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173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变迁研究 论文概述了松原城市发展历史,以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时间点,对松原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历次松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历次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提出松原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松原历史悠久,据古志记载,在西汉时期,古老的秽貊人便在这里建立了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民族政权部落国家夫余国,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唐属渤海,辽时为加强边疆和繁荣边贸,曾设立了宁江州,金太祖反辽首战也在宁江州。1693年伯都讷副都统在目前区域的位置上,建立了新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

2、提出,要在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叫做东镇。1914年正式建立了扶余县。松原市中心城市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和宁江城区两部分组成,宁江区的前身是扶余区(扶余县)。从1961年扶余采油厂成立,吉林油田极大地促进了松原市的发展。 松原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松原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阶段划分的标准,以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时间点,综合扶余县、前郭县和吉林油田的发展历程,将松原中心城市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分别是: 1.城市形成的初期(1911年辛亥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松散结构 (1)城市发展历史 清朝同治初年,初有蒙古族包姓从内蒙古通辽迁入前郭尔

3、罗斯垦荒立屯,陆续在松嫩河谷平原的草滩上形成了后瓦房、前瓦房和腰瓦房三个屯落。民国元年(1912年),此地招民垦荒,住户逐渐增多连成一片。1935年长白铁路通车,在此地设火车站,简称前郭旗站。后在3个瓦房屯址中间处兴建房屋,修筑街路,兴办工商企业,渐渐形成集镇,称前郭旗街。1938年伪旗公署由王府屯迁入本镇,设前郭旗街。1945年光复后在前郭镇设前郭旗民主政府。 这一时期扶余在光绪32年(1906年)将伯都讷厅升府,更名新城府,治所移还伯都讷新城;同年,长宁县分为长宁、榆树二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新城府为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扶余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国取消道级

4、隶署,扶余县隶于吉林省1945年8月,东北光复,苏联红军进驻扶余;1946年2月,成立扶余县政府,隶于西满局吉江行政主任公署。 (2)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行政建制和铁路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民国以后,扶余由府降格为县建制;由于长白铁路设站于此,前郭镇(前、腰、后瓦房)遂成为交通要道、集镇和伪旗公署驻地,从而与江北的扶余镇形成了临江两侧相对独立的发展局面。值得强调的是,蒙古族、汉族和其他民族陆续迁入、融合、定居也是这一时期发展的突出特点。 2.城市形成的发展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逐渐连片发展 (1)城市发展历史 建国后,

5、前郭镇在1956年设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自治县政府驻地。聚落呈“工”字形分布,郭尔罗斯大路主干道为商业区。同年置镇,后废。1958年4月前瓦房乡、后瓦房乡与前郭镇合并,称前郭镇。 1949年,扶余县划归吉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扶余县仍属吉林省。1959年扶27井试油获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扶余油田。1961年吉林省扶余采油厂成立,1970年更名为“七零油田”,1973年吉林省石油会战指挥部成立。 (2)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是石油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除此以外,行政中心的设立和1973年建设的松花江大桥的建成也促进了扶余镇(市)区和前郭镇区的发展,加强了

6、两岸经济联系。 3.城市形成的完善时期(1976年至今)连片并呈带状沿江延伸发展 (1)城市发展历史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五年的发展,吉林省石油会战指挥部于1981年更名为吉林省油田管理局。伴随石油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扶余县和前郭县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均实现了较大地发展,扶余县为此在1987年撤县设市。在1976年到1987年的十二年的时间里,扶余镇(市)区、前郭镇区的人口均增加了一倍左右。与人口增加相对应,扶余市城区、前郭镇区的建成区的面积也由建国初期不到两个平方公里增加到1986年的28.86平方公里。1988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前扶经济开发区建设办公室。1991年,吉林省委、吉林

7、省政府批准设立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地级),辖前郭县、扶余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松原市,辖扶余区(扶余县撤县设区)、前郭县、长岭县和乾安县。1995年恢复设立扶余县,县址东迁至三岔河镇,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1996年吉林省油田管理局改制为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9年,吉林油田重组为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和吉林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吉林油田公司正式独立运作。 在1986年到1999年的十四年的时间里,城镇人口由前扶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区(由扶余市区、前郭镇区构成)的21.8万人增加到松原市中心城市41.5万人,建成区面积由前扶经济开发区中心地

8、区(由扶余市区、前郭镇区构成)的28.8平方公里增加到松原市中心城市的32.6平方公里。2000年以前,可以视为松原城市形成的贮备时期。2000年至2006年,松原市中心城区的市区、油田和前郭建镇制没有发生变化。市区的发展由江南为主向江南、江北均衡发展转变,相继建设、改造了松原大路等一批城市主要道路,近年来又相继建设了一批品质较高的居住小区,这一时期视为松原城市形成的启动时期。2007年至今,城市发展进入加速阶段,视为松原城市形成的增长时期。 (2)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松原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松原市自1992年建市以来,以油田开发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20年来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业绩。但是

9、在经济突飞猛进、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特殊时期,城市建设更多以经济建设为主,而可能忽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从而带来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众多不适感,在城市尺度、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置方面,缺乏人性化的考虑,是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应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城市用地比例结构是城市有机体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城市用地比例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职能的完善与城市功能的发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虽经不断调整,但松原市城市用地结构依然不够协调。 2.部分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影响城市环境: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城区现状工业用地布局较为散乱,零散小工厂与商业、

10、居住等用地混杂,既影响城市环境,又违背了土地级差地租效应,并制约了自身发展。尽管不同工业区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类型分工,但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污染企业。工业用地的分散布局不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节省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货运交通的组织。迫切要求对工业用地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建设集中的工业园区。另外,石油开采形成的地下漏斗,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障碍。 3.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主城区内分布着危房棚房区需要拆迁改造,老旧的居住小区也需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居民居住环境。 4.城市缺乏明显而有特色的公共中心区: 江南江北发展不平衡,城市面貌相差较大,联系少;城市空间结构较松散,缺少具有足够集聚力的城市公

11、共中心,公共设施建设象征城市文化水准和档次的大型标志性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缺乏,未达到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水平,降低了城市吸引力;城市职能仅局限于自给自足,缺乏区际服务职能。 5.城市道路结构清晰,但需进一步完善改造现在道路网: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现有路网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现状道路与铁路平交道口多,阻塞交通。 6.城市基础设施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共享: 从调查来看,前郭、市区和吉林油田公司等大企业之间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缺乏衔接,各自为战。以江南排水为例,就存在市区、前郭和前郭炼油厂三套管线。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简介:吕静,(1969.1-)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寒地城市发展模式与小城镇建设、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设计与评价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