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212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代分封制度研究pdf篇一:讨论西周的分封制制度及意义讨论西周的分封制制度及意义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从周文王开始的,文王能够使用前来投奔的异姓贵族的人才,这是他能够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周武王灭商后,继续推行分封制,用以维系其政治统治。周公东征胜利以后,更大规模地推行分封制。据荀子儒效说,周公封了71国,其中姬姓之国53个,其中主要之国有鲁、卫、晋、燕。其中左转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扛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这都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以“亲亲”为最高原则,讲究血统关系,主要分封姬姓贵族为诸侯,另外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得分封一些异性贵族为诸侯,所以分封制也是一个姬姓诸侯与众

2、多异姓邦家共处的制度。但是姬姓贵族占据优势的地理位置。这种分封诸侯的办法,历史上称为“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在姬姓及异姓诸封国中,以宋、鲁、卫、唐、齐、燕等国为最重要。其中异姓诸侯包括:(1)周的同盟者,如姜太公受封的齐国,或许还有许、纪等小国。姬、姜两姓为世婚。(2)以殷商人群为主体的封国宋。宋的第一代君主微子是商纣的兄弟。古人的鬼神观念,灭人国家不灭人祭祀,否则就被灭国祖先的亡灵要作祟,这种观念在国语和史记记载的一些事情中都有显示。迷信中含有某种人道的色彩。(3)其他一些古老的人群,如陈、杞等、蓟,据说陈国之君是舜的后代,杞则为夏之后,蓟是

3、尧的后人。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首先“褒封”五帝的后代,这是争取人心的举措。(4)还有大量的古已有之的小邦国,在周人的分封建国中,被称作“附庸”而不是独立的封国,分配到各大诸侯国中,是独立性不完整的国中之国。左转里有记载到鲁国境内有这样一些的小邦国。西周的分封制是层层叠叠的分封。周天子分封诸侯,授给土地和人民,称为封国。诸侯又分封卿大夫,授给土地和人民,称为采邑。卿大夫又有自己的家臣,也授给食地或官职,他们一般属于“士”的阶层。因为层层叠叠的分封,便形成这样的政治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确立了隶属关系。周天子对于所封的诸侯并不直接干涉其内政,诸侯在其国内可以自行征兵筹饷,设置官吏,甚至可

4、以称王。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因此,全国在政治上是分散的,周天子直接统治王畿以内的地区,这很容易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诸侯对天子要承担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出兵从征等义务。诸侯如果不共王职或互相侵伐,周天子则可兴师问罪,以惩治或撤换诸侯。在西周时,诸侯尚未强大,周天子号令诸侯的权利,大体得以通行,但在后来,周天子却依附在诸侯国了。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呢?(1):分封制度是和当时地方经济的独立性相适应的。在交通不发达,荒芜的土地很多,地方之间很少经济联系的情况下,中央集权尚未出现,周天子要统治广大的疆土,就只有实行分封制度。(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吊

5、二叔之不咸(和),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制起因内部利益的分配,“屏周”则道出封建诸侯为的是保护周室,稳固周王的朝政统治。封建诸侯实际上是一种军事镇服和武装移民的活动。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1)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

6、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2)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3)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4)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造就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5)分封制激发了人的创造性的历史本质。西周封

7、建,对分封出去的国家没有怎样的干涉,只是目的很明确“屏蕃周室”,因此每一个国家根据各自情况开启各自的历史,这激发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人的创造性。(6)分封制延续了原始的民主。它与后世王权专制有着不同,周天子与诸侯不是“纯臣”关系,周天子必须把一些实际利益让渡给诸侯,以达到“屏蕃周室”的效果。篇二:西周分封制的内容1.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影响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

8、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4)走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9、,分封制遭到破坏。概述先秦华夏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华夏民族观念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2. 从春秋战国历史过程分析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统一的社会基础已经存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各地域之间联系加强。春秋战国以来连年的兼并战争以及民族迁移、民族交流,大大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各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文化逐渐趋于融合。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这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各族人民强烈渴望统一 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互相兼并,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割据战争,实现统一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

