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245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带教研 教研促科研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城关小学:刘月霞春风带着迎春花的芳香一路飘来,这花香传递着一个喜讯:教育科研评价小组来到我们学校,这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促进和帮助,在我们紧张忙碌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些许的安慰,我心中充满喜悦和感谢,梳理一下我们近两年的教科研思路,进行反思、自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一、现状分析:城关小学现有33个教学班,教职工96人,学生1300多名,专任教师92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26名;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5%;职称结构比例:中高4名,小高54名。多年来,我校坚持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指导思

2、想,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挂帅,主任带头,全员参与,始终把开展教科研作为学校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强劲动力,把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干部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引领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因此,我校每年的教育科研计划总是在学校教学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校长的大工作策略指导下,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总结、主题鲜明。为了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研究和改革,学校始终重视信息与档案的管理,并下设主管领导一名,组长一名,负责校园网建设,在网络平台上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多项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十五期间,我们参与

3、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分层评价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课题;教育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应用研究”;并独立承担了区级课题“寻找网络环境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2007年10月,我校又承担了北京市重点课题 “ 新农村背景下,有利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持系统的构建”课题的研究。多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教育科研的奖励机制,并在实际应用中及时调整完善。这个奖励机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干部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教育科研活动的需求。近两年我校科研经费投入526896。67万元,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的教师人人有课

4、题,人人研究课题,除了以上提及的区级以上课题外,每年我校都会有不同的重点课题。例如:20072008学年度,我校的重点课题是“将减负进行到底”,各个学科又根据学科特点,在这个大课题的引领下,又引申出若干个小课题。比如:数学学科,低年级重点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中年级重点研究:学生作业量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高年级重点研究:教材的二度组合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语文学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和方法在减负中的作用及其策略;中年级:关于段的教学对减负的作用及其改进方法;高年级:巧用结合点,实现语文最佳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学科:学生的情感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等等。 二、实施策略做好教

5、科研工作,领导的重视、严格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是能够真正的坐下来,踏踏实实的、扎扎实实地研究才是教育科研的根本,才是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下以市级课题“ 新农村背景下,有利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持系统的构建”即培养名师,打造名校课题的策略及校级课题“将减负进行到底”的策略谈教科研的落实情况。(一)、名师工程搭建教师人人成长的平台1、目标:“营造和谐,创造快乐”,让教师在快乐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成长,培养骨干,打造名师。2、宗旨:名师引路,学校搭台,教师唱戏,层层推进。3、原则: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层层搭台

6、,教师层层上台,给任务把老师拉上台,压担子把老师推上台,激动力让老师走上台。具体做法:(1)、设“名师讲坛”搭建人人成长的平台“名师讲坛”每月一期,每次讲坛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都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急于解决的问题,这些讲坛内容,都能潜移默化的帮助一些老师,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教育,进而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名师讲坛”的老师都是在本学科某一方面有绝招的老师。例如:任季、吴宝炎讲:如何与科任老师配合搞好各科教学;卢海燕、于世云讲:跨越式教学的理念;姚胜利讲:信息技术的学习;刘红梅介绍全国语文教学评优课盛况;蔡国燕讲:和谐教研组建设;吕冬梅讲:加拿大见闻;等等。开展

7、“名师讲坛”系列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坛”为老师们搭台,设立一个栏目,给老师们上台讲话的机会;“讲谈”让老师们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自信,提高讲话水平、写作水平、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老师素质的提高。(2)、拜师学艺搭建新秀教师成长的平台每年,我校都要为一部分自愿组合的青年教师举行拜师仪式,平时听课、说课,期末进行师徒汇报课展示,评选优秀师徒。现在学校现有师徒27对,占专任课教师人数的80% (3)、校外交流搭建校级骨干教师成长的平台。我校校长、主任经常接到邀请,到兄弟学校进行讲课和讲座。这时,学校领导首先想到校级骨干教师,根据邀请学校的需求,让能够胜任的校级骨干老师参与其中,给他们争取

8、机会,推销新人。近几年,学校领导先后带领或委派蔡国艳、刘红梅、李秀娟、邵红英、张芳、卢海燕、郝红梅、梁顺娥、闫振敏等十几名校级骨干到长陵、下庄、史各庄、七里渠、十三陵、兴寿学校、上苑、亭子庄、海淀巨山小学以及内蒙古太仆寺旗等多所学校进行上课、讲座,使这些校级骨干教师迅速成长。(4)校际拜师搭建区级骨干教师成长的平台随着学校的名气渐大,有很多学校找上门来到我校来拜师(长陵、史各庄、上苑、百善等)。这时,我校都会把优秀的教师推荐给他们,在帮助别人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得到了发展。我们有句话“种自己的田快乐,帮助别人种田也快乐”。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激励着我校的师傅们不敢懈怠,进而自身得到提高和

