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丧葬习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466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苗族丧葬习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苗族丧葬文化,爱与团结的碰撞 以贵州松桃地区为例姓名:吴小丽学号:2012011211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贵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遍布全省的各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就占很大的比例,也最集中,并且松桃又是以苗族为主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

2、“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有苗族自己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松桃苗族的风俗习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丧葬文化,整个丧葬过程十分复杂,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丧葬习俗发展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松桃苗族丧葬习俗入手,对丧葬的过程、发展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论述分析。关键词:贵州 苗族 丧葬 习俗 一 苗族的丧葬过程1.临终尽孝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以苗族为主的农村地区。大多是以氏族为单位的聚居。在贵州松桃也是如此,长期发展下来,家族就变得越来越大,成员也就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血缘关系也就

3、越来越淡。尽管如此,但在家族里面依然存在着因“爱”而“团结”的形态。农村地区的人民大多朴实善良、爱好和谐、团结友爱、尊重生命,对祖先、长辈总是很尊敬,尤为重视“孝”,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一优良品德在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很少能陪伴在身边。但是,不管子女多忙,不管子女身在何方。在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作为子女的都要赶回来尽孝,女儿在这时候就要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鞋、寿帽(都是苗族特有的刺绣服饰),儿子则要请村上的中年人帮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棺材从房梁上放下来,用黑漆把棺材刷好。并且都要在

4、老人的病床前陪伴老人,照料老人的日常起居,不管多脏,子女都不能有一句怨言。同村的人们也会主动陪着主人家守候老人,以防老人突然去世却没有人知道。在老人临终之时,思想是一片混乱的,行为可能就如三岁小孩并且异常啰嗦,子女这时候就要十分耐心的陪着老人,仔细聆听老人的临终遗言,为老人尽最后的一份孝心。2.临终停尸在松桃苗族地区,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就要把老人从床上移到偏房,并在偏房的地上铺一个地铺,让老人睡在地铺上,寓意是在老人最后的时候,接一下地气,与地神打个招呼,以便入土的时候能得到地神的庇护。而且在老人临终的时候,如果子女还没有回来,家里的其他人就会一直提醒老人,让他清醒,一定要等子女回来。子女若

5、是在老人断气的时候还没有回到老人身边,即使老人已经咽气,但是他的眼睛还是睁开的。直到子女回来用手让他闭眼。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在老人咽气的时候,子女们就会放声大哭,但是眼泪绝对不能滴在逝者的身上,意思是不能让逝者带着尘世的痛苦离开。一致于他的灵魂不愿离开,始终在家里徘徊,不能轮回。并且要马上在逝者的脚边烧纸钱,意思是送他上路。在老人辞世的第一时间,主人家就要跑到屋外放一串鞭炮,村里人听到鞭炮声和哭声就知道有人去世了,就会自发的来到主人家帮忙,而且是有丧事的主人家是不能进家门请人帮忙的。2洗身穿衣入殓在哭了一阵之后,子女就要马上为老人进行简单的梳洗,用从水井里面取回来的干净水为老人擦洗身子,还

6、要检查老人有没有下身是否有屎排出,如果有家里人就会十分高兴,意思是老人为后代留下了金银珠宝。擦洗完了之后就要为逝者穿上衣服,并且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切都弄好了之后就把逝者搬进棺材里面(棺材都要放在堂屋,用两根长凳架在下面,头朝里脚朝外),并且要在他的嘴里放一个银饰或者朱砂,以防他到阴曹地府后告状,弄得人间不得安宁。之后还要把他的左手手心朝上,并且在手心里放一沓冥纸,意思是给他一个碗。右手手背朝上,手里放两根香,意为拿筷子。最后盖棺,盖好棺材后要在棺材下面放一个煤油灯,名为长明灯,要有专人看护,不能让灯熄灭,意为为逝者照亮轮回的路。3报丧在入殓好之后,主人家就会叫人帮忙去报丧,报丧又分亲疏关系,一

7、般是逝者的兄弟姐妹要第一个通知,其次才是关系稍微有点远的。告诉他们哪天来吊丧。另外主人家还会安排另一个人去请道士和先生,先生就负责算时间,看哪天适合下葬,尸体要停放几天才能出殡。并且还要为逝者找好墓穴,让主人家提前去墓地挖一个浅坑。道士来了之后就会在棺材的两边放两条长凳,棺材的前面放一张高脚桌,在高脚桌和棺材之间放一块长木板,在木板上挂观音像和挽联。在屋子外面搭一个大棚,用三张凳子摆成三角形的样子(两张在下面,另外一张放在那两张凳子上),一共摆六、七个,并且在三张凳子上都要放一碗米,两根燃着的香和一个纸做的牌位。意思是请天上的神吃饭。在棺材的两侧也要摆上许多碗,在碗里放上米,把燃着的香插在碗里

