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仓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625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仓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义仓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义仓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义仓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义仓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仓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仓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仓制度篇一:隋代义仓隋代义仓(社会保障体制)远在隋朝的时候,就曾出现过社保的雏形。不过那时候交不是钱,而是粮食,这些粮食也不是在州县府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统筹,而是以闾巷也就是以乡镇甚至村为单位。与现在相同之处在于,它也是强制性的。具体怎么个情况,我们还得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长孙平,河南洛阳人。史书上说长孙平“美容仪”,就是说他是个很帅很帅的帅哥,而且很有才干,隋文帝时期被拜为度支尚书。这度支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掌管着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是个很关键的部门。我们知道,关键的部门一般都被称为“肥缺”,就是说在这种部门里任职的人都有很大的油水可捞,这从今天财政、工商、税收部门容易出贪官

2、就可见一斑。不过古代的官员往往强调道德修养,特别是在隋初,科举制还未出现,当官不是看只公务员考试的分数高低,而是主要看出身门第和社会评价,大部分官员的道德水平还说得过去。这长孙平虽然属于官二代,但那时越是官员家庭越注重子女道德修养的教育,所以这长孙平一直是以善治著称的。长孙平在做财政部长期间发现,天下州县往往不是发洪水就是大旱,今天这里洪涝,明天那里干旱,没有消停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也没有杂交水稻,产量普遍不高,一闹灾,百姓就会青黄不接。但他同时也发现,如果没有水旱灾害,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家耕种三个就会余出一年的口粮来,耕种九年就会有三年的粮食储备,有了储备,再遇上个水灾旱灾也就不怕

3、了,照样能吃得饱,“民无菜色”。不过这些储备都是理论上的,因为老百姓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收成好的时候整天撑得走不动路,收成不好的时候就饿饿肚子,遇到灾害就只能等着饿死。可是那些没饿死的人等到收成好的时候,还是照样乐得吃个肚儿圆,却不愿意主动储备点粮食以备灾年。这大概就是人的劣根性吧。长孙平认为,老百姓可以只顾眼着,政府却要想得长远一些。长孙平举例说,去年潼关以西大旱,老百姓饿肚子,皇帝下令从山东往这边运粮食,平抑粮价,甚至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当然是皇上隆恩浩荡,可是治理国家必须想得更长远,未雨绸缪。皇上应该下道诏书,要求老百姓每年秋收之后,每家每户都拿出一些粮食来,穷人少拿,富人多拿,上限为一

4、石,把这些粮食都存在乡镇或村里专门建的粮仓里,名字就是“义仓”,用来防备凶年。隋文帝杨坚一听,这是个好办法啊,长孙爱卿真是个聪明人,就照你说的办。于是文帝颁下一道诏书,要求各州县遵此而行。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史书上说,“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义仓与社仓的区别:义仓又称义廪。封建社会时期仓储制度民办粮仓的一种,为官督而绅办。民办粮仓分为义仓和社仓,义仓在县一级政府所在地设置仓廪而社仓则普及范围较大,一般在村镇设仓。隋唐两代于地方上所设立的公共储粮备荒的粮仓.篇二:中国古代仓储管理中国古代仓储管理(31120XX806+李杰)摘要:仓储制度自夏朝开始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始,历朝都十分重视,

5、仓是存粮之所,贮粮以备不时之需,被视为“天下之大命”。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论述了建立国家仓储之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基本上,我国古代仓库的基本用途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进入仓,粮欠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关键字:中国古代仓储管理 管理制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等特点。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古人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

6、的救灾制度。以仓储方式展开的积储备荒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古代仓储的设立(1)、官办仓储农业是中国古代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所处灾害多发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安全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了仓储制度,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武王伐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 在早期,仓储不仅具有防灾救灾的作用,也是国防的需要,是综合性的。到了周代逐步分离,有了相对专业的用于防灾救灾的仓储。那时仓储按“乡里”、“门关”、“郊里”、“野鄙”、“县都”五类区划分级设置,并各有不同的用途。周朝以后,官办仓储进一步发展,功能逐步明确,相应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对仓储的管理历朝历代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1、常平仓常平

7、仓是政府通过丰年增贾而籴、歉年减贾而粜的手段,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达到供应官需民食的目的。常平仓可追述到战国。魏文侯时期,时任魏相的李悝鉴于籴贵伤民,籴贱伤农的矛盾,运用轻重敛散平粜等手段,将固有的“取丰年之有余,补凶年之不足”的民食调节原则具体化、制度化。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李悝的“平籴”法是让国家从中获利,而耿寿仓的“常平仓”是依靠国家斥资让百姓受益。所以说“常平仓”是李悝“平籴”之法的发展,更加符合救灾仓储的目的。从汉朝开始,“常平仓”作为政府调控粮价、储备粮食的重要手段,虽然有有时候被废弃,但历代沿袭,并不断改。如魏晋南

