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111603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1)(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1 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目发展目标标4 第三章第三章 市市域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8 第一节 城镇体系.8 第二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 .11 第三节 交通网络布局 .14 第四节 产业发展规划 .15 第五节 风景旅游规划 .16 第六节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七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 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性城市性质质与空间结构与空间结构23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23 第二节 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3 第三节 市区四区划定 .25 第四节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26 第五章第五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29 第一

2、节 居住用地.29 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 .30 第三节 工业用地.34 第四节 仓储用地.36 第五节 城市设计引导 .37 第六节 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 第七节 旧区更新.41 第六章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43 第一节 对外交通.44 第二节 市域交通.49 第三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 第四节 公共交通.54 第五节 城市停车设施 .57 第六节 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 第七章第七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 第一节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 第二节 城市水系规划 .64 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6 第八章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

3、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71 第一节 保护目标与体系 .71 第二节 历史城区.71 第三节 古镇古村落 .73 第四节 历史文化街区 .73 第五节 文物古迹.75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76 第九章第九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77 第一节 城市供水.78 第二节 污水处理.80 第三节 雨水排放.84 第四节 燃气.85 第五节 供电.86 第六节 供热.88 第七节 邮政.90 第八节 电信.91 第九节 广播电视.92 第十节 信息化建设 .94 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设施 .95 第十章第十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98 第一节 防洪除涝.98 第二节 消防.101

4、第三节 人防.102 第四节 抗震防灾.104 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 .10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107 第一节 目标与重点 .107 第二节 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109 第三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10 第四节 交通发展.112 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115 第六节 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116 第七节 城市基础设施 .118 第八节 防灾工程建设 .120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规划实施建议12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附则附则12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编制背景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5、) 自江苏省人民政府 1996 年苏政复(1996)147 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 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 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 导新时期的常州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 2 条 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 146 号令) ; 4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 5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

6、 6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7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8相关规划的协调: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 、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送审稿) 等规划。 第 3 条 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 先” 、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 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从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出发, 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 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重视区域协调,谋求城乡一体化

7、发展;重视与各辖市资源的整合,谋 求共同繁荣;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 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落 实节能减排措施,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 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原 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 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 4 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8、20112020 年,其中: 近期为 20112015 年; 远期为 20162020 年。 第 5 条 规划层次和规划区 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区。 市域:指常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含金坛市、溧阳市和市区五区) , 面积 4385 平方公里。 市区:指常州市区范围(含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 个区) ,面积 1872 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 中心城区:市区内的城市建设集中连绵区,面积约 700 平方公里。 第 6 条 本规划区范围内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 7 条 本规划由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 8 条

9、城市发展总目标 围绕力争“两个率先” 、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任务、总要求,常州 城市发展总目标为: 先进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 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 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第 9 条 经济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2015 年全市 5500 亿元,市区 4100 亿元; 2020 年全市 9000 亿元,市区 6800 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 年全市 10 万元/人,市区 11 万元/人; 2020 年全市 15 万元/人,市区 17 万元/人。 3市区一、二、三产构成:2015 年为 1:49:

10、50;2020 年为 1:47:52。 第 10 条生活水平目标 1人均收入: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2015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5%,2020 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 小。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 年达 4.0 万元/人;2020 年达 8.0 万元/人。 2恩格尔系数:市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2015 年32;2020 年25。 3信息化普及程度:市区居民 2015 年每百户拥有电话(含移动 电话)达 400 部,2020 年保持在 400 部以上;2015 年每百户家用电 脑拥有量达 85 台,2020 年达户均一台。 4居住水平:中心城区 2015

11、 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33 平方米, 成套率达 95;2020 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35 平方米,成套率达 98。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年度住宅开发建设总量 的 10;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住宅项目,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建 筑面积的 5%。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用地的年度供应量应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 70%。 第 11 条社会发展目标 1教育: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015 年达 100,2020 年保持 在 100%;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全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015 年达 50,2020 年达 60。 2卫生:全市 2015 年卫生服务

12、体系健全率达 100,千人卫生 机构床位达 5 张;2020 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保持在 100,千人卫 生机构床位达 6 张。 3体育:中心城区人均体育用地 2015 年达 0.8 平方米,2020 年 达 1.0 平方米。 4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地方文 化遗产保护力度,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人均文化用地 2015 年达 0.8 平方米,2020 年达 1.0 平方米。 5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全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服务体 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公 共卫生服务

13、体系,全社会劳动就业率达 96%以上。 第 12 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道路:中心城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2015 年达 16 平方米; 2020 年达 18 平方米。 2给水:市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 100。 3排水: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 2015 年达 90%,2020 年达 100%;其中集中处理率 2015 年达 70%以上,2020 年达 80%以上。 4燃气:市区城市燃气气化率 2015 年达 99;2020 年保持在 99以上。 5供电:市区 2015 年人均用电量 8960 千瓦时,2020 年人均用 电量 10800 千瓦时。 第 13 条城市生态环境目标 1绿化指标:2015

14、 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 39,绿化覆盖率达 43,人均公共绿地达 12.5 平方米;2020 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 39,绿化覆盖率达 45,人均公共绿地达 12.5 平方米。 2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2015 年达 85 分,2020 年 达 90 分。 3能源利用指标:2015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09 年下降 20%, 降至 0.7 吨标煤/万元;2020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20%以上, 降至 0.5 吨标煤/万元。 4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指标: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硫排放强 度降至 1.1 千克/万元以下,比 2009 年下降 58%以上。

15、 第 14 条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2015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60以 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 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任务, “一核八园”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年产 出超 3000 亿元,集聚各类人才 10 万人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位居 全省前列,科技孵化器面积超 800 万平方米,年均孵化企业 1000 家。 2020 年,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科技产出能力,在创新投入、创 新应用、创新成效和创新环境等方面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和全国先进水 平,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及区

16、域创新中心。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 第 15 条市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发展金坛、溧阳两个二级中心城市,择优培育 9 个中心镇,积极 推进一般镇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引导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全面提高城 镇发展质量,形成布局有序、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发展 新格局。 第 16 条市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 市域人口规模:2015 年达 522 万人;2020 年达 570 万人。城市 化水平:2015 年达 70;2020 年达 75。 第 17 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中心城市:常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 248 万人。 2二级中心城市:金坛市、溧阳市两个中等城市,城区人口规 模分别达 30 万人和 40 万人。 3中心镇:薛埠镇、尧塘镇、南渡镇、天目湖镇、湟里镇、雪 堰镇、邹区镇、横山桥镇、孟河镇,镇区人口规模达 510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节能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