8、。而且要安排村里辈分比较老的老人随时加香和烧纸钱。如果尸体在家里停放一段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自发的和主人家一起守丧,白天晚上都有人守。4吊丧 在上山下葬的前一天,主人家的亲戚全部都会来吊丧。辈分比逝者小的且相对较亲的,就会从大门口一直哭到棺材前,在棺材的两侧继续哭(千万不能在摆放逝者头部的地方哭,苗族是很忌讳的),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这时候逝者的女儿就会出来陪着一起哭,哭了一会后,老人的儿媳和村里的相亲们就会来劝。到了晚上,道士就会为逝者念经,做法事,敲锣打鼓,一个主法师和一个副法师就对着棺材念经,孝子孝孙就拿这一根香站在堂屋外面,跟着法师对逝者进行跪拜。道士一念就要念一个通宵,逝者的子女

9、、女婿都要陪伴道士到通宵。逝者的儿子拿着牌位,女婿拿着招魂幡,其他人拿着香,跟在道士后面围着棺材转(苗语叫做“打绕棺”),其中道士还会围着棺材表演(苗族叫“串绕花”),随后会有两个道士在棺材前面表演摔跤(苗语叫“甩抱腰”),接着会有一个道士拿一个两头都是火的竹竿进行表演。最后是逝者的女婿跪在棺材前面的桌子前,头低到地上,道士念着逝者的名字,拿着一个之人,从他背上过,俗称带逝者过奈何桥。敲锣打鼓要一直进行到凌晨。5出殡吊丧的第二天早上,要赶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把棺材移出堂屋放在大棚里面,等着村里的青壮年来帮忙抬棺材。大概六七点钟的时候,大家都来齐了,就用几根棕绳把大杠和棺材固定好,在棺材两头捆绑

10、两根子杠。等着法师发丧。这时候孝女孝孙就要戴着长帕跪在事先准备好的草垛上,法师发丧了之后,专门负责放鞭炮的人就开始放鞭炮,孝女孝孙则要先几步走在队伍的前面,走一段距离就要背对着队伍的方向跪下,意为等待老人,这也是对长辈尊重的一种体现。到了墓地后,法师开始念经,子女就跪在前面背对着棺材(逝者的脚部位置)哭,法师念完经后就开始撒“富贵米”, 孝女孝孙就用衣服接住,然后就回家,并且不能回头,在回家的途中可以捡一些柴,意为“捡财”,回到家的外面有一盆用水和桃树枝泡着的米,所以送逝者上山的人都要拿一点米,吹到地上。才能进屋,进屋后把米倒进祖先的神龛里,把柴放在用来烧火的土坑里。法师和其他人安置好棺材后会

11、对棺材进行简单的掩埋,吃过早饭后,村里的人就会和主人家一起去把坟垒好。这场丧事就告一段落了。三、苗族为何如此重视丧葬习俗 人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把它看作悲惨可怕的事情。但是在苗族人的世界里,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并不可怕,因为他们认为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个开始里,他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有新的生活。他们还认为每个人都有灵魂,而且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心理观念。他们认为死亡是另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转换,对于寿终正寝的老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喜事,一方面是让老人

12、摆脱了尘世的苦难,另一方面是老人的逝世符合生殖繁衍的规律,减去了负担。正是对生死的独特认识,促使苗族十分重视丧葬习俗。四、苗族丧葬习俗的意义(一)积极的方面1、丧葬活动为人们学习和交流苗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从丧葬习俗中,人们可以看到苗族人们对生死的认识和理解,丧葬活动中的敲锣打鼓、做法事、念经文等等,向人们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使其得到传播和发展。促进了苗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后代继承苗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丧葬活动是教育后代,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家族内聚力的重要机会。苗族通过丧葬的仪式,教育后代要尊老爱幼,多做善事,孝敬老人。这对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子女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在

13、丧葬活动过程中,即使是与逝者有过过节,甚至是深仇大恨的人,都会放下仇恨,不计前嫌的来帮忙张罗丧事,在这一过程中,心结也就自然解开了,邻里关系也就会更和谐,人们也就会更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消极的方面1.丧葬仪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整个丧葬仪式都是对灵魂和鬼神的宣扬,认为鬼神能给我们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灾难。具有典型的天人崇拜和自然崇拜,这与我们现代社会要求的科学发展是相悖的,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2.丧葬活动花销大,会造成家庭沉重负担。丧葬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管是请法师,还是日常开销和请酒,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家庭富裕的来说,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相对比较贫穷的家庭来说,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办丧葬,就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3丧葬活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劳动。在丧葬期间,村里的人都要来帮忙,就不能干农活,如果是在农忙时期,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播种、收割劳动,使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而有丧事的人家,根本就不能进行劳作。要一直忙到丧葬活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