日本的环保民间组织就像循环系统一样,其实它也是人体运作的一个基础系统,因为它会把养分带到人体各部分,作为各部分的其中一个媒介,而日本的环保组织就是在企业与政府、个人与社会之间作为一个媒介,促进多方面的交流。最后,日本

5、对环保技术的开发就好像内分泌系统,它会偶尔但有序地分泌体液,刺激某部分的工作。日本拥有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发展。日本环境厅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其明显的特征是规定对环境污染程度、公害纠纷处理、公害侵犯处罚、公害防止及对受害人赔偿的定量化、数值化的细则,使各级政府、企业及法人的法律义务责任明确,易于监视、监测和监督。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应的法律、进行环境质量和对污染源的监测、制定环境保护具体目标与措施及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而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根据地方的特点制定地方条例,促进以国家措施为基础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企业和市

6、民也有一定的义务:企业的职责是采取妥善措施,防止公害和保护自然,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及措施,减少制造、使用、丢弃等各阶段的环境负荷,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国民的职责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环境负荷量,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措施,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就是这样,环保的义务和责任就在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并在立法与行政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分工,而其环保工作也变得又效了。二、日本环境改善的进程1 战后日本的环境问题1.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败后,日本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于是,日本在1949年9月起开始广泛推行旨在提高经济素质的“产业合理计划” ,发展冶金、矿业、橡胶、粮食制品、电力、水泥、纸浆、

7、无机化学工业等基础性工业,希望能够尽快补回二战的创伤。在恢复了一阵子后,日本的经济再次转型为以重工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机械、钢铁、化学、有色金属、石油煤炭制品、造船等。可是,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日本却未对这类产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于是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改变的破坏和污染,其中两类污染最为严重。3图一:日本的卫星图在水质污染方面,由于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大量工业废水被厂家不负责任的排进大海或河流,引致严重水质污染和一连串的公害事件。在1955年,新泻县阿贺野川某工厂排出含水银的污水,导致大量居民因食用受水银污染的水而中毒,无数患者的神经系统大受破坏。到了1991年还有685名患者向政府成功索取补偿,但成

8、功获取补偿的人只是冰山一角,被间接影响的居民还是不胜其数。另外,在1956年,熊本县水误湾有合成醋酸厂生产氯乙烯排出未经处理的废水,2其含有作为催化剂的汞。事件令附近环境生态大受破坏,并透过食物链的传输最后令生物中高级消费者人类受到伤害。首先是水误湾的鱼类生长畸形,而且在鱼类身体转化成不可被分解或排出的有毒的甲基汞,然后人食用该地区鱼类之后就患上水误病 3。水误病的主要症状为身体震颤、肌肉协调功能丧失、语言表达异常和平衡能力丧失等。此次污染事件到了1991年还有2200患者需要政府补偿。到了1997年7月29日,熊本县知事才宣布水误湾的鱼类和贝类的汞含量已经达到安全标准,可以放心食用,结束了2

9、3年的惊慌。图二:水误病病人在空气污染方面,由于日本大力发展发展工业需要大量能源,而煤炭是日本的主要能源来源(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 ,于是其大量燃烧煤炭释出很多污染物,如图三燃烧碳氢化学物的化学方程式所见,正常的煤炭燃烧会生出热、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氮,在不完全燃烧低下更会产生未燃烧的煤炭颗粒,4煤炭里面的杂质更会令燃烧过程产生二氧化硫等进一步破坏环境。这些污染物令日本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经过紫外线照射产生了化学反应并出现了烟雾)而日本所出现的是伦敦型烟雾(London Type Smog) ,即煤烟型大气污染。图三:燃烧碳氢化学物的化学方程式五十年代日本对环境生态做

10、成伤害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当时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严重不足与公民意识薄弱。自1951 年起,投资的70 %集中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重点行业,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而对于社会福利事业就毫不重视。为了实现赶超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目标,财税部门、劳动部门等都一致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而对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则相当落后,致使在对环境保护设备的更新和投资以及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残病者医疗设备和费用等方面的投资极其薄弱,以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大规模的产业公害致使日本内海湾和沿岸地区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天然景观受到难以挽回的破坏、威胁,类似于熊本水俣病、四日市气喘病和富山县神奈川流域发

