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636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文理学院试卷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20102011学年第学期 期末考试第 5 页 共 5 页承担单位: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试卷类别:A卷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120 分钟适用层次:适用专业:2008思政命 题 人:刘兵命题时间:2011 年 5 月 26 日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小题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 西方经济学说史 A卷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评分参考】考生答题所

2、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参考答案1.重商主义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2分)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要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就可以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3分)2.纯产品学说18世纪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观点。纯产品学说以交换的等价性原则为前提,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

3、(种子等)、生活资料(工资等)以后还会有剩余,这种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3分)农业是提供财富的惟一源泉,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完全是土地或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的赐予。魁奈的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表现的剩余价值。(2分)3.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人们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人以追求自己利益为目的,往往比为了出于追求公众利益的本意还会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因为人们是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的。(3分

4、)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他积极主张实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经济自由主义并非是绝对的。他认为对有损于自然经济秩序,或个人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事业,政府应出面干涉或经营。(2分)4.三位一体公式马克思对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分配理论的称谓。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共同协作,提供生产服务,创造出产品的效用,从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因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分别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资、利息和地租。(3分)根据这种说法,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获得了各自独立的来源。马克思把萨伊的分配论称为

5、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2分)5.戈森定律对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提出的主观效用规律的称谓。戈森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目的都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享乐和尽可能避免痛苦。(2分)在这种追求中,人们欲望的满足遵循着一定的规律:(1)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递减,直至达到饱和状态。这一规律即为效用递减规律,后人称之为戈森第一定律。(2)一个人如果要获得最大的享乐,就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各种享乐的途径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这一规律即为效用最大化规律,后人称之为戈森第二定律。戈森定律奠定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以至后来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基础。(3分)二、简答

6、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评分参考】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参考答案6.李嘉图是如何揭示工人和资本家、资本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的?李嘉图在他的分配理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工资和利润、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李嘉图认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为两部分,即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他断定,利润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工资的变化,但与工资的变化方向相反:工资上升利润下降,工资下跌利润上升。(3分)而工资的变动又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所以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动的最终原因。在这里,李嘉图特别指出了工

7、资和利润的反方向变化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3分)李嘉图把地租定义为是为了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认为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别性。(3分)他认为,随人口和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涨,地租会不断提高。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如引起工人工资的提高,就会导致利润的减少。(3分)这样,通过工资这个环节,李嘉图揭示出了地租与利润的对立,从而揭示了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谷物法”的理论武器。7.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区别获取货币财富的方式:

8、早期,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增加货币,禁止货币出口,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又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主张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的目的,要保证贸易出超,称为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3分)生产认识的差别:早期,忽视生产;晚期,强调发展加工业。(3分)货币认识:早期,把货币看作贮藏手段;晚期,把货币看作货币资本及在运动中增值自身的手段。(3分)关于商业资本管制政策:早期,行政管制;晚期,保护主义的经济措施。(3分)8.评述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庞巴维克经济学说的基础。他对这一理论的论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主观价值是一种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

9、客观价值指一种财货获得某种成果的力量或能力。价值理论既要解释主观价值的规律,又要解释客观交换价值的规律;前者是价值论,后者是价格论。(3分)(2)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庞巴维克认为价值只表示某种关系(主观价值是人与福利的关系、客观价值是产品与其成果的关系)。他认为产品的效用是它能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它的大小决定于人的主观判断。物品只有具有稀缺性时,才会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3分)(3)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庞巴维克认为,在众多不同等级的效用中,处在边沿上的,或重要性最小的效用是边际效用。产品的价值不由其最大效用,也不由其平均效用,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3分)边际效用价值论解决了

10、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萨伊等人用使用价值定义的效用说明价值,难以说明面包使用价值大但价值小,钻石使用价值小但价值大的两难问题。边际学派把效用定义为随人的主观评价可以变化的量就能说明:就社会来说,面包数量相对较多,边际效用小,所以价值小;钻石数量极少,其边际效用大,所以价值大。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直接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是不科学的:把价值归结为人对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和相对稀缺性的结果,抹杀了价值的客观物质内容,歪曲了价值的本质,起着否认资本对劳动剥削的作用;认为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效用,无法真正解决价值的决定问题。因为欲望和效用都是心理因素,根本无法用数量来测量。把生产资料价值看做是

11、由消费品边际效用决定是倒因为果。把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也是倒因为果。事实上,不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取决于价格,而是商品价格决定了谁是购买者。庞巴维克的价格论是用心理因素加以说明的供求论。(3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9分)【评分参考】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要点完整,阐述充分,可得满分;阐述一般,可得10-13分;没有阐述,可得7-9分。要点回答不够完整,但所回答的要点论述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2-4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满分。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所答题目不给分。参考答案9.魁奈是如何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19分

12、)首先设定了以下前提条件:(1)实行租佃制的资本主义农业,舍去小农经济;(2)采用固定价格;(3)主要研究简单再生产;(4)只考察三大阶级间的流通,舍去各阶级内部的流通;(5)每年度内各阶级之间的买卖合为一个总数;(6)农民家庭手工业被看做农业的附属品;(7)略去对外贸易等。(3分)在流通开始前的状况:(1)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投下100亿利弗尔的原预付,可用10年,每年损耗10亿利弗尔,也称原预付利息;每年投入20亿利弗尔年预付(农产品)。经一年生产,生产阶级创造出50亿利弗尔的年总产品(农产品)。这50亿利弗尔农产品中有20亿利弗尔作为下一年的年预付直接留在生产阶级内部,不参与三大阶级之间

13、的流通。(2)不生产阶级每年预付10亿利弗尔农产品原料,生产出20亿利弗尔工业产品,将全部参加三大阶级间的流通。(3)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有上一年当做地租从生产阶级手中收取来的20亿利弗尔货币,用来推动流通过程。(3分)流通过程。全部流通包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分为下述五个过程:(1)土地所有者以10亿利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生活资料。(2)土地所有者用10亿利弗尔从不生产阶级手中购买工业消费品。(3)不生产阶级用第二个过程中换得的10亿利弗尔购买生产阶级的农产品生活资料。(4)生产阶级用10亿利弗尔(第一个过程中得到)购买不生产阶级的10亿利弗尔工业品生产资料,以补偿原预付损耗。(5)不生产

14、阶级再用这10亿利弗尔购买生产阶级的农产品原料。(3分)五个流通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三个过程为第一阶段,其中三个阶级都解决了消费问题。后两个过程为第二阶段,解决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下一年生产所需产品的置换。这样,下一年的生产和流通又可重新开始。(2分)魁奈的“经济表”受到了马克思极高的评价。马克思指出这个表是极有创见的天才尝试。(2分)但是,“经济表”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1)仅仅把农业视为生产部门,把地租看做是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2)没有正确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部类。(3)把工业部门看做是不生产的部门就难以对工业中的资本进行分析。同时也使得“

15、经济表”直接出现以下错误:第一,工业部门没有原预付(固定资本);第二,农业和工业部门本身都没有工业品的生活资料消费;第三,少算了工业中生产出来的20亿利弗尔工业品。(3分)10.试述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和发展。(20分)在法国,它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由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最先提出,经斯密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由李嘉图发展到资产阶级限度内的最高成就。配第在近代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还分析了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并论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3分)但是,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有不少的缺陷和错误:(1)他混同了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2)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2分)布阿吉尔贝尔在分析农业生产和农业费用时,在事实上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3分)英国的斯图亚特已经初步意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匿名作者在实际上区别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并用实例说明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否则通常没有交换价值。他对耗费劳动作出必要和通常的限定。(3分)斯密最早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表现在:(1)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