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01921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度祁县二中高二期末历史试题学年度祁县二中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分) 1 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朴翼。翼, 晋君都邑也。 ”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络侯, “尽并晋地而有之” 。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 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 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 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 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 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2、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 3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 “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 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 论。这说明当时( )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 ,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 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C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D天子昏庸欺诈渐起 5秦汉时,

3、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 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6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社会稳定军事人员缩减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D皇帝兼任太尉以掌军权 7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

4、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8 全球通史中提到,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 取代了分封制。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这里“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 是指(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官员均由皇帝任命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9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10读图: 唐代前期进士分布图 唐代后期进士分布图 注:图中黑点越大、越密,

5、则表明进士人数多与上图有关的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 A统一局面形成使进士的分布区域更广 B唐朝后期藩镇窃取了开科取士的权力 C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D唐朝后期南方社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 11关于“王国问题” ,贾谊的主张,重在分王国为侯国;晃错的主张,在用武力削平割据之局; 主父偃的主张,则在把由王国分出的侯国,以推恩为名再加分裂。他们的主张是( ) A层层递进方式 B加强中央集权 C社会不稳根源 D分封制的延续 12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 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 ”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 ) A门阀

6、士族操纵政权 B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C尚书职责得到规范 D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13有学者认为,元代欠缺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不知宋朝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 谓政治的事业,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制反动,二是征敛赋税。以下可作为 其论据的选项是( ) A罢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皇帝 B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各地邢狱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省官互迁 D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14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 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 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

7、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 ) A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创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 C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D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 15明代中后期在司礼监和内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相权动态游移于司礼监、内阁之间,二者 中任何一方的权势都不能在时间上取得连续、持久的积重式发展。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权力制衡体制得到完善 B内阁获得独立的决策权 C皇帝的至尊权威日益强化 D政治体制渐趋理性运作 16军机处设置以后,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朝廷就不通过内阁明发,而 是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地方高级官吏亲收。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兵部效率的提高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

8、地方官吏的专权 D内阁职能的转型 17英国近代法学家梅因指出“在(希腊)早期共和政治中,所有公民都认为,凡是他们作为其 成员之一的集团,都是建筑于共同血统上的。 ”其意在强调,古希腊城邦共和具有( ) A排他性 B自治性 C民主性 D开创性 18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 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任何受命于他 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 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 ”这体现了雅典( ) A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

9、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19在被雅典陪审法庭宣判有罪之后,面对劝其越狱的弟子,苏格拉底说,对于冤案,越狱是一 种正义,但遵守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也是一种正义的要求,而且在价值上,后一个正义要 比前一个正义更为重要。材料可用来说明苏格拉底( ) A认为雅典法律体系完备 B主张雅典实行精英政治 C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 D认为雅典应该赋予公民自由 20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 ,过度到与夫权抗衡的“女人” ,直 到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10、 C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D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21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 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 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 ”对此的正确理 解应是(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 22罗马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 5 尺以便于通行和犁地;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 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 8 尺,拐弯处为 1

11、6 尺;建筑物的周围应留 2.5 尺宽的空地以利通行。这说 明罗马法( ) A重视维护财产私有 B体系完备,易于推行 C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从重形式主义的市民法(共和国时期的适用于本国公民的法律)发展到 不重形式主义的万民法(适用于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 ,最后发展到用万民法统一了市民法,并最 终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羁绊。这表明罗马法( ) A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 B根据现实的需要而不断改变 C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忽视了诉讼程序和审判形式 24有学者认为,罗马法的法学理论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

12、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古罗马法 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 文化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 ) A古罗马很早就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B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C罗马法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D罗马军队起了类似于“上帝鞭子”的作用 25下表是古罗马不同时期对释奴财产的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法( ) 内容出处 如若被释奴死后既无遗嘱,又无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有权继 承其财产;而若该释奴立有遗嘱,或有直系继承人,则保护 人不得染指其遗产。 十二铜表法 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子保护人;如果释奴

13、临 死时没有留遗嘱,保护人可以按法令规定对其半数遗产照取 不误。 最高法官令 (公元 2 世 纪初) A适应了帝国统治的需要 B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 C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2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战国法家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 、申不害重“术” 、商鞍重“法” ,这些学派思想由 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其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以“术”为主的改革。他 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察法令” ;他整顿官吏队伍,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建 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

14、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他还整肃军兵,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 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 多种粮食;他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 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 摘编自变法图强的申不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措施。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申不害改革的影响。 (9 分)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

15、以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 1978 年到 2000 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 年)1978 年开始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逐步 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措施,这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二阶段:(19861993 年)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自 1986 年起采取了一系列 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 针。自此,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19942000 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 一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