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171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微课题立项申报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保岱学区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学 段 学 科 小学数学 课 题 名 称 如何通过算理算法的掌握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申 请 人 王小燕 填 表 日 期 2017年3月 课题名称如何通过算理算法的掌握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负责人姓名王小燕性别女年龄38任教学科语数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职 务教师职称高级教师联系电话13513237468工作单位保岱学区课题组其他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教学科董海荣女35一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数张建梅女37一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数白燕娜女 二级教师本科小学数学张利炜女28二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数王海园女27未定本科小学语数董建平女34一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数朱晓华女46一级教师专

2、科小学语数选题缘由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所谓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过程,学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连老师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实施课程改革后,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现实课堂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

3、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场面也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

4、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研究设想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目标,自觉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使学生理解数的运算

5、的基本原理,会用多种方法计算;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体验数学思考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算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反思总结能力,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研究内容: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采用这样的模式:基本训练(铺垫练习)例题教学(总结法则)反复操练(形成技能)。在这种“纯粹的计算”课堂上,教学目标总是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于是计算教学的课堂成了单调、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为深化教学改革,把切实有效的计算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6、去。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研究。准确表达算理加强口算和估算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教材实施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初步形成一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2)个案研究法:收集关于表达能力在课堂中的呈现以及教师应对策略的个案,从中归纳

7、总结以发现规律。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各项操作,总结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研究阶段:1.第一阶段(2017年3月1-7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课题论证及课题申报。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培训课题研究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2.第二阶段(2017年3月8日

8、至2017年5月):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样本,制定具体可行的分阶段研究计划,有序开展活动,深入研究。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专题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模式,并收集过程性资料,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3.第三阶段(2017年6月中旬):进行研究总结,成果展示阶段。各负责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课题组负责人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出结题报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展示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内容成果形式承

9、担人2017年3月调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计算能力不强的原因。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调查问卷小论文白燕娜王小燕2017年3月8-2017年3月31日课题引领课例张建梅收集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课堂中的呈现以及教师应对策略的个案案例课堂实录董建平张利炜王海园举行校级公开课,进行观摩学习。总结经验与不足。课例论文反思朱晓华召开阶段总结会,总结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及操作策略。交流研讨全体成员最终成果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内容成果形式承担人2017年4月初-2017年5月20日中高年级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课例、论文、反思董建平王海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的优秀案例优秀课例、论文、反思白燕娜张利炜2017年5月20日-2017年6月19日教师教学心得心得体会全体成员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张建梅单位意见(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县教研部门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