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666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云同志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贡献姓名岳云性别男出生日期1980.09民族汉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籍贯甘肃静宁党派党员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农艺师行政职务副科长专业专长农技推广所属二级学科农学工作单位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排名)授奖部门2016.12甘肃省地膜覆盖马铃薯综合增产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部一(1)农业部2016.02西部冬春麦区苗情诊断指标及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省二(2)甘肃省人民政府2016.02优质高产专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省二(4)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02甘肃省地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应用省二(4)甘肃省人民政府2018.

2、01耐用型地膜省二(5)甘肃省人民政府2011.01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省二(9)甘肃省人民政府2011.01厚皮甜瓜新品种甘蜜宝选育及应用省二(9)甘肃省人民政府2010.12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部一(9)农业部获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年度基金种类基金项目名称金额(万)排名2008-2010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杂粮复种及冬播马铃薯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2008BKA51B05-017632009-2013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部冬春麦区苗情诊断关键指标与方法200903010-0621222016-2017甘肃省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甘肃省特

3、色农产品马铃薯营养功能提升与应用612014-2016甘肃省生物技术专项马铃薯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GNSW-2014-251032014-2016甘肃省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马铃薯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GNSW-2014-30103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1.参与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提出,增产机理研究,该技术已成为了稳定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技术之一。2.提出了“黑(白)色地膜+全覆盖+双垄(大垄)+秋季(或顶凌和播前)覆膜+沟播(或侧播)+脱毒种薯+药剂拌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降水高效利用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使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实现了由常规露地栽培向地膜覆盖的转变,白色地膜覆盖向黑色

4、地膜覆盖的转变,平铺培土栽培向大垄沟播栽培的转变,常规种子向脱毒种薯的转变,马铃薯抗旱耐瘠薄向高水肥高投入高产出理念的转变,地膜简单应用向回收循环利用的转变,简单稀植向适度密植的转变。3.负责的粮油高产创建,5亩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6096.1kg的全国同类型地区马铃薯单产最高记录。玉米万亩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1041.3kg/亩的全国玉米万亩集中连片最高产量。春小麦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65.3kg的全国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最高记录等一系列成果。4.建立了代表我国西部典型冬春麦区的远程监控点28个,建立了西部小麦苗情监测分类体系及灾害诊断系列标准,制定了完善的西部小麦苗情田间管理及自然灾害应急

5、预防体系,确立了基于物联网与遥感数据融合的小麦苗情监控方法,推动了苗情监测管理方式向自动化、数字化、远程化、精准化、可视化转变。5、参与的陇南灾后重建项目小杂粮复种及冬播马铃薯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缓冲和挽回了大地震造成的大田作物损失,及时补给并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延长了产业链。主要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或技术推广要点1.参与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综合集成覆盖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等理论及技术,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以上,平均达到70%以上;玉米增产28.1%-57.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52kg/mm亩,平均达到2.20kg/mm亩,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6、2.针对甘肃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单产水平低下、标准化栽培不足、持续干旱等关键问题,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开展了地膜覆盖马铃薯综合增产集成技术研究,经过十多年探索实践,阐明了地膜全覆盖、垄作、覆膜时期等技术要素在覆盖抑蒸、垄面集雨、抑制杂草、调节地温、防病治虫、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贮藏性能等方面的机理,结合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创新性地提出了甘肃省地膜覆盖马铃薯增产集成技术体系。3.提出的“黑(白)色地膜+全覆盖+双垄(大垄)+秋季(或顶凌和播前)覆膜+沟播(或侧播)+脱毒种薯+药剂拌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降水高效利用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到7.3kg/mm亩,比半膜覆盖增

7、加2.2kg/mm亩,提高43.4%;平均亩产达2166.3kg,亩增产505.3kg,增产率30.4%。4、开发了西部冬春小麦苗情监测管理系统,建立了覆盖冬春麦区的苗情远程监控网络,完成了远程监控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对接,实现了人工监测、自动化监测与遥感监测信息的综合应用,预报准确率提高10%。确定西部小麦苗情分类的基本指标与参数范围,建立了小麦苗情监测分类体系,提出了苗情田间管理、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和病虫害预防等措施。5、小杂粮复种及冬播马铃薯为主体的技术示范与推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优化了产业结构,培育了小杂粮和早上市马铃薯特色产业新的增长点。提出了玉米套种白芸豆栽培技术、甘蓝-扁豆-蒜苗栽培

8、技术两个新的间作套种模式,筛选出了中黄35号、张杂谷3号、平荞1号、甘芸1号等小杂粮品种15个,费乌瑞它、LK99冬播马铃薯品种2个,加快了灾区品种的更新换代。发表论文、专著的情况1.在西北农业学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马铃薯、应用生态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甘肃农业科技等期刊发表了关于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一膜两年用”不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等论文。2.主编中国西部小麦苗情监测与管理,副主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等著作。3.获耐用型地膜发明专利和环保型反复使用农用覆盖薄膜等实用新型专利,4.主持制定小麦苗情监测及田间

9、管理技术、向日葵陇葵杂3号地方标准。科技成果应用情况或技术推广情况(技术实践类、普及推广类填写,请附有关证明材料)1、参与研发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在我国北方旱作区每年推广面积保持在2000万亩以上。2、甘肃省地膜覆盖马铃薯综合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累计示范推广3136.4万亩,总经济效益76.49亿元。3、西部麦区苗情远程监控与诊断项目,2010-2014年累计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区应用面积6762.93万亩,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32.69元,总经济效益13.9亿元。4、灾后重建项目2008-2010年累计落实71.34万亩,其中小杂粮50.86万亩,冬播马铃薯20.47万亩,总产粮食16555.62万kg,总增产粮食2663.39万kg。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