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封国方国及其制度研究 篇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讲人:黄炳洋 参与人:王治国 廖君佑 赵鹂瑛黄 梅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国体、政体的演变简言之,国体即谁统治,政体即如何统治以传统观点而言,夏、商、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其国体是奴隶主阶级掌权,这是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不变的部分加上史学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有较大的分歧也许由于这两点原因,教材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不谈此时期的国体教材谈到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政体的演变,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这也是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变的部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对教材需要适当的梳理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君主制度: ①产生 开创者:大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到夏王,掌握统治权力、生杀大权) 原因:对外战争的需要(如打败三苗);治水的需要;治水成功后威望提升 ②继承 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由禅让的传贤到此时的传亲,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王国维、王玉哲等认为以弟及为主,以子继为辅;范文澜、陈梦家、李学勤等认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
③特点 A是世袭的,也是终身的 夏至清为君主时代,民国以后为共和时代,从世袭到选举,从家天下到公天下 B王权受到限制 一制约于大臣(如伊尹) 一制约于神权(卜人集团) 商代的国家大事不是商王个人专断,也不是贵族会议审定,是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卜人集团通过占卜等活动来干涉军国大事 一制约于方国 方国一般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或者中央王国相对而言的各地方国家商在尚未取代夏之前,商对夏王朝来说是方国,但在灭夏之后,商就不能称为方国了,而是已经成为取得正统地位的中央王朝或者中央王国方国,有的是商王朝分封的,有的是原有的旧邦改服于商的商王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是一个王国与方国的方国联盟商王国凌驾与方国之上,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要求方国纳贡,并派兵作战但商王控制力有限,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一般而言,与商都越远,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就越多对商,时叛时服的方国有之,前叛后服的有之,前服后叛的有之 参考书目:李雪山教授《商代分封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 C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商人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一方面是因为,征服自然、认识自然水平有限,认为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政权更替都是受天神上帝支配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有意识地利用,甚至故意夸大其神力,为巩固统治服务,为神化王权、巩固王权服务 2、商朝行政管理制度 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设立相、卿士等 王畿以外地区:分封的或者臣服的大小方国,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有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纳贡,并派兵作战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本是渭河流域商的一小方国周克商,是关中之国打败关东之国,是西胜东灭商后,周人要解决 两大难题,一是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以解决疆域大的问题;一是商朝后期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确立新的继承标准,避免争端,以解决继承乱的问题前者实行分封制,后者实行宗法制王国维把分封制、宗法制理解为周人的创造 1、分封制 古称封建制,意为“封土建国”,如柳宗元有《封建论》但“封建”一词,古今、中西之意皆不同 西周是三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如何实行有效统治,是一个新的课题 对关中、河洛地区(河洛:黄河中游、洛水流域一带),天子实行直接统治,称为王畿,有千里之地对新征服的其他地区,天子通过分封制实行间接统治,建立诸侯国(二三十个诸侯国不及王畿大,群星拱月一般,卫星国一般)。
故西周国土分两个部分:整个天子统治地曰“天下”,其中直接统治的是王畿,间接统治的是各诸侯国 背景:疆域空前大;生产力水平低 目的:拱卫王室,实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异姓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义务 (2)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国”)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向诸侯承担作战等义务 (3)卿大夫在自己的封疆内(“家”)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士向卿大夫承担作战等义务 若从诸侯角度概括其内容,则为: (1)诸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前一者为同姓贵族,后二者为异姓贵族 (2)诸侯权利:受土、受民、受职(如果从天子角度,即为授土、授民、授职 (3)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 特点: (1)是周天子领导下的封国自治制,或者地方分权制,或者贵族分权制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国家结构形式两大类型:单一制国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复合制国家(分为邦 联制和联邦制)。
从商朝的方国联盟、周朝的分封制看,当时是地方分权型国家 (2)小国寡民 此“国”不似希腊城邦的“独立自主”,对上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3)是贵族等级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封四级:周天子首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三分封士,形成“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四级 影响: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据齐思和先生考证,称王为天子,始于西周,包含受命于天的宗教意义,统治者由此取得与 鬼神并列的地位 分封制下,诸侯有诸多义务,确保了周王为天下共主(王畿和各诸侯国)的地位商王为方 国联盟之长,周王为诸侯之君、天下共主由商到周,由盟主到君主,由平等关系到上下关系,王权在扩大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疆域大而有限,受封者多,有些分封到相对于王畿而言的边远地区 (3)形成了贵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 (4)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宗法制 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宗法”意为宗族之法、宗族法规,此一般而言西周的宗法制特指贵族集团宗族内部的新的继承制度 背景: (1)商代的继承制度容易产生矛盾、争端 弟之间,子之间,子与弟之间,标准不是唯一,容易产生纷争。
(2)一夫多妻制度 目的: (1)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加强和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分封制形成了贵族的四个等级这些贵族的权位(王位、诸侯位、卿大夫位和士位)和财产、土地如何继承?通过宗法制确立唯一的继承标准,确保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序地延续下去 内容: (1)王位、侯位、卿位和士位由嫡长子(大宗)继承,嫡长子是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者 (2)王、诸侯、卿大夫的余子(小宗)进行分封 特点: (1)严格区分嫡庶和长幼 继承标准为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年龄的大小,“嫡”与“长”是继承的标准 (2)确立大宗、小宗,大宗具有崇高地位 周天子是天下大宗 大宗与小宗具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作用: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政治权力仍然是在贵族内部分配;明确了权力继承的唯一标准,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2)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将各级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 (3)巩固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 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政治领袖),宗法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宗族领袖)。
政权和族权合一,君宗合一,政治领袖和宗族领袖合一,双重保险,地位至尊 西方中世纪有政权和神权合一,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合一,政教合一 三、中国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1、贵族政治 春秋战国逐渐走向官僚政治三代为贵族政治,依据: (1)政权世袭 各级政权按照血缘关系世袭,或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国家政权只对贵族开放如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其中主要是考虑血缘关系)、宗法制 (2)等级森严 如分封制(四级)、宗法制(两级)和礼乐制 2、地方分权 春秋战国逐渐走向中央集权商之方国,周之封国,皆有较大独立性 3、君权有限 春秋战国逐渐走向君主专制三代王权由一个逐渐加强的趋势,但总体上有限王畿可以直接统治,方国、封国则间接统治,君权主要限于王畿 四、部分学术争鸣 1、分封制的起点: 三种观点,一为禹置万国,一为商朝,一为西周 2、宗法制: (1)起止: 起:商朝,西周 止:战国,秦朝,封建社会终结 (2)范围: 张帆、王力——各诸侯国下的卿大夫、士 刘家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篇二:高一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 内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归纳商代内服、 外服制度的内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与影响 1、 初步了解如何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制度的不同及其利 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小组分别收集夏商周的建立及三个朝代主要创建人的故事、考古勘 察的报道等,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 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 政治体制的变革 2、我们的先民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 国人自豪的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用大屏幕打出大禹治水图) 相传是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从此我国就有了凌驾于全社 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 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 1 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
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 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 怎样一个过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方国联盟 3、王权与神权 课堂设问 问题 1: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 种方法被称做什么?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做禅让夏代约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已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 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 (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 ,以祖宗的身 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 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问题 2: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 1600 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