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8246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篇一:陶艺心得体会陶艺之旅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 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

2、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 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

3、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 设计, 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 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 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体塑造之后, 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

4、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 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 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 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篇二:对陶瓷的认识与感受对陶瓷的认识与感受外国语学院11级教育英语二班 学号:11120XX210 姓名:陶霞摘要: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瓷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名片

5、,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璀璨夺目的艺术品,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见证,但是现在的瓷器,有很多技术,都不如国外,真是遗憾,希望陶瓷业能奋起直追,拿回我们的荣耀。关键字:陶瓷 中国 认识 感受 价值瓷器我们喜欢的大都是古瓷,有艺术价值,有收藏价值,有民族的厚重感,商代到汉代是瓷器发展时期,逐渐成熟,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期的瓷器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是太高,瓷器艺术的最高峰时北宋,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代表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虽然画面不是很复杂,却是注重意境,瓷器反映着北宋的社会,经济发达,艺术昌盛。此外,元青花名扬天下,艺术价值也自不必说,明代前期的青花瓷还有着元代的遗风,中期成化的瓷器

6、清新淡雅自成一家,好了,从明后期开始到清代,瓷器虽然花样繁多,但是艺术并不是追求繁复,花样,而且他们也一直追求前代的瓷器,所以一直在仿制,从社会历史上说,明后期国家国力衰弱,社会动荡,清代毕竟是少数民族,可能无法深刻的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

7、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

8、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

9、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陶瓷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陶瓷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昌盛,是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瓷器上的花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比如社会的状况、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当时统治者的兴趣爱好,小小的瓷器背后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信息

10、,我们通过这些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变化,看到了当时的社会,也看到了我们祖先烧制陶瓷的高超技术,每一件瓷器上的图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图案都会有种莫名的震撼,图案不仅优美还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觉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灵魂的,仿佛它们在告诉我们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几千年来中国发生的事。也看到了我们祖先烧制陶瓷的高超技术,每一件瓷器上的图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图案都会有种莫名的震撼,图案不仅优美还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觉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灵魂的,仿佛它们在告诉我们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几千年来中国发生的事。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

11、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正是基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和瓷器永远的结合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正在为这个事业而奋斗,我们身为中国人而且是当代大学生,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的为之奋斗,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好好守护这些珍宝,这些祖先辛勤劳动的成果,让中国瓷器的辉煌流传万代。篇三:陶艺制作心得体会陶艺制作心得体会盘条个性绽放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

12、,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

13、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拉坯旋转的舞蹈第二次制作课我就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长长圆圆的形状,该往拉坯机上“砸”了,要求

14、是砸到正中间,可在我砸了两次之后,我发现它就爱往拉坯机边缘上粘,我该怎么砸,唉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它比较稳固的粘在拉坯机上了。那就开始拉坯吧。那泥巴随着拉坯机转啊转,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那泥巴的位置终于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战斗期间,是何其惨烈,泥巴带着我手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个子不算矮,那围裙穿着和没穿差不多,我的裤子就无处躲闪了,可想而知,我虽是战斗的胜利者,可代价也是惨痛的。总算到中间了,可以拉了吧。刚开始有个小碗的雏形时,我满怀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时吃饭用的碗,可当它又长大了一倍时,就不协调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运动的,结果就在下面转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况下,

15、碗消亡了,变成杂乱无章的泥片了,它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进泥桶。接下来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确定是什么的壁,是因为不确定能做出什么,最后就只能做出什么就叫它什么了。嗯,这次不错,做出了一个很小的坛子。这节课也算是在我的胜利中谢幕了吧。看看双手,真不敢相信这是我的胜利啊,当成拉坯机胜利了也是有道理的。第三节课,还是拉坯课。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品总是有点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于是请教了女老师,老师说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导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时候还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层的软泥给完全去除,还要注意不要

16、有气泡。老师还给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师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这两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很有几次做的时候都很急,当然结果就是作品失败,完全不成形状。所以,总结出一个经验,除非十分熟练的情况下,还是要一步步、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时刻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都是修坯课。上课之前就听老师说到多数的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损坏的,心里不禁有点惴惴然。从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产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齐全,不过还是担心自己在打薄时会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所以特别珍惜这硕果仅存的几件作品。将已经干了的作品进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为太小心了,修了好长时间,发现别人都修了好几件了,自己还在修那一件。于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就这样发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偿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