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9987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2012-10-01 14:22:13)转载标签:学术园地分类:设计心得1引言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废弃采石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如影响城市景观、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城市防洪、存在潜伏的安全隐患、降低生物多样性等,并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改造利用。从国内外废弃采石场的改造研究与实践情况看,主要是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入休闲旅游元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废弃采石场改造成为城市休闲农业公

2、园、生态公园等旅游景区。在改造模式上,体现从传统的生态恢复单一目标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开发等多目标的改造模式转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一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为例。该废弃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规划面积约2964亩,主要由6个已经废弃多年的采石场组成。该采石场常年累月荒废,形成6个蓄水大坑,最深的深达数十米。采石场现场千疮百孔,并形成峭壁和积水状态,石头松动,极容易发生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的大岗石场已作为垃圾填埋场之用,基本被填平,现场垃圾散发阵阵异味,臭水横流,生态环境极差。采石场之间有若干荒废的山丘,植被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景观性较差。而采石场北面分布两个植被较好的小山头、大面积的

3、水塘等岭南乡村景观,环境较有特色。(图1)图1现状分析图本规划项目通过对该废弃采石场现状环境及独特的地形地貌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具有创意性生态设计理念与方法,使之能变废为宝,成为新的、富有活力的综合性生态公园。该案例对今后我国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的难点废弃采石场作为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治理难度极大、治理周期长,并且在生态治理过程及治理后的运营、维护项目建成后的维护费用支出巨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番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仅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投资就要2-3亿元,这还不包括项目建成后的巨大得维护费用。另外当地政府在本项目建设中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4、但未投入任何资金。这就需要引入开发商,通过适当开发营利性的旅游项目,采取“以园养园”开发模式,从而保证项目改造资金来源和经济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恢复,而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采石场独特地形地貌景观,对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和项目策划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项目策划,强调生态修复与创意性景观设计的结合,突出项目的特色,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2)由于开发商介入到城市废弃地开发利用,这就需要协调好开发商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开发强度。(3)由于废弃采石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应非常重视

5、公园的安全性的问题,比如水深控制、栏杆设置、崖壁的加固等等。3生态设计:生态恢复与创意设计的完美结合从近年来国内外包括废弃采石场在内的各类工业废弃地的成功案例看,都十分重视对原有场地的景观化改造,运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手段,以达到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修复、文化重建、经济发展的目的。以番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该矿坑石壁陡峭,几乎垂直,矿坑深度深,水面开阔,水质清洁,加上基地内大小、高度不一的小山头,构成了独特的矿坑景观环境。因此本景观设计的重点主要是充分挖掘基地独特地形地貌景观价值,强调生态恢复与创意设计的完美结合,即充分利用该废弃采石场矿坑蓄水的现有资源,将6个相对独立的矿坑连接,形成近3

6、5万平方米水面的连湖,突出“北有五大连池,南有六大连湖”的设计概念,从而大大提升该主题公园的特色。同时充分利用矿坑独特景观资源,适度发展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保证矿坑改造的资金平衡。3.1功能布局通过以六大连湖为主题公园的景观核心,在周边形成五大功能板块,分别为特色度假酒店、文化创意博览区、岭南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植物观赏区、拓展训练及极限运动公园等五大功能板块。(图2-图5)(1)岭南生态湿地公园区:位于公园东北部,该区域不做大规模建设,保留现状水系并对其进行生态改良,展示岭南水乡的泽国风情。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垂钓区,岭南水乡文化游览区,水上特色餐厅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2)生态植物观赏及研究中

7、心:位于公园东南部,利用原基地的自然水塘和山体,以植物观赏为主题的游览区,包括水上花园、亚洲花卉植物园、湿地景观、观鸟屋、生态研究中心等。(3)特色度假酒店区:位于主湖区,结合矿坑崖壁独特景观,面向高端市场,设置包括五星级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中心、崖壁特色餐厅、水上高尔夫练习场、游船码头、水上运动区、天池SPA等内容。(4)文化创意博览区:位于基地西南部,建筑与水紧密结合,乡土与现代交相辉映,为艺术家们创造优秀的本土文化作品营造和谐的气氛。主要项目有文化创意展示、原生态音乐研究与制作区,音乐艺术家村,精品酒店,艺术交流中心等。(5)拓展训练及极限运动公园:位于基地南部,主要旅游项目包括拓展训练中

8、心,水上运动区,蹦极,攀岩,山地自行车极限运动等。图2六大连湖生态公园功能结构图图3六大连湖生态公园总平面图图4六大连湖生态公园总体鸟瞰图图5六大连湖生态公园中心景区鸟瞰图3.2生态景观格局由于该主题公园不是一个纯公益性的生态公园,而是带有一定旅游开发功能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开发强度比一般生态公园要高。同时根据上层次规划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公园基地北侧刚好处于番禺区生态廊道,生态敏感度高,对开发强度和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如何确定生态公园的主要建设区域以及开发强度是构成良好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对场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公园基地西侧为化龙镇眉山村,现状建筑密度大,东侧及东北侧为典