8、北朝时期,晋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隋朝于开皇三年设置常平仓,唐朝于武德元年恢复常平仓。宋于淳化三年,初设常平仓于京畿地区,后各州县都有设立。至真宗景德三年,全国除边境地区外都设有常平仓。到了清朝,在监管上就更加重视,更加严格。规定粮食籴进出粜都要地方官亲自验看,年底要将仓中粮食数量造册上报;如果仓中粮食霉烂,官吏要革职留任,限期赔偿;官员离任要把常平仓钱粮交割给新任官员,新任官员要在3个月内查核奏闻;有因仓库空虚影响救灾的,定罪甚于空亏钱粮,贪污仓中粮食达千石以上,则处以极刑,并不得赦免。2、义仓义仓,是最早直接以备荒救灾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仓。初见于隋朝,平

9、日积粮,在灾年通过赈济、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据统计,从唐太宗到文宗,用义仓中的粮食对灾民赈济多达102次,可见唐朝义仓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3、惠民仓惠民仓初创于周显德年间,以杂配钱折粟积储,在歉收之年减价出粜以惠民,故称惠民仓。宋淳化五年令天下置惠民仓,规定谷稍贵即减价粜于贫民,数量每人不得超过一斛。从这一规定看,惠民仓更倾向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其功用与常平仓基本相同,但在救灾救荒中积极作用更明显。4、广惠仓广惠仓创于宋嘉佑二年,是宋朝特有的救济性仓储。仓储粮源于本州县没官绝户田地上的租入,用于赈济本州县内老幼贫疾而不能自存者,如果有余可及其他地区。5、预备仓预备仓初设于明洪武年间,由官

10、出籴本买粮,储于人口密集地区,各州县设东南西北四所,用于荒年救灾,直接为赈济灾荒而设。预备仓的储粮主要于官地租米、无碍官钱籴入、赃罚折纳、立功赎罪折纳和民间捐纳等项。预备仓有官督民办的味道,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百姓来管理,在收成较差时发放给灾民,限于第二年归还,这对缓解灾民生活压力,促进生产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除了以上几种仓储外,我国历史上还有辽之义仓与和籴仓,清朝的裕备仓、营仓,其功用上大体与常平仓等相同。(2)、民办仓储民办仓储是以民间自主、自愿为主要特点的积储方式,更多的作为官办仓储的补充。清朝的义仓和社仓平行,依照就近、就便以利救赈的原则,社仓设在乡村,义仓设在市镇,多由民间出资,掌管

11、于地方绅士之手。仓谷本以鼓励、奖劝民间百姓自行输纳为主,随正赋摊征为辅,少数地区也有拨常平仓谷为社仓谷本的。为了避免借社仓、义仓牟利,出借粮食利息由官府统一制定,但根据情况利息额不一:直隶按年岁丰歉收息,丰年收息较高,歉年则免息:河南、山西、广西等省每石收息一斗,歉年免息:湖北、江西不收息。二、古代设立仓库的目的和作用1、平抑粮价,调节市场常平仓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调节丰收和歉收时出现的供需不平衡,而影响粮食价格。每当灾害、战乱等引起粮食价格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所存粮食平价卖出,以压低价格,使不致“谷贵伤民”。相反,以保护农民。从而对市场起到稳定、调节作用。2、赈灾备荒,安民固本我国古代是一

12、个灾荒读法国家,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荒政”,而他们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社仓积谷,适时救济灾民,安定社会。除了像惠民仓、预备仓等等这些官办仓储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民间自置粮仓。3、供养军队,备战应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资保障。三、古代仓储制度的意义(1)古代对仓储管理的主要做法:1、古代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2、有区别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实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分仓核算方法)3、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如清朝对仓储的规定。4、注重加大监管的力度,是一切都能按制度进行。(建立了仓储保管者责任制度)5

13、、加强对库存两书损失损耗和保管费用的管制。6、设立了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机制。7、甚至还推行了粮食出入库报告制度(2)意义:我国仓储建设的完善,与各朝有识之士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自然灾害连连:西周以后,史籍记录了很多,水、旱、地震、蝗、疫、霜、雹之灾。仓储的目的是既备灾又备战。礼记.王制中载有:“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贾谊、晁错、淮南王刘安、董仲舒、刘向、杨震、仲长统乃至道教经典太平经等,都对积贮备荒做了许多论述,强调积贮对于备荒的重要性,在国家有了一

14、定积累后,就要适时地建立粮食储备仓,以备应急之需。自两汉之后,这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虽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属性,古代仓储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些官吏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或管理慵怠,以至灾时无法有效施行救灾,直至丧失民心,最终不能长久。但从历史的发展看,仓储制度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仓储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细化,相互补充,覆盖了城乡广大地区,在救灾备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对现代的启示1、要分级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的要求是在灾害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灵活的储存方式分级设置。2、救灾物资储备要覆盖乡村。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15、结合“避灾工程”建设,选择一些公共设施作为救灾物资储备点,储备灾民急需的生活用品。3、要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仓储建设,鼓励民间储备粮食。4、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5、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食调控机制。五、参考文献:篇三:天津市五区县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天津市五区县20XX 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共3 6分)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发酵 包扎瞥一眼(pi) 垂涎三尺(xin) B缱绻 内讧 一刹那 真知灼见 C恫吓 挑剔 压轴戏 怆然涕下 D奇葩(p)追溯(s) 解剖图(pu) 风流倜傥(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