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848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篇一:中英教育制度对比浅谈中英教育制度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中英两国的文化之间差距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同。所谓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

2、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而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他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

3、、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5-11岁的小学教育;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英国的学生从五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到中五共五年的时间。

4、英国政府方面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饭菜质量,决定将烹饪课程从20XX年起增加到7岁至14岁儿童的必修课程中。以达到从小控制学生的饮食进而控制英国的肥胖率。继续教育阶段: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主要是学术方向和职业方向学习。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继小学和中学教育之后的“第三级教育”。为进入高等教育或者就业打下基础。高等教育:完成预科的学生主要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考试,简称GCE-A level),而职业技校的学生除了要参加GCE-A level考试外,还要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简称GNVQ。是英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级阶段,它包括:本科,研究生,

5、博士生,高级国家文凭高等教育通常都是由大学提供,但许多学院也提供Bachelor和HND课程。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年-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年-2年,博士为3年-5年。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在中国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万人,小学生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小

6、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高等教育继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继续教育: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在了解了中英两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差异以后,拿大学教育举例来说:中国大学学制四年 注重掌握所学知识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大一、大二为基础课学习,

7、大三、大四为专业课学习 三年均为专业课学习 注重掌握所学知识 英国大学学制三年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平时作业(一般为写论文)约占25%至50%,期末考试仅占50%左右 。中国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至三年,仍侧重于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英国硕士学制仅一年,为全球最短,主要侧重点在于传授方式、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比如高校大厦一般,先将框架搭好,至于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再填充上去。中国博士、学制三年,一般仍需要上一年课,再做二年的研究。英国博士、三年几乎全部用于和导师一起做研究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注重综合培养,以自主选择式“

8、能力教育”为主,高校教育“宽进严出”。 英国老师眼中的中国学生:英国老师普遍认为中国学生态度认真、学习刻苦,只要过了英语关,考试大多没问题,一些平时表现平平,甚至老师认为过不了的学生,考试时常有不俗的表现,中国学生上课时很安静,很少提问或与老师交流,回答问题时也比较害羞,但在做作业的时候或考试以前问老师问题最多的却是中国学生。英国老师哪里知道中国学生久经科场,最擅长的就是考试外国学生眼中的中国学生:最明显的一个差别是同龄的中国学生均要比欧洲学生显得幼稚,不够成熟;在外国学生眼中,中国学生非常“boring 乏味”、“quiet 安静”、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会,也很少感兴趣。相比之下欧洲学生,

9、学习不算刻苦。但却有大量的时间花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外兼职等方面。这些被中国学生视为“不务正业”的活动却是最能锻炼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这些差异也正体现了“应试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不同。但不幸的是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雇主更多注意到的是个人能力而非学业成绩。 中英两国,一个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一个是西方文化之重镇,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差异固然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英高等教育体系各有优劣,各具特色。希望中国教育能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使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一步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步伐篇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

10、答案 第一次复习与作业 (一) 选择题 1、A 2、A3、B 4、A 5、A 6、A (二)、填空题 1、 如何国家的考试制度实际上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受该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2、有中国特色考试 3、公平、平等、竞争、择优 4、洋为中用 5、当代人 6、激励评价功能与选拔功能 7、1952 8、社会就业与用人制度 9、教育 (二) 简答题 1、答案要点:对中外考试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意义(1)有利于考试理论知识的更新,扩大考试科学的视野(2)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经验,括宽考试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3)有利于中国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1、,提高中国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4)有利于开拓考试研究新领域,加深对考试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考试学科建设,丰富和发展考试科学理论。2、答案要点:(1)在总体研究思路山个;以中外考试制度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以各国普遍存在的 育才考试和选才考试为研究主线,以中学毕业会考,大学热血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国家主体考试为纵向比较内容,一考试发展为历程、考试管理体制、考试内容方法、考试结构功能、考试改革和发展等方向为横向比较内容来构建研究的基本框架。(2)在比较研究中将分学校考试系统和社会考试系统的中学毕业会考,大学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三大主体考试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考试制度比

12、较研究体系。这在同类研究中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创新。 3、答案要点: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静态比较与动态比较相结合的方法(2)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3)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相结合的方法(4)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5)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答案要点:考试两难现象可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升学与就业矛盾。高校入学考试形成了对中等教育的导向作用,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主流看法,这促使学校追求升学率成了必然,然而国家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于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升学与就业矛盾长期存在,就业困难和失业危机促使学校把高中生往大学推,加大了分流

13、的难度。(2)学历与能力的矛盾。在有限时间内,有限范围、有限形式的高考,本身存在着知识与能力考查相结合的局限性。强调了能力的测验,又削弱了基本知识的考查,使能力测验失去依托;强调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又易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底分高能”、“高分底能”的现象就此出现。(3)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强调共性就强调了成绩的绝对作用,否定个性、特长的地位;如强调个性特长,又会淡化成绩的作用,引发公平问题,故不易操作。 5、答案要点:1、废除科举制度,便宣告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导,科学教育与文史教育并存,实行分级分科与学制的高等教育新制度在全国初步建立。2、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初等和中等教

14、育新体系。3、对教育新制度的实施和旧制度的废止这件史实在中间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应有恰当的评估。 6、答案要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用人制度以及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加快改革与完善,“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和合理流动的新就业制度逐步推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为就业与用人的主导,政策逐步得到社会认可。招生即找干,依据受教育者的一定学历文凭而直接规定其社会身份的教育人事制度成为历史。20XX年起,全国高校毕业生启动“就业报到证”,取消沿用数年的代表“国家干部”身份的“派遣证”。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切实提高素质而为其就业或再就业准备条件,然而依法通过社会就业竞争与实践活动而成为一定的社会角

15、色。 7、答案要点:我同意该命题。中国是考试古国,考试的历史有两千以上,考试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考试也可能造成某些负面的影响,1977年,中国高考恢复,一度被认为“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但也有人说“高考导致教无宁日”,“国无宁日”,这就是不能无考与不可惟一考观念的对峙。1、差异存在,就要通过考试择优,在现代科技迅速饿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时代,随着育才,选才、用才的 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考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择校升学、就业竞争永远存在,应引向良性竞争,考试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重要制度,现代社会不能无考。2、现代社会不可唯考,中考、高考在精

16、神和物质上给考生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有的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答卷训练,会导致学生片面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淡化考试,不要以考试的选拔功能,取代平常考试的激励性评价功能,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到学生的学业质量上。 8、答案要点:科举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既有时代的合理性,又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革。但他的考举形式,尤其是考教分离,公开应试、竞争择优、且不受身份、年龄和应考次数的限制,学习文化知识与人品修养融合,才干与做人统一,重视选拔与使用文人队伍等,可取其组织与制度,赋予新时代内涵,成为现代教育所用。1、尽快实现教育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变2、加快实现教育组织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3、加快教育知识体系创新步伐。 9、答案要点:为大学、高中找身个建立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择优标准与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