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76473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C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是指mRNA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解析:选B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碱基对发生改变,但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不是mRNA上的碱基的改变。2果蝇的白眼、三倍体无子西瓜、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圆粒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

2、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解析:选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二倍体西瓜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幼苗,四倍体幼苗和二倍体杂交,结出三倍体的西瓜种子,进一步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此过程涉及染色体数目变异。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绿色圆粒豌豆,此过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涉及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3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变异育种,这些变异()A是定向的B属于人工诱变C对人类都有益 D不能遗传给后代解

3、析:选B宇宙空间存在辐射,可以诱发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可以遗传给后代。太空育种属于人工诱变。4依据基因突变的概念,下列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是()解析:选D图A、B、C中均出现了基因重组,图D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属于基因突变。5(2019宿迁学测模拟)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增加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一定不同,导致生物的性状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能出现在同一个

4、配子中解析:选B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后不一定会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因此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正常血红蛋白的两条链上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杂合子(Aa)的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型的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出来B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血红蛋白

5、均有一条链不正常C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Aa频率稳定的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比杂合子更易感染疟疾解析:选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检测出来;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血红蛋白有一半正常,另一半两条链不正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基因型为AA的个体更易感染疟疾而死亡,所以Aa的个体很多,频率稳定。7(2019如皋模拟)如图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b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B该过程表示基因可通过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C与皱粒种子相比,圆粒种子含有的结

6、合水较多D若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D图中a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转录的过程,b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淀粉分支酶的翻译过程;该过程表示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与皱粒种子相比,圆粒种子富含淀粉,而淀粉易与水分子结合,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因此含有的结合水较多;若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会导致基因突变。8(2019南京六校联考)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下图15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切除修复过程示意图

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可能受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所致B图3使用的某种酶切开的是磷酸二酯键C图5中修复DNA需要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共同作用DDNA损伤修复降低了突变率,保持了DNA分子的相对稳定性解析:选B图2是碱基改变引起的基因突变,可能受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所致;磷酸二酯键是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图3使用的某种酶切开的是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键,不是磷酸二酯键;图5中修复DNA需要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共同作用;DNA损伤修复降低了突变率,保持了DNA分子的相对稳定性。9下列各项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

8、生性状分离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解析:选C杂合子Dd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重组涉及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受精过程中;YyRr产生四种类型配子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过程中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10下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与

9、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解析:选B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由图示可知:细胞癌变是4处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发生突变的基因不位于等位基因的位置,故其不是等位基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11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的基因突变后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突变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引起多个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12(2019

10、盐城模拟)如图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1链中的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B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mRNA的形成C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不变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解析:选A该基因1链中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该磷酸基团只与一个脱氧核糖连接。转录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图中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为A/T碱基被G/C碱基替换,导

11、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不变。DNA复制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因此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13(2019南通模拟,多选)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B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可作为遗传育种的原理D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CD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均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14(多选)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

12、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解析:选ACD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发生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都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必须有2对以上等位基因,所以Aa自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15(多选)对抗肥胖的一个老处方是“管住嘴迈开腿”,但最新研究发现,基因是导致一些胖人不愿运动的原因懒是SLC35D3基因

13、突变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转录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C基因突变会导致人体内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SLC35D3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解析:选BCD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DNA复制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SLC35D3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二、非选择题16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

14、。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从而_(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使水稻植株内BR含量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虑)。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

15、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解析:(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说明正常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由此可见EMS诱发D1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EMS诱发D11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