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河学习计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7460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海河学习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海河学习计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海河学习计划篇一:关于开展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各市(地)、县(市、区)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党组(党委):经省委研究决定,追授于海河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向于海河同志学习。于海河,男,汉族,辽宁省康平县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宝清县富山乡中心校校长、乡纪委书记,龙头乡副乡长,尖山子乡党委副书记,七星泡镇镇长、党委书记,龙头镇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等职务。先后被评为双鸭山市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农村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

2、党员。20XX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1岁。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视党和人民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身心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农村农业谋发展、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上。为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他起早贪黑跑项目,组织带领群众建基地、办讲座、做示范、抓指导,足迹遍及全县145个行政村,建起大豆、水稻、甜菜等产业基地、园区,力推良种良法,引导农民走致富路。他爱岗敬业,视责任如泰山,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不顾身体严重透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驻村逐户了解农户诉求,多次及时有效化解

3、土地纠纷等矛盾,每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近百个。20XX年,他拖着患有严重关节炎的病腿,历时8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为42家农户挽回因种植假种子造成的损失120多万元。20XX年,他忍着阑尾炎带来的疼痛,带领干部职工坚持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使蔬菜小区建设高标准通过了省级验收,而自身病情却恶化。他淡泊名利,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勤俭朴素,家庭生活拮据却无私接济过多名贫困群众。于海河同志一生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用模范的行为和有限的生命实现了对党的誓言, 充分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是我省

4、党员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时代先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崇高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改革创新,积极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五大规划”战略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

5、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学习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党

6、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全省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各种有效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20XX年2月10日篇二:于海河学习资料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一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姚玉红,是黑龙江省宝清县政协主席。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宝清县政协原副

7、主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同志。20XX年11月6日上午,年仅51岁的他因拼命坚持工作,导致阑尾炎穿孔并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11月8日,天空飘着雪花,是宝清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凌晨三点多钟,人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县殡仪馆,六点多的时候,临时搭建的灵棚前就黑压压地站满了20XX多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县几大班子的领导,有各部门、各乡镇的干部,有于海河生前的同事、朋友,有于海河的家人、亲属,有守灵三天的几十个农业局和乡村的干部,还有一群群闻讯连夜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赶来的农民兄弟?寒风中,在身盖鲜红党旗的于海河遗体前,有人涕泪横流,有人长跪不

8、起,更有人失声痛哭,他们,并非于海河的亲人,但却悲痛欲绝、如丧手足。寒风中,致悼词的县委副书记孙弘升几度哽咽,泣不成声:海河,千言万语数不完你的辉煌业绩和为民情怀,万语千言诉不尽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哀思?这个情景,在宝清县殡仪馆历史上绝对是第一次。寒风中,黑压压的人群哭成一片,葬礼结束了,依然有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都想送海河最后一程,很多人一直跟到墓地。于海河的老搭档,副县长徐顶国更是在墓前长久伫立,待所有人走后,他深深地三鞠躬,热泪长流,连喊三声:“海河,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你一路走好!”于海河走后的一段时间内,宝清一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哀痛所笼罩着,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街头巷尾、

9、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着、传诵着海河的事迹,人们无不为海河的精神境界所感动,无不为海河的英年早逝而惋惜。于海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做过农村的小学老师、校长,先后担任过乡镇长、党委书记,县农委书记、农业局局长,20XX年11月当选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我在多个县区工作过,接触过的领导干部不计其数,其中于海河是最平凡、最踏实、最无私、最优秀的党员干部。说他平凡和踏实,是因为他本分低调、谦和朴素,如果不介绍,没有人会看出他是个“官”儿。说他无私和优秀,是因为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他几度受命于危急关头,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献给了党的“三农”事业,把一腔热血全部洒在了

