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2684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的影响。赤峰市是东北地区较为典型的城市,有灿烂的历史,有民国时期备受关注的过去,有建国后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也有资源型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更有“十五”期间城市的超常规发展,本研究以此为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探讨如何针对其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1影响因素分析1.1自然环境基础作用自然本底差异具有持久性,其影响随着人类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其作用越来越小,但一些客观存在的基础大到寒冷地带、边境位置,小到地形地貌对城市的影响是不可能消除的,如平原城市与山地城市,滨水城市与缺水城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是平原城市多为方正规矩的城市路

2、网结构,山地城市道路网则更为灵活,借助水岸线,城市充满灵性,但一般呈带状分布。自然环境对城市区域空间形态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影响城市区域的产业分布。现代城市水系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其对城市形态的演变主要导向力主要源于城市水系的功能。古代,城市水系能提供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临水建城是古代城市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城市临河建成之初,因为规模小,还没有成为地域中心,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布局虽有沿河发展的倾向,但轴向发展趋势不强。城市紧凑度、集聚度高,布局相对严谨,城市呈方形、长方形或大致成圆形等相对规整、方正的团块状形态。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时期,河流成为城市物质

3、运输的重要通道,水系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是城市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媒介。由于城市交通网络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梁子森1杨丽娟2郐艳丽31、广州地理研究所5100702、城市建设研究院100029引言RalphGakenheimer,JiawenYang 将城市影响因素分为增长型和调整型,实际上很难确定那些因素可以单独解释土地和空间需求是如何增长的,用调整型因素也难以说服如何从空间上满足需求,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城市外部空间的拓展和内部空间的分异。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同等时间内经受了更多的经济、社会和政府变革等多种因素与城市用地开发共生性原理的作用,码头设施以及手

4、工业、商贸等集中的区域均沿主干水系走向呈带状空间布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迅速扩张,地域分化强烈,城市主体格局形成。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的发展轴,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形态。根据河湖水系形态的不同,城市的平面结构形态大致有沿单条河流形成的带状形态,沿“十”字形或多条交叉河流形成的星状形态,沿网状河流形成团状形态,在环湖地带形成扇状形态。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城市结构较为松散,均质程度也较差。近代城市交通方式发生变化,铁路、公路逐渐取代航运,河流作为交通方式的引导作用下降。城市发展受到河流水运的钳制而具有规模的临界值,当交通方式变革时,这一临界值就会改变。它决定了城市在沿水系轴向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在陆路交

5、通方式的影响下,必然由沿河流向外的“线”性发展转为向心横向扩张,在接近城市中心的部位向纵深发展,逐渐长满填实,形成团状形态。现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水系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城市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及污染的净化场所,从多方面促进了城市形态的稳定、完善。城市形态演变要经历一个由自发向自觉发展的过程。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建设受生态理念引导,趋向“山水化”,城市水系的生态功能、景观游赏功能日益强化,推动城市形态的有机优化进程。城市空间趋于内向调整,单一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由集聚转向分散,城市空间结构从传统的圈层式走向网络化。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城市形态由“形”的扩张向

6、内涵提高。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景观旅游、历史文化等功能日益强化,推动着城市形态向带状组团式和网络状组团式发展。组团式的结构形态,能有效阻止城市的“饼状”发展,使城市始终与自然接近,并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景观资源,是未来城市形态发展的主要模式。1.2交通条件指向作用美国城市地理学家J.S.Adams 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将美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步行与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电车时代(1890-1920;汽车时代(1925-1945;高速公路时代。赤峰市的城市发展在步行时代经历了较长的时间,铁路修建后对城市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时代应归结到90年代以后,而近几年开始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车

7、辆快速增长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心城市的形成、演化和相互竞争过程中,交通都起着主导作用。为了促进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活力,城市各组团之间、各分区之间结构有序、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尤为重要。交通改变了城市内部的分工与写作,其引导与反馈作用使得城市形态更趋完善,尤其是 公共交通的网络分布形成的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和形态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城市不同的交通方式与土地使用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高密度的土地使用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土地内聚力强,城市常常呈现紧凑形态;而低密度的土地使用可以促使小汽车的普及。快速路导向的产业空间发展和快速轨道交通导向的人居空间发展

8、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对城市空间拓展、区域与枢纽之间的联系、客货运输效率提高的重要支持,使交通发展从满足需求导向转变为优化都市区空间结构导向。1.3经济发展主导作用经济发展拉动城市用地的增长特征非常明显。赤峰“因工而兴”,2005年末,赤峰市人均GDP7894元,不到1000美元,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后期,将要步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非农经济和城市化率都得到高速发展,在强劲的非农经济和快速城市化的带动下,城镇建设用地高速扩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十五”期间是赤峰市历史发展最快速的5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超过建国初期到1999年的总和。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加快的时期,正式