9、发展。虽然我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6名,但真正成为骨干的远远不止这些(职称不够,没有参评资格)。一个个骨干教师逐渐成长,他们已经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5)、借助名师搭建“冒尖“教师成长的平台柏校长名声在外,可以说成为了一名教学专家。我们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名师资源外,还通过柏校长,接触到了许多专家,并以这些专家为依托,为部分“冒尖”老师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首先,拜师于专家。学校努力为“冒尖”老师拜专家为师,鼓励老师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为打造名师铺路搭桥。由柏校长出面先后为任季老师拜杨丽娜为师;联系吴正宪老师收王丽娜为徒。作为徒弟的老师们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主动联系师傅备课、听课。其次,专家指导。杨少坡

10、、徐长青、杨丽娜、张筠篪、吴正宪等专家多次到学校来,有时讲课,有时听课,还要进行讲座。(每学期一次,成为我们的常客)他们的到来,给老师们带来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好的教学方法。他们不仅指导自己的徒弟,也帮助其他老师听课、指导。每次专家的到来,老师们都觉得非常解渴,受到亲自指点的老师更是受益匪浅。第三,专家带教。有了师徒关系,有了专家的认可,我校这些“冒尖”老师逐渐被专家们带出去讲课、讲学,走出北京,走向全国。王丽娜,在吴正宪、柏继明的带领下,先后到河南、河北、陕西、吉林、深圳等10多个省市讲课;刘月霞在柏继明的带领下先后去山西、内蒙、兴城讲课;卢海燕在跨越式课题组的专家引领下去海

11、南讲课作经验介绍;任季老师随杨丽娜老师去内蒙古、去新疆讲课等。柏继明老师本人到外省市讲学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冒尖”老师的成长,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威望,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我校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二)、“减负”搭建以科研带教研的平台(1)2007年3月22日,“减负”启动仪式。柏校长带头承担课题研究,并进行实质性研究指导,亲自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减负培训,口传心授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实践做法。柏校长当老师时就不留作业,怕有些人误解,不敢大张旗鼓的宣传,只是自己默默地研究,通过实践,效果极好。当了校长以后极力主张要给学生“减负”,推广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把“减负”研究也就确定了

12、我校今后一段时间教学研究的主题。实践证明,柏校长本人已经成功,所以他的做法也应该是可行的,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2)柏校长做讲座“减负”从作业开始。提出“七不许”。(3)下发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留作业情况。(4)推出语、数、英三节“减负汇报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减负”做法.(5)召开“减负研讨会”,各组推出典型人物谈我是怎样减负的。(6)学生快乐情况调查问卷。因为学校提出“让每一颗心都快乐”。因此,学生快乐与否是衡量老师是否成功的一项指标。通过调查,收到有效问卷622份,“很快乐”的339份,占54%;“快乐”的253份,占41%;“不快乐”的30份,占5%。说明我们的学生比较快乐,“减负”做

13、法已经初见成效。(7)“将减负进行到底”阶段总结。2008年1月,教研室、继教办、教科室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本次总结会。老师代表畅谈了自己在减负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学校回顾了一年来围绕“减负”所作的工作。此活动受到了与会来宾的好评。(三)、“减负”全面铺开搭建以教研促科研的平台学校确定“将减负进行到底”的研究以后,通过实践,有了一些好的做法,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家长非常满意。学校很快提出,“将减负全面铺开”。(1)检查自我,改进提高。通过“语、数、英”三学科的教学实践以后,学校要求每一学科、每一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减负”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负担在哪里,商讨减负措施,进行有

14、效尝试。(2)大家都来参与“减负”。之所以说学校以“减负“为主线,给老师搭建了人人成长的平台。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减负”计划,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改进措施。期间,我们要进行每一学科组的“减负”推门课,“减负”阶段研讨会,“减负”展示课,“减负”汇报等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了制定措施、改进方法,最终学会了教学研究。进而提高了老师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水平。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人人发展的目的。三、科研成果众所周知,2002年由教研室协助我们完成的运用“合作学习”,探索“聋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改革课

15、题顺利结题,这一课题得到了特教专家叶立言的高度赞扬,并在结题体会上声明在适当机会将此课题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这也正是在六年的特教研究道路上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如今随班就读的8名学生正在教师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着。我校的另一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下是近几年跨越试验教师部分获奖情况:论文获奖情况级别等次篇数合计全国一等奖720篇二等奖6三等奖7市级一等奖420篇二等奖6三等奖10区级一等奖416篇二等奖7三等奖5课例获奖情况全国一等奖726个二等奖9三等奖10教学设计获奖情况全国一等奖13篇二等奖1三等奖1市级一等奖13篇三等奖2区级三等奖11篇课件获奖情况市级一等奖313个三等奖10区级一等奖412个二等奖6三等奖2做课统计市级一等奖313节三等奖10区级一等奖412节二等奖6三等奖2实验组组长卢海燕老师于2007年8月参加了在昆明召开的第3届年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近两年来,我校获区级以上科研论文347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1篇;参加业务比赛获区级以上奖励的103项;带书号的书共3本。任季老师在城关小学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