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6552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要求(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厦门市厦门市“十三五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初稿节选) 四、主要任务8 (一)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8 8 (二)扩展创业加速及产业化基地建设1010 (三)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1111 (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1212 (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1212 五、重点产业科技创新 1 3 1 1、提升产业、提升产业1313 (1)装备制造14 (2)光电15 (3)科技服务业16 (4)现代农业17 (5)民生科技18 2 2、跟进产业、跟进产业1919 (1)软件信息19 (2)集成电路20 (3)电子商务21 (4)文化创意2

2、1 (5)节能环保22 3 3、赶超产业、赶超产业2323 (1)生物新医药23 2 (2)新材料产业24 七、保障措施 2 5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强化宏观统筹2525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绩效2626 (三)践行科技政策法规,优化创新环境2727 (四)鼓励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协同创新2828 (五)实施人才战略,壮大创新创业队伍2929 (六)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培植创新文化 (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2929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新建、整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以提供研究开发前沿性技术、 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主的技术研发平台

3、,以提供检测、试验条件为主 的检测实验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 信息平台,以提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的技术转移平台等,并提 高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和运营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平台共享机制。克服“孤岛”效应,实现与国家相关大 型数据库网的联接共享,建立创新平台共享机制,促进重大科技设备、 重点实验室等公共科技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大力推动各类政府公共 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 ,放大公共资源服务效用,同时加强对平台的服务成效考核,支持其不 断调整和壮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合作运 3 营的市场化机制参

4、与厦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 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产品有机结 合,提升公共平台的服务效率。 创新、完善平台运营服务模式。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流程及标准 ,实行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功能、服务收费和服务办理时限“五 公开”,整合现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统一具有一点呼叫、灵 活转接、就近服务、快速响应的网络平台管理运营系统和数据资源共享 系统,实现全市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 2、培育扶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根据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需求,培育全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机构。 扶持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天候研究开发、技

5、术转移转 化、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 市场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等综合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构建服务机构联 盟网络, 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撑的创业 发展全过程服务。 3、提升研发机构创新及转化能力 一是充分调动现有高校资源,鼓励厦大、集大等高校开展基础学科 、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推动厦门市高等院校 和科研院所建设若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 实力;二是积极引进大院大所,鼓励企业与国内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 院所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设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开展科研和科技 成果转化,并在厦门实现

6、产业化;三是支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特 别是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作 为决策、投入、组织及应用的主体作用。 4、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4 一方面要继续实施“海纳百川”等人才计划,进一步扩大人才政策 的宣传面和惠及面,特别要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人才在发 挥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加以解决,还要掌握人才 项目真实落地并实现产业化的动向,切实落实政策;一方面要加大本地 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重点领域的具体专业技术需求,与厦门的高等、 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二)扩展创业加速及产业化基地建设 1、拓

7、展创业创新空间 建设创业创新综合园区包括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 器以及加速器等。一是根据产业领域重点推动建设专业性科技孵化器, 鼓励新建和在建的孵化器项目,主动策划政府主导的孵化器,鼓励民营 孵化器,包括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双百人才科技企业孵化器、IC产业孵 化器等,二是根据各行政区域产业优势确定行业定位、创业创新空间类 别和建设规模,主要从物理硬件设施平台、公共软件服务平台和人文平 台三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解决园区所需的声、光、水、电、气 、行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创业人员生活配套设施。市、区财政对创业 创新综合园区建设、众创空间运营等给予专项补贴,支持运营机构以低 廉的价格为

8、创业者提供基本空间保障和软硬件设施,包括:物理空间建 设支持、给予空间使用费补贴、给予软硬件设备补贴、给予运营奖励等 。同时,建立起可复制的建设商业模式,引导运营机构科学运作。 2、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 “腾空间、强功能、上层次”,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环境设施,高 标准建设产业化基地。重点推动专业性科技园区建设,如厦门生物医药 港、厦门微电子育成暨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三期、同安 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建设。做强做大现有5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5 和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获批新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和 产业化基地。 (三)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把握科技

