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200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能否的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 南 大 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社会资本能否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综合分析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 政治学专题研究 学生姓名: 杨 双 学 号: 1336071004 指导教师: 胡涤非 社会资本能否具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综合分析内容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社会资本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社会资本能否建立统一的测量工具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从社会资本的学术争论、视角广泛和需要结合不同现实背景这三个角度都存在着争论,论证了社会资本不能够建立统一的测量框架

2、,只能建立系统的测量工具体系,并且这一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关键字:社会资本 个人社会资本 集体社会资本 多维度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Loury、Ben-Porath就提出了社会关系的资源和资本性质,但是并未受到重视,自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并提出各自的理论之后,社会资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国学者都开展了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工作,不仅在社会资本的理论方面取得成就,也逐渐深入了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但是,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存在很多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社会资本的测量进行探讨。一 问题提出在实践研究中,由于社会资本具有多维度的特点,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

3、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资本,同时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由于社会行动者的网络建构方式以及互动模式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使在同一概念要素下,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与操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德瓦尔席曾综合分析了关于社会资本测量的28篇文章,发现了11类不同的指标,其中三类指标与社会资本的概念不符,社会资本并没有具体的测量指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替代指标,其中有些替代指标是具有争议性的指标,如:非正式控制,有些是不属于社会资本的指标,如:参与投票,因此,也就导致了无法对不同地区之间社会资本存量的比较、难以精确理解社会资本对公共事务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西

4、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赵雪雁教授提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测量工具,才导致了以上这些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建立系统的测量框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选择功能等同的测量工具等入手测量社会资本。对此,我提出建立社会资本统一的测量工具是否可行,建立了统一的测量工具是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社会资本不能够建立统一的测量工具,因为“统一”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顾名思义,统一的意思是指所有的测量工具都是统一的,相同的,这种说法摒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明显是错误的;能够建立比较系统的测量工具框架,并能够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社会资本存量的比较、精确理解社会资

5、本对公共事务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问题。但是,建立系统的测量工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这里的“系统”,并不是精确到具体的替代指标,而只是一个系统的框架,具体的替代指标还要结合文化背景来决定;并且这一框架是开放式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出现,需要对这一框架不断作出修改和补充。 二、社会资本存在着学术争论 由于社会资本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虽然学者对社会资本的主要维度达成了共识,但是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层次以及操作测量等理论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1.概念之争 (1)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功能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尔曼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某些观点,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扩大

6、了,提出了更广泛的理解。科尔曼在他的巨著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oleman 1990)中给出了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根据其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它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二是有利于处于某一结构中的行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行动者的行动,之所以为社会资本,则首先具有生产性,使其目的成为可能,缺少他时,目的将不会实现。科尔曼的研究在社会资本领域影响最大,是社会资本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科尔曼是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界定和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主要贡献在于: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不

7、是完全可替代的,不同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正是由于社会资本被认为是结构资源,社会资本的研究范围慢慢扩大,由个体社会资本逐渐过渡到集体社会资本,首次将社会资本理论与集体行动结合起来,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但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来实现个人的目的。科尔曼的理论研究虽然影响深远,也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评,例如,波茨在1998年曾提出:科尔曼过于强调亲密联系,却忽视了弱联系,而弱联系可能在提供新知识和资源获取方面更为有效。 (2)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社区论 帕特南在他的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中,将社会资本进一步扩展到更大规模的民主治理研究中,帕特南对意大利南方北方的

8、政治绩效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将原因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公民社会,指出社会资本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一条捷径,社会资本是使民主运转起来的关键因素。在这本书中,帕特南这样定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分为个人/家庭层面、社区层面、地域/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帕特南主要着眼于公民组织如何解决集体行动问题,因此,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被称为“社会资本社区论”,帕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使之迅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但是帕特南的观点也遭到了多位学者的质疑与批判,例如:对社会网络与社会规范对社会合作至关重要这一观点,波

