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09753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二 - 音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室内乐(一)室内乐的含义(1)原指西洋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以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2)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以上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3)这种音乐包括奏鸣曲、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二)室内乐的历史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末,当时的音乐被分为三大类:教会音乐、戏剧音乐和室内乐。室内乐是指在私人(贵族)家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在一起的演奏或演唱十八世纪,室内乐指用少数乐器表演而言,与任何具体演出场所无关的含意。(三)室内乐的类型1、奏鸣曲:如:(1)钢琴

2、奏鸣曲(2)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2、二重奏3、三重奏如:(1)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2)弦乐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3)竖琴三重奏:长笛中提琴或小提琴竖琴4、四重奏:如: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5、五重奏:如:钢琴五重奏:在弦乐四重奏基础上加钢琴6、其它:还有六重奏、七重奏、八重奏等,包括管弦混合的等各种形式。(四)奏鸣曲1、奏鸣曲的发展经过了巴罗克时期的三重奏奏鸣曲及古奏鸣曲的实践,C.P.E.巴赫是近代钢琴奏鸣曲的创造者,18世纪下半叶在莫扎特、贝多芬等确立了典型的范例,尤其是贝多芬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2、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的区别奏鸣曲是指

3、一种音乐体裁,通常由四个不同速度和情绪的乐章组成,奏鸣曲式是指奏鸣曲乐章中的结构形式。(1)奏鸣曲的基本形式特征:初期为四至六个乐章,晚期则多为四乐章形式。(2)奏鸣曲式的基本形式特征:经长期的演变,至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才最终确立。通常是用在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有三大部分: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呈示部:第一主题在主调上,情绪常以戏剧性为主,在主调上,接着是连接部,然后是第二主题在对比调性上(属调),情绪常抒情为主,与第一主题情绪成对比.展开部:用主题材料发展,表现抒情与戏剧情绪的对比与冲突。再现部:第一主题在主调上发展,接着是连接乐段,第二主题也在主调上,最后尾声

4、在主调上结束。(五)弦乐四重奏1、四重奏含义所谓“弦乐四重奏”即由笫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这是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2、弦乐四重奏的历史成因(1)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教堂的弥撒曲和世俗的康塔塔及重唱大多为四声部音乐,这为弦乐四重奏的四个声部,提供了创作上的参照依据。(2)18世纪初,三重奏鸣曲的衰落,使弦乐四重奏形成成为必然结果。(3)善于表现复调音乐又能展现主调音乐的弦乐四重奏体裁,充当了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链接桥梁。3、18世纪中期弦乐四重奏的确立与发展18世纪中叶里赫特(17091789)首先运用弦乐四重奏组合进行创作,海顿最终确定弦乐四重奏的形式,贝

5、多芬将弦乐四重奏发展到了巅峰。二、协奏曲1、古典协奏曲形式的最终确立:J.C.巴赫明确了协奏曲三个乐章的布局,莫扎特最终确立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形式。2、协奏曲的结构特征通常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在再现部结束之前,还有一个展示独奏乐器演奏技术的华彩段。 第二乐章,慢板,曲式比较自由,通常采用三段式,音乐富有歌唱性。第三乐章,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写成,富于华丽的技巧,有时带有民歌风或舞蹈性的节日狂欢气氛。三、交响曲1、来由早期古典主义的交响曲(symphony)是在巴罗克时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

6、a)快慢快基础上发展而成。18世纪上半叶,曼海姆乐派奠定了交响乐的基础,建立了与奏鸣曲四个乐章结构样式。18世纪后半叶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最终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又由贝多芬把交响曲发展到顶峰。2、基本形式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第二乐章,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一种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体裁形式,音乐体现一种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第四乐章,多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胜利、肯定、凯歌般节日的欢庆场面。3、编制18世纪的交响乐队的建制及规模,取决于贵族赞助人经济上支付多少以及演奏房间的大小。指挥为小提琴首席。(1)曼海姆乐队1756年左右最大的编制为50人左右。(2)德累斯顿由哈塞指挥的乐队约40人。(3)海顿1760-1785年使用的乐队不超过25人,直到1790年,维也纳乐队已确立了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四组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