9、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 ,引导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 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 机结合。一是发展完善多元化创新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创投资金到厦 门,特别是吸引、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信托创业投资基金 等创投机构,对创新项目提供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融资租赁机构 入驻我市,尝试科技贷款与风险投资相结合;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 金,支持天使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募集、 设立和管理的新模式。二是积极推动科技贷款业务创新。发展科技小额 贷款公司;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发展知识产权质

10、 押贷款等新型金融工具;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 的科技投融资保障体系。三是发展壮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依托厦门 市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支持创投、众筹、咨询、中介、创业辅导机构等 进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资源服务,鼓励非上市企业特别 是上市后备企业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登记。四是建立资本市场 服务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征信系统,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辅导、征信 、评级等服务;创新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柜台交易 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的对接平台,为创新企业特别是 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信息、渠道和资金。 (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

11、业创新能力(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 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是要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后备梯队,促使高企 队伍不断壮大;二是设定招商引资门槛,只有符合厦门发展需求、属于 6 高新技术范围、没有环境污染的项目才能引进和建设。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使传统产业实 现升级换代,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和国际化、传统产业特 色化。一是加大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向价值链高 端延伸,促进我市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做 大做强生产服务业。二是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努力推进

12、信息化和工业 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环节信息化水 平,以及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三是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技术 改造活动。 (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 把握厦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挥厦门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加大 培育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光 电、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 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产业。通过组织数字家庭应用 和信息消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搭建信息消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以 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数

13、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国家信息消费创 新城市”建设。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将成为我市新的增长 点,结合我市“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 试点城市的实施,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增强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 和产业推动力,将科技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 成为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撑力量。 五、重点产业科技创新 围绕“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完善 7 产业链、做强产业链,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

14、方式转变。根据我市重点产业的技术水 平,研判处于提升、跟进和赶超三个层次的产业领域,梯次部署科技创 新规划,重点聚焦于装备制造、光电(微电子)、软件信息、生物与新 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 1、提升产业 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光电产业占据GDP的主导地位,部分企业和产 品参与国际竞争,但缺乏核心竞争力,其出口产品基本占据的是国际市 场的低端领域;现代农业在生物育种组培上有科研和产业的局部优势, 但基本处于模仿跟踪台湾技术状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方式转变必须强大的产业,而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创新公共服务、技 术交易服务等方面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在科技金融、科技咨

15、询与中介、 技术研发与交易、创业孵化与服务等方面存在资源的严重缺乏;科技必 须惠及民生,民生需要科技提升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上述产业通过 技术创新,布局涉及范围广,辐射带动性强,可提高产业整体水平的重 大创新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或强大产业竞争力。 (1)装备制造)装备制造 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以车辆、工程机械、输配电与电力 电器、特种船舶、轻型飞机、工业机器人、基础元器件等为代表的现代 装备制造产业。 实施路径: 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生产线的优化设计和配置,工业机 器人的应用,增强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降低 成本,使装备制造业提升为智能制造业。 强化

16、集成创新。通过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虚拟仿真与试验研究 、NVH分析、3D打印等技术与制造业的集成,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8 发展绿色制造和再制造技术。通过节能相关技术和相关材料在制造 业生产、销售及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 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制造业,使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内 先进行列。 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工业机器人:支持机器人本体、高精度传感 器、高精度伺服电机及液压动作器、智能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及 成套集成应用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 池、快充电池、燃料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车用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 系统、智能充电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整车制造等的研发及产业化。 (2)光电)光电 发展以平板显示、LED照明产业为主的优势光电产业,完善从芯片 研发、模组、封装测试、终端产品制造整个产业链条。 实施路径: 做强产业链。加强产业链的关联度、完整性和一体化垂直整合,提 升产业价值链;积极承接台湾光电产业的转移,大力吸引台湾的资金注 入、关键核心技术转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输入,借力提高产业水平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