9、经济高速增长和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的时期。除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导致城市的快速扩张外,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层次普遍提升,大面积住宅增多,交通出行增加,不同职业人群工资差别越来越大。目前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衰退,城市经济增长面临困境。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单一,缺少健全的、现代化的产业支撑体系;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加工深度不高,精品、极品少,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下。1.4资源赋存资源赋存是城市发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区域空间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导致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区位指向有很大的差异。资源型城市建设一般分为矿区建设和城市建设两个时期

10、,目前东北主要有三种资源型城镇油城、煤城和林业城。油城由于老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措施增油效果变差,后续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稳产难度逐年增加。由于快速生产期城市人口增加迅速,产业单一化,目前工业就业压力沉重,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也相当明显。煤城由于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就业压力最重,开采区大面积坍塌,水源受损,地表植被破坏,大气环境受粉煤灰污染,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农田,破坏绿地,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林业城由于森林可开采资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林区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因此资源型城市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分散组合类型。目前赤峰仍沿袭以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

11、长的传统模式,因此资源的配置仍决定赤峰近时段的发展轨迹。1.5人口迁移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是人口迁移造成的外在表征之一。人口规模决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大小,而城市人口规模则受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赤峰市区域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弱质性体现在乡镇企业的数量、规模、增加值是非常有限,没有吸引和聚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这些劳动力并没有被当地的小城镇所接纳而是流向了东部和西部大城市,也有一部分人口进入了赤峰市区。图1城市化发展的S 型曲线按霍尔(P.Hall城市发展阶段模型,赤峰市城镇化正处于绝对向心期。城镇体系处于极核发展阶段。区域城镇体系系统作用刚刚开始发挥,区域内城镇由原来简单、低级的均衡、孤立

12、发展进入较为高级、合理的不平衡、有序发展。城镇体系内较高等级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空间分布以极点走廊式为主;职能结构仍以综合雷同为特色,但由于等级规模有较大差异,其综合程度高低不同。此时区域经济在集聚效益与规模效益的作用下,集中发展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极核。因此,随着新的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和城镇户籍政策的宽松,预计未来赤峰市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赤峰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张是可能的。1.6投资驱动由于城市土地分配方式逐渐由过去的无偿划拨转化为有偿使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和规模与城市的投资力度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表明,赤峰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略滞后于投资的增长。一个有实力的经济城市才会吸

13、引大量的投资,这种投资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目前赤峰市投资的中心在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商业,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往往占用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用地,而农地作为农村生产要素为土地使用者创造收益,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非农就业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为农民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创造条件。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土地紧缩政策,抑制政府投资冲动,遏制农地非农化速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切断政府的土地财政,提出城市反哺农村,政策的核心是充分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的土地发展权,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农民的地保住了,在“投资者是上帝”的前提下城市周边大量的集体、国有林地被占用,目前工业区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均是大面积砍伐林地后实施“七

14、通一平”。1.7土地供应土地使用权是影响土地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由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土地。改革开放后,多年被计划经济抑制的巨大需求在短期内释放,1990年代以后许多以土地供给导向为战略的沿海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得到快速的空间拓展,“筑巢引凤”似乎很成功,于是,赤峰等东北地区城市也得到这样的借鉴,只是时间晚了整整十五年。“筑巢引凤”战略有其局限性一旦供给约束制约消失,凤凰有许多地方可以选择。目前发达地区的环境准入制度陆续出台,于是,污染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仅仅因为门槛低,而是低廉的甚至是免费的提供开发商土地,以此降低生产成本。但造成土地的流失的

15、损失是巨大的。城市中心政府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搬迁计划,如将工业搬迁到郊区,中心城区的土地转化为高价值的商业和办公建筑用地。因此土地供应应严格控制开发的外在性,确保土地市场的确定性,维护土地开发的公平性,实现土地市场的稳定性。深圳的“土地使用年租模式”到是很好的借鉴。1.8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和管理模式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加重,生产要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市场化流动仍面临不少人为障碍,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经营城市政策经营城市是1990年以后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经营空间资源,以增强地方财力,投资城市建设的手段。由于城郊土地二元结构转换所带来的“地租剩余”,土地租金成为政府预算外资金的主体。在此利益驱动下,城镇建设用地不断突破规划控制指标客观上成为地方政府空间经营的外在表现,而产业集中区、试验区、开发区等等非法定园区成为空间表现形式。(2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辖区范围,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的扩展提供资源条件,平庄南部喀喇沁旗部分乡镇的调整使区域环境一体化,促进了平庄城区的集约化发展,节约了制度成本,拓展了城市建设空间是一例证。这一调整也导致人口与用地规模统计范围的变化,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