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854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基本经验经验 【复习提示】【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识记;易考选择题) 独具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 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 作的积极性。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

2、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农、下中 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就使农业合作化进程 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发展阶段。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识记;易考选择题)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 【考点:对手工业的社会

3、主义改造】 第一,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 产合作的道路。 第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办具有社会主义萌 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具有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 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第三,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自 愿地组织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

4、义的集体所有制。 第四,毛泽东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 易服务。 三、对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识记;易考选择题) 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考点: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资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 一部分利润。 对

5、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 2 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 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 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 【考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考点: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 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 民族资产阶级具

6、有两面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 的对抗性的矛盾。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 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的社 会主义革命能够以不流血的、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进行的必要条件,党和政府引导和迫使资产阶级接受改造 的重要条件。我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

7、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 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靠。 最后, 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 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 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

8、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 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考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 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 划的轨道。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 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 【考点:什么是“四马分肥”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 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9、;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国家派 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 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高潮。年底,全 国 99%的工业企业和 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 营性质的企业。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即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

10、义公有制;另一方面是人的改造,即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识记;易考选择题)(识记;易考选择题) 1.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 形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 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 对象逐步提高觉悟,

11、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稳定, 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 第一,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第二,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 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一大二公,纯而 又纯” ) 。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 第三,更重要的

12、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 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 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 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 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 【考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 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