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赋税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229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赋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唐代赋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唐代赋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唐代赋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唐代赋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赋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赋税制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赋税制度篇一:20XX最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古代赋税制度专题(20XX-4-22)一、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的财物作为贡赋。2.春秋时期:它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6世纪初,3.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另外统治者还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和征发杂税等。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4.5.隋唐时期:(1“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隋朝的庸有年龄限制(50以上),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2主的收税标准,是我

2、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6.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愿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7.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清朝有利于当时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1.2.3.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或规律)1.2.3.;5.以上赋税制度演变规律主要反映了6.7.对商品收重税说明封建制度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中国古代赋税调整的几种情况1.新王朝

3、建立之初,经济凋敝或荒歉之年,减免纳税额。如汉高祖把田租降为十五税一。2.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而农民没有土地的情况下,政府授田给农民,规定授田者定额交纳租税。如租庸调制。3.当政府直接控的农业人口少,影响政府收入时,政府规定按照土地财产的多少纳税,使土地多者多纳税。如两税法。4.封建政府为掠夺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的赋税。如明末加派的“三饷”。五、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作用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封建社会赋税制

4、度的调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时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说明封建政府内部的部分调整,不可能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5.每一次赋税改革都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改革税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1.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A.B.C. D.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D.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3.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

5、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地管辖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4.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统治者的经济政策A.B. C.D.5.从唐朝的租庸调制到北宋的募役法实现了 ( )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B.征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赋税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6.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

6、济变化的是 ()“相地而衰征” “令民为什伍”“为田开阡陌封疆”“民年五十,免役收庸”A.B. C.D.7.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方田均税法8.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与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的相同之处 ( )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本质上都是土地公有制C.农民都是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农民都要交纳一定的田租9.在社会转型时期,将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的相关内容有 ( ) 鲁国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商鞅变法 李悝在魏国变法A. B. C. D.10.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

7、革的出发点是解决 (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A. B.C. D.11.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2.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古代“勿夺农时”思想的有( )编户齐民 租庸调制 募役法 一条鞭法A.B.C.D.13.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B.均田制破坏C.租庸调制无法维持D.封建经济发展14.便民图纂“上仓”图中有这样一首诗:“

8、秋成先要纳官粮,好米将来送上仓。”说明在古代( )A.“官粮”是农民唯一的租税负担B.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封建国家向每个农民征收地租D.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国家首先保证农民的生活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材料二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此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

9、,究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熙朝纪政 材料三材料四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材料五 乾隆后期,湖北汉江两岸,“百姓坐齿日繁,垮垸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什么 赋税制度?引述材料,扼要归纳这一制度的显著特 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实行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效果。(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简要分析上述赋税制度在后来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解析 均田制肇始于北魏,废止于唐中后期,故选。 解析 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

10、条鞭法这三者的共同点是:收税标准不是以人丁为主,而是以田亩和 资产为主。这样,地主官僚也必须交税,扩大了纳税面,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解析 材料中的“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说明土地兼并严重;“随口割赋”说明河西走廊 已经逐渐走向农耕。 解析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这不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析 由于募役法中收取“役钱”的规定,所以代役税向货币转变。 解析 分属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又都是经济内容;不是经济范围,时间不对。 解析 C项将役银分摊到田亩上,且纳银代役,所以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 井田制、均田制都是国家控制大量土地的情况下而实行的制度。

11、B、D符合均田制,C项符合井田制。A是共同点。 解析 只有税制的变化,通过变法将土地私有制确立下来。 解析 是民族关系的内容,应排除。出发点是政府解决与农民或地主的矛盾或解决财政危机。 解析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资产和土地作为征税的标准,故B项正确。 解析 项中人民的赋役沉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排除。 解析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导致均田制瓦解,从而使得租庸调制崩溃。租庸调制崩溃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为了增加收入唐朝采取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 解析:封建社会的农民都要向国家交纳地租即土地税,题干材料即反映这一事实,故C项正确。农民除

12、交纳地租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其他税,故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封建社会的事实。15.答案 (1)“摊丁入亩”或征收地丁银。“丁随地起” “惟均之于田”,废除了人丁税。(2)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3)“坐齿日繁”,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压力增大;与水争地,破坏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篇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赋税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秦汉赋税:编户制度政

13、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

14、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隋唐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D、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唐中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