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典章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40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典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唐代典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唐代典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唐代典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唐代典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典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典章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典章制度篇一:典章制度典 章 制 度分封制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始于商代,盛于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所封诸侯由中央控制,服从天子,定期纳贡缴税,提供劳役,随从出征 等。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权。分封制本为加强中央对国家的控制,但是后来随着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不服从中央,最后造成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被郡县 制逐渐取代。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源于春秋,盛于秦汉。郡县制确立后,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 的控制,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为后来两千年的

2、封建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 的基础。爵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六部三省六部是西汉后长期发展形成的,隋朝正式确立,唐完善。六部为尚书省属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负责执行中央命令,监督地方领导。也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户、礼、兵、刑、工部。御史台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明初将御史台改称都察院。翰林院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自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以起草诏制后,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

3、者称翰林学士。曾一度权任重要,但后来被皇帝疏远,不参加机密。学士人选重才不重资历。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设太学,教授儒家经典五经,后太学科目和人数都逐渐增加,对于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官府名。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并为皇太子讲经。源于西晋,原为贵族学校,唐代以后发展较快,清代地方设州府县学,京师设国子监。书院始于唐代,为官方藏书、修书或咨询的机构。后朝有发展,创办者有官有私,为藏书讲学之所。宋尤盛,有白鹿、石鼓、岳麓、应天四大书院。处幽圣之地,研儒经,传孔道。明清时成为准备科举

4、的场所,废科举后书院多改为学校察举从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向朝廷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汉武帝时形成完备的以儒术取士的制度。察举实行之初,对于完善封建官僚制度,吸收有用人才参政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政治腐败,察举不实严重,成为豪强安插亲信的工具。征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下属。被聘者有接受和拒绝的自由。征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产生严重的弊病,助长了官僚中的私人权势。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为保证士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曹操曾提倡“唯才是举”,后曹丕为取得大地主集团的政治支持制定九品中正制,西 晋逐渐

5、完善,衰于南北朝,隋文帝废。该制度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士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品。该制度成为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 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明经汉代出现的科举科目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书。科举制隋朝建立,唐完善,并被后朝沿用的官吏选拔制度。废九品中正制,采用科举取士。隋炀帝又置进士科,科举逐渐形成。武则天又创“武举”,唐代的科 举逐渐形成一套严格完备的程序,通过考试体现平等精神,使有才之士有机会步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网罗了人才。但是科举竞争激烈,后朝的科举科目越发固 定,死板,很多知识分子以此为进入仕途,获得金钱名誉的道路,影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进

6、士科隋炀帝置,科举考试科目之一,难度大,竞争激烈,又因进士出身的仕途比较优越,所以考试者很多。第一名为状元。宋以后科举除了进士科以外都无足轻重,遂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科目。府州县学明代开始设于地方府州县的学校,清代广泛设置。府兵制古代兵制之一。始于西魏,盛于隋唐。所属军士单立户籍,平时务农,农隙训练,出征时自备兵器资粮,轮翻守卫京师和边境。军府多分布于京师附近,以加强中央集权。唐末后逐渐消亡。募兵制古代兵制之一。源于唐初,募兵原则上是自愿的,唐初以府兵为主,兼募兵士。应征者多为博取功名。唐五代后,取代征兵制,是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统治者认为,将健壮者招募当兵,老弱者就不能揭竿反抗,是防止灾年

7、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乡兵封建社会的地方性武装,主要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多由地方地主势力掌握。历代多有,名称不同。宋代乡兵曾在抗击辽、西夏、金和蒙古侵略时起到一定作用。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李鸿章所属的湘军淮军最初也属乡兵性质。厂卫明朝内廷的侦察特务机构。厂,东西厂;卫,锦衣卫。合称厂卫。军机处清代时为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机事务,后扩及所有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掌书谕旨,参议重要政务及用兵用刑,文武换防引荐等。雍正时设。加强了中央集权。理藩院清朝用来处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秦汉烽燧秦汉时期边塞观敌报警系统,“燧”设在边塞的一种亭,以观望敌情来报警为主要职责,烽是报警时所用的信

8、号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特点是以旗统人,以旗统 兵。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职能,入关后圈地分得份地。八旗制度为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作 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其落后的一面日益明显,在征战中作用愈来愈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末主管外交、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咸丰年间设立,体制仿军机处,辛丑条约后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篇二:山西省20XX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

9、史试题山西省20XX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10、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2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4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11、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6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A维持

12、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7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人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A扶清灭洋 B进化论 C中体西用D民主和科学8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

13、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9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10利用漫画来描述课程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右列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明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1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

14、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1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3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14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 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C公民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