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668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篇一:月考.富顺一中高20XX届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1,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的是A.恢复北方农民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的统治3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坚持圣经的最高权威 B.简化宗教仪式C.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D.主张“先定论”4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农民负担沉重 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B.C. D.5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发生在非洲大

2、地上的一次落后追赶先进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后,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确立了议会民主制建立了近代工业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A. B. C. D.6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B.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7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利于民族融合都加速了封建化程度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A B C D8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9当前我国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回顾历

3、史,在下列中国古代历史中体现了“关注民生”政策取向的史实有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北魏均田制 北宋王安石变法清初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D10. 梭伦在他的诗中曾写道,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去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收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着眼点在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没有触动贵族的利益 梭伦过多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 B C D11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摆脱了村社的控制 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A B C

4、D12“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A林肯 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4关于俄国农奴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奴制以地主奴役农奴为主要剥削形式B农奴制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C农奴有自己微薄的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D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15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

5、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缓和矛盾16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17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1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

6、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19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20“熙宁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21北魏为减轻官吏对对百姓的掠夺而实行的政

7、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迁都 D 革除旧俗22马克思说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 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强国A B C D23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钱财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A.B. C. D.风俗习惯是一文化现象,它有着很深刻的背景和渊源,风俗习惯的演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有许多涉及到了社会风俗的改进和吸取。

8、回答2425题24下列现象能反映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进内容的是 ( )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广泛流行吃烧烤 洛阳商业发达,成为贸易中心 中原地区农田大量得到开发A B C D25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26北魏初,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

9、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据此,北魏政权采取的措施是实行A俸禄制B均田制C整顿吏治D重订官制礼仪27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8保甲法规定 ( )A.每个农民都是保丁 B.五保组成一大保C.保丁常年集中训练 D.五家成一保29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指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新教各派控制了整个欧洲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B C D30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

10、令是( )A. 方田均税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31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A.市易法 B.农田水利法 C.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3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33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34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建立了地方和

11、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B. C. D.35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 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 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36阿奎那说:“?这个王国的职务不是交托给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是交托给神父,以便使世俗的事务仍旧和神的事务有所不同:并且,特别是,这个职务是委托给祭司长、彼得的继承者和教皇、罗马教皇的。”他这段话体现的含义是( )A、王权高于一切 B、教权高于王权C、建立中央集权D、君主政体是最好的形式37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

12、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38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39北魏孝文帝时,有人对他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称赞:“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孝文帝的这项改革措施应是A. 均田制 B. 井田制 C. 私有制 D. 俸禄制40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第2卷(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41小题18分

13、,42小题22分,共40分)4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哪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事材料四:及神宗朝,荆人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言。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为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之之势,一往而不反矣。日知录宋民风俗材料五:至元丰初,储积赢羡?元丰三年遂于寺南作元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