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547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买官卖官,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买官卖官,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买官卖官,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买官卖官,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买官卖官,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买官卖官,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官卖官,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买官卖官,制度 篇一:以刚性制度遏制“买官卖官” 以刚性制度遏制“买官卖官” 王石川 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等,形成了47份巡视反馈情况报告。巡视发现,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这些“问题清单”引起了关注。 买官卖官,其危甚重。古人早就说过,“以赀授官,其才品庸下,素不知义”“或侵渔百姓,取偿前日之费,则公私皆被其患”。纵容买官卖官,投机钻营之徒就会大行其道,而真正廉洁有为官员则不受重用。花钱买官,必然加倍贪渎,以期早日捞回买官所耗,此之所谓“贷款买官,贪污还贷”。这些政以贿成、公权

2、私授的做法,于党纪国法不容,与公共利益相悖,必须坚决遏制。 正因如此,无论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还是跑官要官,中央都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治理。前不久,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严禁封官许愿、任人唯亲、营私舞弊,严禁采取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等手段为本人或他人谋取职位。而后出台的有关监督意见明确提出,“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宣布无效,按干部管 理权限予以纠正”,体现了动真碰硬、绝不姑息的制度刚性。 要把这种刚性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封堵买官卖官歧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基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用什

3、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在一些地方,盛行“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老实人难以脱颖而出,“官油子”反而如鱼得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逆淘汰”的不良生态。广东茂名腐败窝案爆发前的几年里,当地买官卖官风气畅行,民间甚至流传着从科长数十万元至副市长数百万元的“价目表”。 多年前,山西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因卖官受审时坦言,“当书记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原来,他认为当了县委书记就拥有了县长不能企及的“一锤定音”话语权。有个细节是,武保安刚当上县委书记就对全县干部大调整,故意将调整干部的时间拉长,再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一旦“班长”成了“家长

4、”,“群言堂”成了“一言堂”,跑官买官者就一窝蜂地往其家里钻。 这就警示我们,封堵官位买卖之路,规范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至为关键。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权欲膨胀,常把“不听话就拿下”挂在嘴边,用人制度和程序不如他一句话;也有人把所谓“市场逻辑”引入官场,采取“要想富,动干部”等敛财手法;加上选拔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公开等问题,这些都为公权私授、卖官鬻爵提供了便利。 公道正派来自严格程序,清风正气源于严明法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权力运作方式和程序,加快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让制度更完善,让执行更严格,让问责更严厉

5、,就能织密反腐“天网”,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让买官卖官者寸步难行,为净化用人风气释放正能量。 篇二:以刚性制度遏制“买官卖官” 以刚性制度 遏制“买官卖官” 王石川 人民日报 ( 20XX年11月24日05 版) 切实封堵买官卖官歧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基础, 规范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至为关键 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等,形成了47份巡视反馈情况报告。巡视发现,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这些“问题清单”引起了关注。 买官卖官,其危甚重。古人早就说过,“以赀授官,其才品庸下,素不

6、知义”“或侵渔百姓,取偿前日之费,则公私皆被其患”。纵容买官卖官,投机钻营之徒就会大行其道,而真正廉洁有为官员则不受重用。花钱买官,必然加倍贪渎,以期早日捞回买官所耗,此之所谓“贷款买官,贪污还贷”。这些政以贿成、公权私授的做法,于党纪国法不容,与公共利益相悖,必须坚决遏制。 正因如此,无论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还是跑官要官,中央都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治理。前不久,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严禁封官许愿、任人唯亲、营私舞弊,严禁采取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等手段为本人或他人谋取职位。而后出台的有关监督意见明确提出,“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作出的

7、干部任用决定,一律宣 布无效,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体现了动真碰硬、绝不姑息的制度刚性。要把这种刚性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封堵买官卖官歧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基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在一些地方,盛行“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老实人难以脱颖而出,“官油子”反而如鱼得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逆淘汰”的不良生态。广东茂名腐败窝案爆发前的几年里,当地买官卖官风气畅行,民间甚至流传着从科长数十万元至副市长数百万元的“价目表”。 多年前,山西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因卖官受审时坦言,“当书记

8、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原来,他认为当了县委书记就拥有了县长不能企及的“一锤定音”话语权。有个细节是,武保安刚当上县委书记就对全县干部大调整,故意将调整干部的时间拉长,再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一旦“班长”成了“家长”,“群言堂”成了“一言堂”,跑官买官者就一窝蜂地往其家里钻。 这就警示我们,封堵官位买卖之路,规范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至为关键。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权欲膨胀,常把“不听话就拿下”挂在嘴边,用人制度和程序不如他一句话;也有人把所谓“市场逻辑”引入官场,采取“要想富,动干部”等敛财手法;加上选拔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公开等问题,这些都为公权私授、卖官鬻爵提供了便利。 公道正派来自严