9、型岭南水箱风貌,自然环境优越。因此,根据基地现状分析及上层次规划的生态控制要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整个主题公园的用地布局按西南侧为主要建设区域,东北侧为生态保护区域的原则进行布置,保证公园用地布局符合城市的生态空间结构要求。同时对开发建设区域,强调低密度、低强度开发原则,主体建筑主要采用覆土建筑形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3水系处理与水景景观本公园设计紧扣生态主题,突出水文化,做足水文章,对现有的石壁、水坑进行创意性设计,打造特色鲜明的水体景观和水上活动。本主题公园基地北面与南面各有一水库,通过水库与周边河涌补水相结合,对公园湖区进行补水。当雨季如湖区水面标高超过设计标高时,则通过泵站

10、排到公园外部自然河涌或水库。公园地面水体之间以及地面水体与坑下水体将考虑互动连通,形成完整水系。在规划方案中,根据每个矿坑的特点分别对六个湖区设定不同的水上活动功能与景观特色。如中心湖区为公园主景区,以观景、水上运动,特色为“雄”突出雄伟壮观。极限运动区的湖面特色为“险”,配合水上攀岩、蹦极等。天池SPA则突出“雅”,形成优雅、高贵的温泉休闲空间。水上花园则突出“幽”,形成安静、自然的景观环境等等。另外通过对现有的水系的疏通改造,形成了包括湖面、深潭、瀑布、峡谷、跌水、地下河、溪流、水塘等多种水景交融的生态景观。3.4结合矿坑独特景观的生态设计(1)矿坑度假酒店、崖壁餐厅、会议中心通过调研,发

11、现目前广州高端商务酒店及会议中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番禺区相对较少,仅有长隆酒店等及少数知名度较高的酒店,未来度假酒店发展市场前景巨大。因此本规划方案在中心湖区北侧结合矿坑崖壁设计矿坑度假酒店、崖壁特色餐厅及会议中心。该度假酒店借鉴上海松江天马山深坑酒店成功案例,共20层,地面两层,地面至水面16层,水下2层。酒店主体建筑功能包括了酒店大堂、会议中心、客房部分、娱乐餐饮以及后勤服务。地下两层为水下餐厅或其他娱乐空间,采用先进的水族馆设计技术,包括人造岩石和珊瑚礁设计、水族馆环境设计等。沿湖客房采用退台式设计,每间均设有观景露台,与对面坑壁设计的落差50米左右的瀑布形成虚实、动静的对比。(图6

12、、图7)图6矿坑度假酒店效果图图7矿坑度假酒店剖面示意图崖壁特色餐厅则采用建筑嵌入崖壁,部分挑出崖壁的做法,并通过木栈道与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及游船码头相联系。让现代建筑与自然的崖壁形成强烈的对比,餐厅悬空与崖壁之上,俯瞰湖光山色,趣味十足。另外,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酒店、餐厅和会议中心等建筑屋顶采用屋顶绿化,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图8)图8游船码头平面图(2)天池SPA该矿坑位于六大连湖生态公园中心,相对独立,矿底标高仅为-4米,池底比较浅,利用其地形条件,规划改造成为一个天池浴场,作为中心湖对岸的矿坑特色酒店的配套休闲设施。该天池浴场采用巴厘岛风格,营造热带风情,包括泳池、温泉

13、SPA、水吧、休闲岛、人工沙滩等休闲设施。该泳池北侧采用自然式的无边界处理,使泳池与中心湖区景观融为一体。温泉SPA的建筑利用地形高差,采用覆土建筑形式,从而与南侧山体有机结合。(图8)图9天池SPA(3)极限运动公园本废弃采石场最南面的矿坑接近圆形,直径200多米,池底与地面高差80多米,崖壁非常陡峭,十分适合开展极限运动。该矿坑所在区域结合地形地貌特色,抓住目前极限运动及拓展运动的巨大发展机遇,规划打造成成一个极限运动主题公园,开展蹦极、攀岩、水上摩托、山地自行车等多种极限运动项目,吸引爱好极限运动的人到此旅游。4.结语正因为本文案例是一个具有生态恢复、休闲旅游开发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生态文化

14、主题公园,这就决定了该项目比一般生态公园具有更大的难度。通过这一案例,笔者认为该规划设计有以下几大特色:(1)充分利用基地采石矿坑独特的地形地貌进行项目策划,项目特色明显。(2)通过把原来生态环境已遭严重破坏的采石场改造成为一个功能多样化、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既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也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3)充分结合矿坑景观特色,适当增加旅游项目,如深坑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原生态艺术博览区等,保证项目开发的经济平衡,使得规划可实施性更强。(4)通过原生态音乐、岭南文化等文化创意元素的加入,极大的丰富本生态公园的文化内涵。最后,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改造利用具有建设资金巨大,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应首先做好规划设计,通过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先易后难,从而降低开发风险。同时当地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从而更好推动此类项目的开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