10、望。强大的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长平之战后,赵国被消灭40万军队,秦国更加强大,各国无力与强秦抗衡。 3. 试举秦始皇秦皇汉武的比二者在制度方面都是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文化上,秦皇推行法家,焚书坑儒不仅是扼杀儒家也打压了其他的百家学说;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家。二者都是好大喜功,始皇帝修长城征南越,汉武帝连年对匈奴用兵,都违反了人民要求休养生息的意愿。二者又都喜欢享受,始皇的阿房宫,汉武的上林苑都是占地面积极大的工程。 二者的陵寝也是同时代中的佼佼者。二者刚执政时都遭遇了来自萧墙的内乱,在平定内乱中他们的能力也被朝野认可。

11、不同在于,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开启了封建皇朝数千年的典范,统一度量衡、文字这些功绩对后世的影响是汉武帝望尘莫及的。4.试就三国鼎立的历史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三国而言,汉朝咱高祖刘邦 武帝刘彻,发挥到极致,后来王莽乱政结束西汉,这时刘家的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后来光武帝刘秀重新夺回汉家天下开始东汉王朝,但是来看东汉的诸位皇帝,除了光武没有过于杰出的,这个王朝只不过是光武帝时代的一个亮点而已,自光武以后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步一步的统一的汉家天下走向分裂,当年高祖刘邦分封诸王曾经是非刘姓不的称王,到武帝刘彻时,讨伐淮南王刘安,一步一步把刘姓王全部废掉,这个制度要看在什么时候起道德什么作用不同,

12、来看到汉献帝,灵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同姓王了或者说是这些同姓王没有兵权,外戚干政,宦官扰政,当天下岌岌可危的时候这些王就是有心救主也是没有兵力的,再说到汉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已经祸连到百姓了,黄巾之乱就是农民起义的开始“当当时的统治者严重的触及到最基层的农民的利益的时候,使得这些农民无法生存的时候,那么统一王朝的分裂也就开始了,当这些农民中有一方相对解决了当时最严重的矛盾的时候,那么统一的另一个王朝就回来了5.概述在东晋南北黄河流域人口南迁的历史原因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大糜烂、大破坏的时期。在长达一两个世纪的动乱中,黄河流城惨遭蹂躏,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

13、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其次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为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自北向南的历史性转移奠定了基础。6.辽金历史发展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试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角度加以叙述一

14、 两个国家都是存在于中国北方,游牧经济转向片面地手工和农业。二 两个国家都是在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三 两个国家存在了自己的文字和官僚体系。但是,这些文字和官僚体系都不完善。四 两个国家存在都不是太长时间,都是被游牧民族所毁灭。五 两个国家都依靠以战养战的方法生存,没有战争,两个国家就会慢慢变得衰弱和腐朽。六 两个国家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治国。也就是说,片面地手工业和农业,不足以支撑国家的消耗。并不是上面解释所说的奢侈灭国。官僚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七 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这种宗教影响了国家的政治构成,也是其先后灭亡的原因之一。 八 两个国家对武力的追求和对文化的贬低,造

15、成了其逐渐的衰微。一,都是游牧民族自行建国,都亡于另一个游牧名族二,都是利用汉文化发展自身的经济和文化三,都与汉家政权发生过战争,但都胜利的不彻底四,辽金在发展中都把主要力量放在了对付南方的汉政权上,却没料到后花园着火五,都实现了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虽然契丹民族已经不再存在了,但正说明汉化的最彻底。7.你是否同意学界有关宋代“积贫积弱”的判别?请依据史实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宋代的积贫,主要是指财政收支方式导致政府和国民的贫穷。宋代之冗官冗兵冠绝20XX年帝制历史,官兵的俸禄薪饷,加上各种年节训练的赏赐,以及皇室的支出,使得北宋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财政赤字的状况。政府无法积累财富,加上强干弱枝,所有财富聚集于首都汴梁,地方疲弱。而宋代摊派劳役的做法又从富户开始,长期的摊派盘剥,导致富户变为贫户。而官员缙绅不用承担劳役税赋,这些都被转嫁到平民身上,结果贫户日穷。积弱不是指军队战力,而是指北宋在战略上的弱点的累积。 燕云16州的失去,和北宋无干,宋初北伐没能成功收回,给国防留下了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弱点。首都汴梁处于黄河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山峦屏障,不要说是比关河险固的长安,就是和洛阳相比也远远不及。这是地形上的弱点。为了保障首都安全,同时也为了强干弱枝,北宋几十万禁军一直云集汴梁。沉重的军费压力压迫政府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