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4655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CIO-1000研究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成长2008年度中国CIO 1000研究报告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CIO INSIGHT中国CIO调研中心启东、邱凌云、宋丹、李猛前言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中国的CIO群体近年来快速地发展壮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CIO们开始在企业的战略活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CIO们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知识的快速更新、IT技术的投资和决策、安全性和IT治理的需求在当今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这些问题对企业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更为重要。CIO们想要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脱离了对于自身群体的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CIO群体的深入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发达国

2、家一直在对CIO群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许多专业研究机构每年也发布有关CIO群体的白皮书。但应当看到,一些调查报告在提供了新的资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令人迷惘的论述。正如我们在以往的报告中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对于中国CIO群体,目前仍然缺乏系统、科学和扎实的实证研究。对于CIO这样一个社会群体的研究来说,方法得当、功底扎实的实证研究的是基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证研究基础,要想建立起关于这个社会群体研究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的。而如果缺乏理论体系,对于一个社会群体的认识就会有许多偏差,并进一步阻碍这个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CIO群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归根到底

3、,都可以追溯到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一源头上来。那么为什么会导致目前这种状况呢?我们认为对社会群体的实证研究必须是系统的和科学的,应当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而一项研究要做得扎实,就需要有相应的投入,同时也需要摒弃商业利益的诱惑,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当研究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诠释CIO的角色的时候,CIO们真正的形象和声音可能已经在无形中遭到扭曲。这种状况既不利于CIO群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甚至也不利于IT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构建IT厂商与CIO群体之间的协作和共赢。为了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真实反映中国CIO的生存现状以及全面揭示其在企业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他们今

4、后的职业发展提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CIO Insight杂志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合作,历时三个月,对23个个省级行政区的12个行业的1000家企业进行了第二届“CIO 1000”年度调查。本调查报告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样本选择,并介绍了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以及CIO的个人背景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反映CIO们对所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描述和评价,以及他们对IT在企业运营和创新中作用的看法;第三部分分析了企业当前的IT治理结构的特点;第四部分着重于揭示CIO目前在企业管理层中的地位并深入剖析其成因;第五部分描述CIO们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热门”技术话题的态度

5、以及影响他们态度的相关因素。最后我们对本报告的各部分反映出来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概要的归纳总结。1. 调查背景1.1 调研方法及样本选择本调查于2008年9月1日至9月30日通过发放及回收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从本杂志自有的数据库中选取了1000位企业高级IT主管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答卷150份,回收率为15%。以下所有内容均基于本调查采用的在行业、规模、地域、产权、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所有本调查的受访者均为其所在组织或部门的最高IT领导者。其中22%拥有CIO的职位头衔,54%为IT主管,其余占24%。74.5%的受访者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25.5%的受访者负责部门

6、范围的信息系统。1.2 参与调查企业背景情况表 1参与调查企业的背景情况企业规模小型企业(25.2%); 中型企业(53.8%); 大型企业(21.0%)企业性质国有企业(47.0%); 民营企业(14.1%); 外资独资企业(7.4%);合资企业(6.0%);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22.1%)企业是否上市上市公司(23.3%); 非上市公司(76.7%)企业行业类型制造业(26.2%); 金融证券保险业(17.2%); 社会服务业(10.3%) ; 政府部门(7.6%);批零贸易业(6.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5.5%);交通运输仓储业(5.5%);媒体业(4.4%);电信业(2.8%);建

7、筑房地产业(2.8%); 电力、煤气、水供应业(2.1%) 企业层级集团化企业总公司(24.8%);集团化企业分公司(36.9%);独立企业(38.3%)l 企业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标准,我们将调查企业的员工人数按照300人以下、300至2000人,2000人以上划分为三个档次,并分别定义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统计结果表明,中型企业是此次调查的主要参与者,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3.8%;而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则各占21.0%和25.2%。l 地区分布。参与调查的企业(机构)来自全国23个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位于首都北京的单位,占有效样本的27.3%;居第二

8、、三位的广东省和江苏省(与辽宁省并列),分别占6%和5.3%。l 企业性质。参与调查的企业(机构)按照企业性质可划分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公共部门(即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其中国有企业占参加调查企业总数的47.0%;公共部门次之,占22.1%;民营企业占14.1%,外资独资与合资企业分占7.4%和6.0% (图1)。图 1参与调查企业的性质分布l 上市情况。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23.3%为上市公司。上市地点以国内(含上海、深圳及香港)为多数,约占62%。l 行业分布。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中,26.2%属于制造业,金融证券业占17.2%,10.3%来自社会服务业(图2)。图