11、生的骨痛病等骇人听闻的公害事件相继发生。环境污染由于得不到强有力的防治措施和保护措施而日趋严重,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当时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也成了举世闻名的“公害大国” 。 1.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到来,环境问题也达到了一定的显著程度逼使日本当局正视其环保问题,但日本政府的“经济自立”政策主导,环境保护还没是那么重要。虽然政府也针对某些具体的环境污染和公害制定了一些保护环境、防止公害的政策和法规,如自然环境保护法 、 水质保护法 、 公害对策基本法等,但当时并没有形成综合的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环境保护只是孤立地被考虑,或仅作为发展中应附带解决的问题

12、考虑,这种决策观念使政府在环境政策上力度欠缺,环境政策成效不大,最终导致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公害丛生。其污染问题仍然可以从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两方面看。在大气污染方面,六十年代期间,石油取替了煤炭成为了日本主要的能源,所以减少了粉尘排放,但由于燃烧高含硫量的石油,产生了以硫化物等污染物质为主的大规模大气污染四日市型烟雾。六十年代频频发生于世界各工业都市里的由燃用石油引起的大规模大气污染,其中受害最早程度最深的是日本工业都市四日市,故此种大气污染类型命名为四日市型烟雾(Yokkaichi Type Smog) 。在水质污染方面,在六十年代中期日本还是出现了数次企业不负责任排出5未经处理的废水导致水质

13、污染和生态受伤害。其中,1965年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神冈矿山排放出含重金属福的废水,致使数百人中毒,更有大量的患者因此死去。直到1993年12月,还有193名患者被政府列为补偿对象。1965年,由于造纸废水(富含磷、氮)排放,导致獭户内海发生严重而频繁的赤潮(Red Tide ) ,亦即富营养化现象,是海里含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尽管在五十年代已经出现了严重影响生态和影响人类健康的水质污染事件,日本还没有在错误中走出来。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频频发生的公害事件,日本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制定防洽环境污染的法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花了约10 年功夫,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

14、政策基调,针对环境问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行政体系,有效地抑制住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20 世纪6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为了增加日本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本的钢铁、电力、机械和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向巨型化、大容量化发展,重化工业所占比重由1965 年的42. 7 %上升为1969 年的51. 1 % ,到1970 年即达68. 9 % ,这一比例超过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占世界首位 4。日本政府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味地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对这些污染型产业加以扶持,却未对这类产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环境污染继续日益严重。1.3 二十年代七八十年代

15、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初,重化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变得尖锐,并真切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据1970 年统计,以东京湾为中心的关东、东海和近畿3 大工业区,集中了化学工业生产的66. 7 % ,钢铁工业生产的71.6 % ,运输机械生产的83. 7 %和电气机械生产的90. 7 %;占全国面积17 %的东京、大阪、名古屋地区竟集中了全国32 %的人口。这不仅给住宅、运输和供电造成巨大压力,还由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养鱼用水的污水排放、城市中汽车排气和工业废气污染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三废”排放过于集中,导致污染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在实现赶超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向大气的排放在70

16、年代前主要有二氧化硫和粉尘,70 年代以后逐步增加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悬浮物、光化学氧化物以及含镉、铝、氟等有害物质的气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硫氧化物等浓度增加 5,大气污染引起哮喘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汽车废气配方成了最大的空气污染问题。由于大量的汽车排放尾气,产生高浓度的氮氧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或高温作用与大气中的炭水化合物发生复杂的反应,即光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力非常强的化合物,污染大气,即洛杉基型烟雾(Los Angeles Type Smog) ,在日本各大都市频繁发生,这还日本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6于1970年,日本设立了在总理府领导下的日本环境厅,各府、都、道、县及其所辖市、叮等都相应设立了环境保护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执法、研究、监测机构,加大了环保投入,生产环保设备设施的企业也应运而生。通过以法律为主的强硬手段,使污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消除了二氧化硫、粉尘、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