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古文阅读原文注释及译文下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74KB
约9页
文档ID:91392457
小古文阅读原文注释及译文下_第1页
1/9

十七)杞人忧天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词语注释:3 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⑵崩坠:崩塌,坠落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通"无"寄,依附,依托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忧,忧愁、担心⑸晓:开导⑹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⑻果:如果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⑽只使:即使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⒁四虚:四方⒂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⒃行止:行动和停止⒄奈何:为什么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作品鉴赏: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十八)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4.终:最终、最后15.引:拿起16.且:准备17.成:完成 18.余:剩余19.足:脚足:画脚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26、谓:对......说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分析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十九)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文言文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字词翻译(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子无敢食我也)子:你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故遂与之行)遂:于是兽见之皆走)走:逃跑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二十)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 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3)其子随之而泣:曾子的孩子就哭了之:指曾子妻子要去市场4)女:通“汝”人称代词,你5)反:通“返”,返回6)顾反为女杀彘:回头回家时给你杀猪(吃)彘(zhì):古代意为“猪”7)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8)止:阻止9)特:只不过,只是10)戏:玩笑,戏弄。

11)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12)非有知:没有知识,意思是孩子很单纯13)待:依赖14)子:你对对方的称呼15) 是:这16)而:则,就17)非所以成教也: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18)遂:于是19)烹(pēng):煮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体现了儒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道理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言必行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十一)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子高:叶公的字钩:衣服上的带钩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以:在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ǒu):窗户施(yì):延伸,同“拖”堂:厅堂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逃跑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是:由此看来好:喜欢夫:这,那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二十二)与善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