9、 2参与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l 企业层级。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按企业所属层级基本分为三类,其中集团化企业的总公司占24.8%,而集团化企业的下属分公司占36.9%,剩余为独立企业,占38.3%。1.3 参与调查CIO个人背景情况表 2参与调查CIO的个人背景情况年龄26岁以下(2.0%);2635岁(37.6%);3645岁(41.6%);4555岁(15.4%);55岁以上(3.4%)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下(6.7%);本科(59.7%);硕士(19.5%);MBA (8.7%) ;博士 (5.4%)学科背景理工科(79.3%);商科(14.0%);人文社科(3.3%);其它(3.3%)l 年龄。参

10、与调查的CIO约有41.6%处于36至45岁的年龄区间,构成了CIO的主要年龄层;其次是26至35岁,占37.6%;46岁以上与26岁以上的CIO分别占总人数的18.8%和2.0%。l 教育水平。参与调查的CIO的教育水平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9.7%;其次是硕士和MBA,分别为19.5%和8.7%;博士和大专学历各占5.4%和6.7%。l 学科背景。参与调查的CIO近八成来自理工科背景,占总人数的79.3%;商科背景占14.0 %,人文社科背景占3.3%。CIO们的技术背景相当明显,这虽然符合CIO这个工作对技术的先天要求,但也可能成为制约CIO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阻碍。l 工作背景

11、。参与调查的CIO多数都曾任职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占到总人数的67.8%;行政管理和业务运营其次,分别占24.8%和24.2%;而曾经担任管理咨询顾问和财务岗位的比例相对较少,仅占10.1%和8.7%(图3)。图 3参与调查的CIO的工作背景1.4 参与调查CIO工作基本情况表 3参与调查CIO的工作背景情况职位头衔CIO(16.1%);IT主管(53.7%);主管信息化的副总裁(2.7%);CIO兼副总裁(5.7%);其它(22.8%)在职时间2年以下(9.3%);3-5年(36.0%);6-10年(24.7%);10年以上(30.0%)从事IT相关工作时间5年以下(20.7%);6-10年

12、(28.7%);11-20年(35.3%);20年以上(15.3%)l 职位头衔。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们目前仅有20%左右拥有正式的首席信息官(CIO)头衔,而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职位头衔为IT主管。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CIO在企业管理层中的地位:作为信息技术方面的最高领导,CIO们能够直接进入企业高管层(即所谓“班子成员”)并参与高管决策的比例依然较低(图4)。图 4参与调查的CIO职位头衔l 在职时间和从事IT相关工作时间。多数参与调查的CIO都在现任岗位上就职长达5年以上,其中任职10年以上的占到30.0%,任职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也占到24.7%。此外,近8成的受访者在IT行业拥有5年

13、以上的工作经验。这反映出本调查的受访对象多为所在企业的资深员工。他们不仅熟悉本企业的运营,而且对IT行业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这也为本调查报告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l 2007年的收入水平。参与调查的CIO中,2007年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占42.2%,10万-30万之间占44.2%,而30万以上的仅占13.6%。总体而言,与企业高管团队中的其它成员相比,中国CIO们的薪酬待遇依然相对偏低(图5)。图 5参与调查的CIO 2007年的收入水平2 企业信息化现状及CIO的评价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CIO的工作背景,本次调查要求CIO们提供所在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并请他们对所在企业目前

14、的信息化水平做出评价。此外, CIO们还被要求评价其所在企业的高管对信息系统的了解程度并对他们的风险偏好做出评估。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而信息化带来的收益主要集中在降低成本方面。与某些由IT厂商主导的CIO调查结果相左,IT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依然十分有限。此外,本次调查还显示出多数企业的高管团队对IT可能带来的技术及财务风险普遍抱较为保守的态度,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CIO们在说服管理层采纳各类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时所面对的挑战。另外,企业高管团队普遍对信息系统的了解有限,CIO们如果想要从管理层获得更为广泛和坚定的支持,还有更多的沟通和启发性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2.1

15、 企业信息化现状l 已实施的企业信息系统。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各类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例如下: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已实施了对资源相对要求较低的内部网项目;已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各占53.7%和42.3%;而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商务智能系统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分别为22.8%和15.3%。由于本次调查样本中来自制造业和金融证券业的公司较多,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行业中的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的比例已经达到近八成,而金融证券业公司CRM的实施比例也达到六成,反映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得到了明显提高(图6)。图 6参与调查企业各主要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例

16、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通过对实施ERP企业的规模和性质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ERP在大型企业和合资企业中的实施比例较高。从行业来看,批零贸易业、制造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比例相对较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RM系统在合资企业中的实施比例最高。从行业来看,其在软件业、电信业和金融证券业的实施比例较高。其中,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电信业企业均已实施CRM 考虑到参与本次调查的电信业企业和批零贸易企业分别仅有4家和8家。在如此小样本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可能与行业整体水平不完全相符。本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图7)。图 7不同行业中已实施ERP和CRM的企业比例l IT预算构成。我们调查了企业2008年IT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