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0271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筹划第四版盖地第12章节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第一节 负债筹资的税务筹划 第二节 权益筹资的税务筹划 第三节 其他筹资方式的税务筹划,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理财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筹资中的税务筹划,应着重考虑两个方面:资本结构变动究竟是如何影响企业业绩和税负;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资本结构配置,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第一节 负债筹资的税务筹划 一、企业负债规模的税务筹划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有负债和股本两种来源。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和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和税后)等方面。

2、负债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及普通股的每股收益额(税后)方面,这可从下式得以反映:,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 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权益资本(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率),从上式可以看出,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析仅是基于纯理论意义,而未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尤其是风险因素及风险成本的追加等。因为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必然相应增加,以致负债的成本率水平超过了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从而使负债融资呈现出负杠杆效应,即权益资本收益率随着负债额度、比例的提高而下降,这

3、也正是上述所提出的实现节税效果必须是建立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前提的立意所在。企业负债增加时,风险增加,债务成本也上升。是什么影响了债务成本?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企业债务过重,经营效益差而处于财务拮据状态时,将产生财务拮据成本;二是为使经理替股东谋利,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花费代理费用,即与企业负债有关并发生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费用为遵循保护性条款,使企业经营灵活性减少,效率降低以及监督费用的增加所构成的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增大,都会抵消因负债的税收屏蔽作用而增加的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确定负债的总规模,将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4、之内,即负债融资带来的利益抵消由于负债融资的比重增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的增加。,【例12-1】某企业有如下几种负债总额方案(表121): 表121 金额单位:万元,普通股股数,方案B、C、D由于利用了负债融资,在其财务杠杆作用下,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以及普通股每股收益额无论税前抑或税后的水平均全面超过未使用负债方案A,充分体现出负债的杠杆效应。但同时该例中也寓含着这样一种规律:随着负债总额的增加,负债比率的提高,利息成本呈现上升趋势;权益资本收益率及每股普通股收益额也并非总是与负债比率的升降正向相关,而是有一个界点,过之则表现为反向杠杆效应,方案E便是如此。,分析表明,企业等额数量

5、的息税前利润(均为600万元),之所以实际的纳税负担差异悬殊,完全是由于负债成本挡避应税所得额各不相同所致,而且负债比率与成本水平越高,其节税作用越大。比如未使用负债的方案A与使用50%负债的方案B,相同的息税前利润之所以实际纳税负担相差45万元,原因就在于方案B的负债利息成本180万元挡避了相应的应税所得额,使应纳税额减少180万元25%=45万元.依此类推,由于方案C、D、E负债成本的应税所得挡避额更大,故而节税效果亦更加显著。,虽然负债总额越大,企业获得的节税利益越多,但由于负债总额超过临界点时,节税利益超过风险成本的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下降,这不符合税务筹划的目标,因为税务筹划的目

6、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一致的,当所有者权益下降时违背了企业的财务目标,税务筹划就是舍本求末了。本例中,尽管方案E节税效应最大,但因此而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收益率水平的降低,亦即节税的机会成本超过了节税的利益,导致了企业最终利益的损失。,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负债规模、比率适度与否,并非单纯地反映为是否有利于企业实施最大限度的节税。因为包括节税在内的财务行为,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限度增长。因而,企业利用负债融资进行税务筹划,其有效的行为规范必须基于所有者权益的充分维护和和不断增长,并在此前提下合理把握负债的规模、比率,控制负债的成本水平,在相对意义上实现最理想的节税效

7、果。 总之,在筹资的税务筹划过程中,纳税成本的降低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求企业的最优负债量,最大限度降低纳税成本,同时也确立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资本。,二、企业间资金拆借的税务筹划 由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利息计算和资金回收期限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这种弹性和回旋余地常常表现为提高利息支付,冲减企业利润,抵消纳税金额。 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部分,不得从税前所得中扣除。企业如果能够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

8、的利息支出,不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的规定标准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企业同时从事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其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没有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的,一律按其他企业的比例计算准予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例12-2】甲公司(母公司)和乙公司(全资子公司)是关联公司,乙公司拟于第一年月日向甲公司借款500万元,双方协议规定,借款期限一年,年利率10%,乙公司于第一年12月31

