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195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优秀校本课程资源展示观摩活动总结 这学期,语文组立足学校特色和地方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近期开展了优秀校本资源展示观摩活动,每位教师都在所任课班级进行了课程资源开发及各种讲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而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和风土人情,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校园活动内容,这些都是丰富而有趣的语文课程资源。 1、挖掘国

2、家统编教材与学生本身密切联系的资源,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开展探究式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学以致用,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当讲到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课时,有的同学说这个题目用的不合适,说“咬文嚼字”是个贬义词。于是我就因势利导,针对学生对学数学的畏难心理,讨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笨人才能学好数学。”咀嚼什么才算

3、是“笨人”,从而联系到雷锋的“傻”,老子的“大智若愚”和庄子的“呆若木鸡”等故事,掀起一场学生“咬文嚼字”活动,净化校园文化。 上祝福时,让学生讨论“现在还有没有祥林嫂”?进而开展“祝福与家乡过年风俗”探究式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微型的选修课,学生兴趣很高,钻研之深刻,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教授的。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的语文活动应该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本位,将学生的课程资源角色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首先,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资源。我们学校每年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都会开展系列

4、的感恩教育,而这种情感体验是最真最纯的语文灵感,是永恒不变的文学人性。于是,学生每次都能写成感人至深的诗篇献给感激的人,同时记录学生成长的体验。这同样是最纯最真的语文课程资源。 其次,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种资源。要使学生学有所获,老师就应善于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趣力量,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学生不愿读课文却喜欢阅读课外书,懒得做读书笔记却愿意地抄录流行歌曲歌词,害怕写作文却乐意发短信。借助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我们在教学中探索了通过活动、游戏比赛等方式,来开发利用学生的兴趣资源。如(1)举行流行歌曲朗诵比赛。

5、通过活动,学生领会朗诵情与文的关系。(2)举办征联活动。对联是一种格调高雅的传统文化,近年的高考命题多有涉及。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举办征联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3)哲理短信品读和仿写。针对学生喜欢发送短信的现象,因势利导,以班级为单位收集整理哲理短信,然后进行仿写,谈自己的认识和对同学、朋友、亲人的祝福,最后结集编印,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第三,学生的差异和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学生差异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本来就有个体差异性,而个体差异互补,才能形成丰富的语言文学体系。学生的差异非常突出,而他们却给校园带来了丰富的个性文化和民俗文化,这就为开展学生语文合作学习

6、创造条件。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错误”中包含了学生个体的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它能客观反映学生的个体特点和认知水平,基于学生的“错误”,教学才能降低坡度,使他们顺利地达到真理的彼岸。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运用各种形式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果学生一入学就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语文纠错本,到高三,这个本子便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高考复习资料。 3、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校所蕴含的各种语文课程资源之中,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可谓作用独特,无法替代。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必然形成它独特的文化氛

7、围与环境,在育人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搞得好,常常会让学生热爱学校,进而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有人说学校“小草会说话,树木能传情”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搞好常规的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关注师生的各种实践活动,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个体活动的资源与校园物化的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举办校园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戏剧小品表演、讲故事、普通话大赛、征文、手抄报、书法评展等课外活动来促使学生融入校园文化实践创建之中,同时也会启发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与之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提升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二、依托时代

8、特点,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媒体资源 随着时代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是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可待开掘的巨大的语文课程资源。 1、选择性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学习效率。 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途径与手段,而且本身已成为一座具有无穷的、巨大发展发掘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从语文课程资源的需要和可能来看,网络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研究和操作主要体现在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基于语文课程相关的网络信息的选择与整合。 如上祝福,我们利用因特尔未来教育网络学习模式,让学生围绕基本问题“祥林嫂是穷死的吗?”展开讨论,通过网络小组收集资料,建设自己的学习网站和学习心得演示文稿,然后小组展示并接受答辩

9、,从而拓展成为“鲁迅小说阅读与争鸣”选修课程,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其中也蕴含丰富的语文资源,如果能有效引导,那是最引人的。如大唐诗录就是“唐诗韵读”选修课十分有用的游戏资源。但网络是双刃剑,虽然网络资源内涵丰富,但不免会出现个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因而需要我们加以精心的选择利用,在这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尤其要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活动场景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如在学生参与网上文学论坛、习作天地、趣味接龙创作、个人交流、个人网页制作等活动方面,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性地运用,要让他们知道这只是语文课程的辅助性资源

10、,不能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应用时机和方式上不宜过于率性和随意。 2、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唐之韵开设了“唐诗韵读”选修课;利用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开设“感动生活”读书和写作指导选修课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音乐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品味 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都是比较喜欢的,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和审美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中

11、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语文教学氛围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比如在诗词教学中,我们举行古典诗词吟唱比赛活动;结合“二月二”,我们可开设“民歌的智慧”、“民歌与流行歌曲歌词艺术欣赏和朗诵”等选修课程,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品味。 4、挖掘广告、手机短信资源,为语文教学积累鲜活的素材 广告是广泛分布于传媒资源中的一种形式。广告本身就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一种文化资源,成为了通俗的、大众化和流行的时代文化和商品文化。因此,广告资源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现成题材”进入语文学习领域,并形成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现在高考常常涉足广告,可见其语文资源特质。 手机短信是凝练的生活语

12、言,学生喜欢写手机短信,也常常在生活中分享优美的短信,而“手机短信的语言艺术和情趣、哲思”也可成为语文选修课程的鲜活资源。 三、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家乡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在自然中的生活体验。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曾说,宁静的夏季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

13、差别”。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了美感经验。 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因地制宜,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不要苛求本地自然资源的优劣多寡,应扬长避短,发挥本地优势,以本地资源为切入点,选择易于转化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并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四、关注家庭和社会,深入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家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文学人性的发源地,亲情教育是一切感情教育的基础,而文学教育绝对不能无情。因此学生家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通过学校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结合高一写作要求,开设情感系列散文写作与演讲选修课,让学生

14、真正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思,效果很好。 “关心社会”是人类发展的主题,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蕴含了社会的多重因素,因而具有相对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潜能和价值。 教师开发与利用社区语文课程资源时,首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要有目的地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区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例如:结合凉州区教育局每年组织中小学读书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相应的读书指导、写作指导、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总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随心所欲,甚至不讲规则的滥开滥用。我们主张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渠道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一定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高中语文教研组2015年11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