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小楷名作欣赏 王羲之书《黄庭经》 主讲,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简介: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在宋代曾摹刻上石,现留传是后世的摹刻本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也有人认为《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有真伪之辨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黄庭经内容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 《黄庭经》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yán)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初师卫夫人,后师法张芝、钟繇等,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变汉魏笔风,为妍美流畅新体,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第一节 王羲之《黄庭经》用笔特点 概述: 王体《黄庭经》楷书基本脱去隶书意味,波磔笔画全由撇捺代替,结体不再扁阔,有比较完备的楷书用笔规则。
原墨迹失传,现存法帖系后人摹刻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1 点 点收笔有藏有露,形态有方有圆,小巧灵活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2 横 横有长横、短横、左尖横等形态长横方起笔,中间微凹,右上仰收笔略顿注意和唐楷的区别、 大楷和小楷笔法区别 后为柳公权小楷和大楷,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3 竖 长竖藏锋起笔,重起轻收;垂露、悬针直挺有力;短竖起笔露锋居多、形态有重起轻收、轻起重收等,变化多端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4 撇 多藏锋起笔,短疾劲挺,力量内含,有收敛之势王氏父子撇画比较,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5 捺 起笔轻,收笔重,向右下伸展,捺脚呈三角形平捺起笔方,颈部略细,出捺厚重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6 钩 钩一般有三角形,鹅头等形态,有的含而不露,有的向下拖出,有行书笔意 注意:不是每个字只有一种固定的写法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1.7 折 本帖折法方圆并用,有钟繇之风,唐虞世南、褚遂良的折法与其相似钟体“自”写法比较,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第二节 王羲之《黄庭经》结字特点 钟体小楷含有隶意,王体小楷创近世体式,走向成熟 2.1 结体多呈方形 王字结体多呈方形,依字定形,平稳为主,稳妥端庄。
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2.2 结体变幻多姿 王字在方形的基础上,又有多种变化有左下伸展、右下伸展、上大下小,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等多种形态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2.3 笔画敛放有致 敛放有致是小楷结字的原则本帖敛放十分得体 “女”横左放右敛;“合” 、“分”撇敛捺放注意:笔画的收放要和整行字中心调整相结合看“宫丹”二字的中心线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2.4 字势空灵和睦 本帖笔画伸缩、结体宽舒端稳,字势空灵和睦 “渴”左右拉开,实相互呼应;“龟”笔画多而舒朗;“见”内部笔画短小,显空灵;“真”内点细,下撇点小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2.5 体势妍美流畅 王字小楷结体流美,与其善写行书有关,因此很多书家都主张:想写好小楷要对行书,有所研究 “紫”“藏”疏密轻重安排得当;“还”“为”点画连接映带,流利秀美有行书意味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第三节 王羲之《黄庭经》帖章法特征 本帖章法有行无列,在一行中字的大小长短,左移右靠,错落自然 整体看去字群虚虚实实,如繁星满天 孙过庭认为:《黄庭经》是在心情愉悦状态下书写的书者感到虚无境界的愉悦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王羲之《黄庭经》和《乐毅论》比较,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第四节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艺术风格 王羲之小楷既古朴又流美;既雄强又柔和,端秀雍容,开小楷书法主流。
学习小楷,可从此帖入手,宋拓《黄庭经》漫漶剥蚀,不变临摹明代翻刻本,可拓具精,笔画清晰 临习时还可参考《乐毅论》《东方画赞》小楷名作赏析 黄庭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