9、格程序,清风正气源于严明法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权力运作方式和程序,加快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让制度更完善,让执行更严格,让问责更严厉,就能织密反腐“天网”,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 让买官卖官者寸步难行,为净化用人风气释放正能量。 篇三:20X单位时政热点:揭秘买官卖官潜规则:谁在买官谁在卖官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14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直播“反腐三人谈:用好巡视这把剑”时透露,巡视组在巡视当中发现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多名市、县组织部长卖官鬻爵,

10、有的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巡视发现,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那么,买官卖官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谁在买官?谁在卖官 案例:据检察机关指控,河南省安阳原市委书记张笑东从20XX年到20XX年,受贿单笔100万元以上的有9起,20万元以上的有20起,最大的一笔200万元,大部分在5万至10万元之间;牵涉人员多,共33人;犯罪类型集中,主要是买官卖官。在给张笑东行贿的33人中,28

11、人来自党政机关,除两起为工作调动外,其余都是为工作升迁。 【潜规则】一名多年从事纪检工作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买官者一般为三类人:第一类为“升职型”,即副职想转为正职或往上提一级。第二类为“平调型”,即从穷单位调到富单位,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调到发达地区。第三类为“入仕型”,即非政府等行政领域的想当官者或政府普通工作人员想进入领导层者。 这名干部说,卖官者一般为两类人:第一类是“一把手卖官”,主要是党政一把手,在干部人选上有决定权。第二类是“二三四把手等卖官”,主要是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长或者能为买官者提供帮助的党政干部。 何时买官?何时卖官 案例:据检方指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

12、部长王素毅在20XX年6月至20XX年8月利用其担任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职务上的便利,为时任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石贵晋升为秘书长提供帮助;接受李石贵的请托,为其担任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提供帮助。 记者注意到,李石贵为牟取更高的官职,逢年过节不忘“孝敬”王素毅,23笔共计124万元的行贿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节日前后。从20XX年至20XX年,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李石贵每个节日都会给王素毅送上2至3万元不等的“节日问候”,几乎从未落下。在王素毅45笔受贿中,除了一些几十万到百万元的大额款项,半数以上的受贿钱款是王素毅或其妻王志宏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13、前后收取,属于“细水长流”的“节日问候”。 【潜规则】陕西省一名曾经挂职基层的干部告诉记者,买官卖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换届选举”时,即地方党委或政府换届时,干部交流提拔得多,一些买官者 浑水摸鱼,伺机买官。另一个是“上任离任”时,即领导干部上任后会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买官者自会前来投石问路。领导干部要离任时,着急处理一些遗留问题以免留下后患,卖官者会增多。 这名干部表示,买官卖官的易发时段一个是过年过节,买官者会带着重礼,登门拜访,以求有个一官半职,卖官者也坦然接受。另一个易发时段在特殊时间,如遇到领导干部生病住院、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等,买官者也会借机表现,以求得到提拔。 怎

14、样买官?怎样卖官 案例:今年8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原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聂春玉被指任吕梁市委书记期间,当地一名老板多次为其提拔“运作和活动”,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当地官员在升迁过程中需要花钱“公关”时,民营企业就成为“提款机”。双方共同合作,以谋取更大利益。 【潜规则】一名反腐专家说,买官者的资金主要分为四种,一是借钱买;二是贷款买;三是拉赞助买,即让一些民营企业大老板帮忙掏钱买官;四是挪用公款买。买官行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放长线钓大鱼,隔一段时间会向领导进行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二是雪中送炭,当领导干部家遭遇病灾,领导子女出国等,买官者便会慷慨解囊。三是猛烈攻击,短时期投入巨资进行买官。 这名专家说,卖官者也分为三种,一是暗示卖官,即在干部调整之前先放风,或者干部调整之后不任命,许多急于提拔的人赶忙送礼。二是半推半就,嘴上说不要,但实际却接收。第三是直接索取,即明码标价,某个官职多少钱,钱不到位就不予提拔等。 这名专家认为,“买官”之风助长了“卖官”之风。这种歪风邪气一旦形成,势必会出现“劣官驱逐良官”的现象。所以,若买官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处,卖官现象必然猖獗,买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更多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公告和备考资料敬请关注中公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 /heilongjiang?_id=bk114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