10、家乡的黑土地上?于海河一生视群众为亲人。农民把海河当兄弟,有困难就找海河。在宝清,提起于海河,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哪里,都会把爱心带到哪里。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帮农民脱贫致富。于海河真诚对待农民,农民也真心爱戴于海河。否则,在他出殡那天,怎么能让人们如此撕心裂肺般的悲痛,怎么能赢得那铺天盖地的缅怀?于海河去世后,在搜集整理他事迹的时候,有人说:“于海河的事迹太感人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树得住?”这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忽然拍着桌子说:“焦裕禄树得住,于海河就树得住!”于海河一生视事业为生命。从乡镇到农业局,从政协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1、,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工作就走在前列,就会和谐稳定。他先后工作过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由后进变成先进。领导把他当战友,有难题总是找海河。县委、县政府总是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打头的”和“救火队长”。 他曾有两次“兼职”的经历,一次是农委书记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 20XX年底,宝清县夹信子镇发生一起严重信访案件, 1400多名村民集体上访。县委为此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调整镇领导班子,选派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于海河欣然受命,信心十足地说:“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一定把任务完成好,请领导放心”。一句承诺,数十个日日夜夜,几百户农家炕头掏心窝地恳谈,他

12、把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把问题处理得明明白白,农民感动了,干部安心了,班子团结了,社会和谐了,各项工作都焕然一新。多年来,于海河自己也数不清总共处理了多少信访案件,帮着农民解决了多少困难。也许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但我知道,海河解决问题靠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更不是华丽的语言,靠的是他对农民心贴心、心换心的真诚,靠的是无私无畏的坚韧,靠的是水滴石穿的真功夫。不仅如此,20XX年,于海河还被县委点将,从一个较大乡镇调到一个干群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的较小的龙头镇任党委书记,在海河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毫无怨言。第二次是政协副主席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20X

13、X年初,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入了整体推进和投入使用的关键时期,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但还缺少一位称职的主任人选。这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于海河。当时他已经到县政协工作,和我搭班子。于海河在乡镇和农业一线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要是提出想清闲下来、歇一歇也是人之常情。县委书记朱海涛对他说:“我知道这些年你很累,可是搞农业园区,既要懂行,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园区是你一手创建的,这个主任非你不可呀!”于海河二话没说,服从命令。就这样,本来可以松口气的于海河又开始了奔波忙碌、辛苦劳累。20XX年4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到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视察

14、调研,当看到一栋栋标准化的育秧大棚、设施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绿油油的秧苗,王书记高兴地说:“这在全省、全国都是一流的,这就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那天,于海河格外开心,一直笑呵呵的。他对我说:“几年来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了!”于海河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232个村屯,先后为宝清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亿元,宝清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海河走后,县委书记朱海涛不止一次地边流泪边

15、和我们说,他很痛心,也很内疚,说他对不起于海河,总是鞭打快牛,给他安排了太多的工作,压了太重的担子,但对他的关心不够啊! 于海河一生视清廉为根本。他曾长期担任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职务虽然不是很高,权力却不算小,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多以亿计。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会算计”,从不乱花单位的一分钱,从不照顾亲友一个项目。 我刚任县政协主席不久,当时海河还是农业局局长。有一次海河陪我下乡搞调研,看着他坐着一台破旧捷达,我随口说了一句,“于局长的车怎么这么破?他总下乡,怎么没给配台好点的?”。农口的同志笑着说:“县里以前给他配过一台越野车,他嫌费油,给退了回去,非开自己这台破车不可”。另

16、一个人说:“他当书记、镇长的时候,还骑着摩托车可哪跑呢!”。听完后,大家都笑了,但不知为什么,我没笑出来,而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尊重他。他到政协后,有人跟他说,你现在都是县领导了,穿的应该好一些,车子也可以跟县里申请换个好的,他总是笑笑,说这就挺好了。在我记忆里,他始终就是那几件衣服、几双鞋,换来换去的穿。于海河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只要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于海河同志病逝后,大家才知道他妻子毛淑香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别人诉过一句苦,从没有为个人的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丧事都只是家人料理的,他的同事和朋友无一人知晓。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朱海涛带着县几大班子领导去看望于海河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