9、茨对其进行了批判,针对帕特南的积极社会资本,波茨提出了消极社会资本,并提出了排斥圈外人、对团体成员要求过多、限制个人自由以及用规范消除差异这四个消极后果;对于战后由于电视等媒体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资本已经下降这一观点,遭到了更多人的批判,并以美国的志愿组织和公民精神是否衰弱给以强烈的反击,在美国著名杂志期刊像民主美国的展望、美国社会学评论进行了多期的激烈讨论,帕特南对这些质疑与批判进行了回应,至今也没有定论,分歧依然存在。 (3)林南、波茨、弗朗西斯福山都给社会资本下了定义 美籍华裔、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林南(Lin Nan)把社会资本的定义建立在社会资源理论(Social Resources

10、Theory)的基础上,林南将社会资本进一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和/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突出了社会资本的两大特性:生产性和关系性,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德罗波茨区分了“理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并对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波茨从个人的网络关系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的,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兰德公司的高级社会科学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等同于信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林南、波茨和福山从不

11、同的角度给出了社会资本的定义,每个定义都有其合理之处,也有片面的地方,或多或少的遭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与攻击。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主要有这五种观点,当然还有其他学者从自己的角度也阐释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但是不具有代表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分歧尚未消除,概念之争还在继续。2. 方法和指标之争社会资本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1)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因而,学术界普遍认为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从多维度来衡量社会资本,但在实际操作中,测量的维度及具体指标仍存在较大差别。由世界银行发明研究者对其改进的A-SCAT是比较系统的

12、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其中包括18个问题,11个问题用来测量结构性社会资本,7个用来测量认知性成本,包含与组织联系、集体行动、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支持、社会凝聚力、归属感、信任和互惠等维度;Grootaert的社会资本综合问卷包含6个维度;De Silva 建议社会资本的测量应包括信任、社会凝聚力、社区归属感等8个主要维度;Fabio Sabatini 则从强家庭关系、弱非正式关系、志愿组织、政治参与等 4 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2) 对于测量集体社会资本,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层次谬误问题,即先收集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资本,然后将个人的变量值汇总、平均而成集体社会资本指标,而不是直接收集有关

13、集体单位的特征指标。 在经验研究中,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个人社会资本这一方面,测量方法已经逐渐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名生成法/诠释法,最早由McCallister和Fischer于1978年首先提出,后来被Van Sonderen(1990)等加以改善,包括两部分:提名生成和提名诠释,前者是说出联系人的名字以及与画出与联系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图,后者则是进一步阐释与联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更详尽的了解。二是职位生成法,是由林南和杜敏在1986年提出的,由于社会资源是按照社会地位呈金字塔分布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社

14、会地位用职业来代表,以职业声望为理论基础,间接地测量被调查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三是资源生成法,是最新测量社会资本的方法,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又克服了前两者的缺点,与职业生成法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资源生成法是测量被调查者在社会网络用所具有的社会资源,目前,CGSS调查方法最为流行,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应用到社会资本的测量之中。到目前为止,尽管对以网络为核心、具有个体特征的社会资本的测量在社会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测量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社区、地域乃至国家层面的社会资本的测量非常少见,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社会资本的集体性,对集体社会资本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农村社

15、会资本和地域社会资本,从阅读的文献中,我们会发现在测量集体社会资本时,收集的数据却是个人层面的,将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汇总、平均而成集体社会资本,而不是直接收集关于集体的特征,在这一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奥尼克丝的研究也是如此,这种测量方法在实践中虽然简单易行,但是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本不属于一个层次,就这样直接汇总、平均有失妥当,可能会出现层次谬误的问题。学术界对层次谬误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一,桂勇和黄荣贵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种测量方法可能存在着层次谬误问题,但是个人层面的指标具有自身的优势,它更加切合社会资本的理论含义,在实践中也更加可行,桂勇和黄荣贵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测量了上海市50个社区的社会资本存量,虽然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层次谬误问题,但是这些指标往往只是社会资本的粗略的代理变量;赵雪雁在其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出分析尺度转换缺乏有效性,存在层次谬误的问题。对于层次谬误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社会资本的研究者们都在不断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