9、日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550万元。乙公司实收资本总额600万元。已知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为8,设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乙公司当年“财务费用”账户列支甲公司利息50万元,假设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利息为24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6万元(50万24万)。假设乙公司当年利润总额2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乙公司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20026)2556.5(万元)。,上述业务的结果是,乙公司支付利息万元,甲公司得到利息50万元,由于是内部交易,对甲、乙公司整个利益集团来说,既无收益又无损失。但是,因为甲、乙公司均是独立的

10、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税法对关联企业利息费用的限制,使乙公司额外支付了6.5万元(25)的税款。而甲企业收取的万元利息还须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和相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合计金额2.75万元505(173)。,对整个集团企业来说,合计多纳税费2.75(25)6.58.56(万元)。 企业可以采取如下三种税务筹划方式: 方案1:将甲公司借款500万元给乙公司,改成甲公司向乙公司增加投资500万元。这样,乙公司就无需向甲公司支付利息,如果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与乙公司相同,从乙公司分回的利息无需补缴税款。如果甲公司所得税税率高于乙公司,乙公司可以保留盈余不分配,这样甲公司也就无

11、需补缴所得税。,方案2:如果甲、乙公司存在购销关系,乙公司生产的产品作为甲公司的原材料,那么,当乙公司需要借款时,甲公司可以支付预付账款500万元给乙公司,让乙公司获得一笔“无息”贷款,从而排除了关联企业借款利息扣除的限制。 方案3:如果甲公司生产的产品作为乙公司的原材料,那么,甲公司可以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将乙公司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由甲公司作为“应收账款”挂账,这样,乙公司同样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对于方案2和方案3,属于商业信用筹资。这是因为,关联企业双方按正常售价销售产品,对“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是否加收利息,可以由企业双方自愿确定,税法对此并无特别规定。由于乙公司是甲公司的

12、全资子公司,甲公司对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不收利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并无任何损失。,如果乙公司是甲公司的非全资子公司,其情况又会怎样呢?甲公司为了考虑其自身的利益,会对销货适当提高售价,实际上就是把应当由乙公司负担的利息转移到原材料成本。应当指出,如果关联方企业之间不按独立企业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因此,企业在采用方案2和方案3进行筹划时应当谨慎行事。,三、银行借款的税务筹划 在我国,银行借款是负债筹资的主要方式。由于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使权益资本收益率提高。所以

13、,适度增加银行借款比重,减轻企业所得税负,增加投资者收益,被认为是银行借款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方案1:每年增加的收益应纳所得税额为: 30025%=75(万元) 净收益为: 30075=225(万元) 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为: (20 00015%225)22 000100%=14.66% 方案2:企业每年增加的收益为: 3002 0008%=140(万元) 每年增加的收益应纳所得税额为: 14025%=35(万元) 净收益为: 14035=105(万元) 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为: (20 00015%105)20 000100%=15.53% 可见,采用借款的方式优于增加留存收益的方式。,该例题说

14、明,在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的前提下,企业负债比率越高,取得的税收利益越大,但并非负债比率越高越好。事实上,负债比率达到一定数额时,企业财务风险增大,筹资成本也会相应增高,甚至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所以,企业融资决策的税务筹划应以合理的资本结构为前提。,还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购置、建造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只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可以直接冲抵当期损益,而固定资

15、产、无形资产价值则须分期摊销,逐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企业需注意银行借款的用途,才能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四、发行债券的税务筹划:溢(折)价摊销的税务筹划 (一)企业债券溢价发行 1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发行的直线法摊销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减利息费用的方法。 【例12-4】东方公司2003年1月1 日发行债券100 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溢价108 030元发行,市场利率为8%。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如表122所示:,表122 公司债券溢价直线摊销法 金额单位:元,注: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实付利息溢价

16、摊销 溢价摊销=溢价总额5(年) 未摊销溢价期初未摊销溢价本期溢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溢价摊销,2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摊销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摊销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和名义利息比较,将其差额作为溢价摊销额。其特点是使负债递减,利息也随之递减,溢价摊销额则相应逐年递增。上例按实际利率法摊销计算如表123。,123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摊销法 金额单位:元,注:8 087.5=10 0001 912.5 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溢价摊销=实付利息利息费用 未摊销溢价期初未摊销溢价本期溢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溢价摊销,债券摊销方法不同,不会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如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