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7267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垄断市场中两种市场交易制度绩效的比较 用经济学实验方法研究 -1卜国琴 摘要:长期以来,垄断市场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验经济学自产生以来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垄断市场时,把市场交易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加以考察,分析不同的市场交易制度会对市场绩效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所进行的垄断市场下设置口头双向拍卖与标签价格制度的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并说明其它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垄断市场 实验经济学 标签价格 口头双向拍卖 一、主要产业组织理论流派关于垄断市场结构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理论流派众多,观点各异,研究内

2、容不断丰富,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至今,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可竞争理论及新制度学派。以梅森(E.S. Manson)、贝恩(J.S.Bain)等人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即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是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并对市场关系等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该

3、体系中,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哈佛学派主张,为了保持有效竞争,获得令人满意的市场结果,必须运用竞争政策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干预、调节。这些主张,曾在战后至70年代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的依据。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逐渐形成的以考林、沃特森、鲍莫尔等人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重要的改进与发展,焦点转向了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突破与创新。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范式上的创新表现在,一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只重视

4、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市场行为的研究,二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范式,建立了双向、动态的研究框架,三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传统新古典假定,建立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行为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产业组织理论相继引入博弈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方法,其中,对新产业组织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博弈论分析方法。在政策主张方面,相对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而言,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政策主张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加注重产业组织理论政策含义的研究,追求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首先,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反垄断政策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倾向,一是以注重反垄断结构到注重反垄断

5、行为的变化,二是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即由过去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逐渐转移到提高市场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保护消费者利益,三是反垄断政策有了明显的松动。其次,在管制政策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以机制设计理论为核心的管制理论取代了传统的建立在价格理论基础上的管制理论。新的管制理论强 1 作者简介:卜国琴,女,1970年生,塈南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生 调管制者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息,从而进一步强调要建立激励性管制机制,以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竞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公共政策主张。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F.Knigh

6、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即所谓“生存检验”的过程 。因而,该学派主张国家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竞争过程的干预,把它仅仅限制在为市场竞争过程确立制度框架的条件上,并认为市场均衡是不能通过人为的政策干预加以实现的,尽管绝对的市场均衡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是,不受人为干预的竞争过程会始终推动市场趋向这种均衡。芝加哥学派还批判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认为通过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互相关系来证明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是难以成立的,因为

7、起决定作用的也许是市场绩效,而不是市场结构 ,不同的企业效率可能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另外,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集中及定价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象结构主义者那样只注重是否损害了竞争。如波斯纳等人认为,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应在于促进经济效率,进而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强调反托拉斯法应该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竞争者。 7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奥地利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认为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因信息不完全而造成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进而认为,唯一成为进入壁垒的是政府的进入管制政策和行政垄断;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

8、效率(即新产品、新技术的引入),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产品差别化实际上是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该学派主张以完全自由的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全面否定反垄断、管制政策的必要性。 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J.Bowmol)、帕恩查(J.C.Panzar)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提出的可竞争理论则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可以实现,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独家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的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

9、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上,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应该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因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为此, 他们主张一方面积极研究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要排除一切人为的不必要进入和退出壁垒。 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R.H.Coase)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派逐渐形式。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威廉

10、姆森等人。该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研究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生产性活动,从而保证分工和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市场绩效。新制度学派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分析研究制度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制度下,市场结果各不相同,产权制度不相同,交易成本也是有差异的,因而国际市场绩效也就不同了。 由上述对产业组织理论各主要流派理论观点和政策的回顾可以看出,对于垄断市场的行为绩效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及政策和规制手段在各派之间的差异很大,产业组织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处在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

11、。事实上,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的早期以来,一直受到一类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经济学方法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当然,对于垄断市场的深入研究也一直是实验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在供给数量不变条件下的垄断市场中通过比较两种交易制度(口头双向拍卖与厂商标签价格)的不同实验结果,来分析市场交易制度的不 同设计对垄断市场绩效的影响。 ? 垄断市场条件下设置不同市场交易制度的市场实验研究概况 产业组织理论从逐步形成、不断发展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其理论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中。事实上,自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的早期直到现在,西方不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运用实验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Ed

12、ward H. Chamberlin(1948)所做的关于市场交易的课堂实验。此后出现了大量研究产业组织问题的重要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Vernon L. Smith(1962)进行的双向拍卖市场交易实验等。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实验经济学方法已日益成熟与完善,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非常重要和成熟的研究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产业组织领域各类问题的研究,包括竞争、共谋、市场交易制度、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市场规则及市场效率等。近年来,实验方法被大量应用于检验用博弈分析方法得出的理论观点及产业组织领域中的行为学问题,比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计量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效果更佳。实验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

13、相比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通过实验室中控制部分变量来考察研究者最为关心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可以用于事前检验。正是因为如此,实验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检验、比较、评估相互竞争的理论,有时还可以用来发现新的理论或规律,当然,也可以用于政策研究。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实验方法产生以来历史最为悠久、运用最为成熟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关于垄断的市场结结构、企业行为特征、市场效率高低及规制问题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而实验经济学方法一直以来同样关注垄断问题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类研究成果由Charles R.Plott(1982)、Charles A Holt(19

14、95)等人比较完整地成体系地加以总结并整理成文。在这些研究结果中,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市场交易制度这一因素对垄断市场效率的影响。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垄断市场中,除市场结构因素外,不同的市场交易制度会带来差异很大的市场效率结果。市场交易制度主要是指市场中买卖双方的组织机制与价格形成机制。现有的市场交易制度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标签价格(posted offer)、口头双向拍卖(oral double-auction)、单边序列拍卖(one-sided sequential auction)(主要包括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密封报价(sealed-bid market)、统一定价(unif

15、orm price)等。本文拟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考察在垄断市场中,比较分析在厂商标签价格与口头双向拍卖两种不同的市场交易制度下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市场绩效结果。在这里,口头双向拍卖制度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组织机制与价格形成机制,在某种商品的市场中参与交易的买者、卖者数量众多,买卖双方都可报价,双方报价序列走高或走低,且双方都可确定合同。而厂商标签制度的情况是这样的,可以有较多的买卖双方参与交易,由卖方报价,且价格报出后不可更改或讨价还价。如果不止一个卖方则同时背对背报价,买者则按照一定顺序购买商品。实验经济学方法不像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那样把市场制度因素当作外生变量来对待,而是当作可控制的内生变量来考察。

16、即通过在不同实验中设置不同的市场交易制度来考察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初步结论,其中包括,Smith(1981)与A.W.Willams(1981)的实验结果表明市场结构与市场制度因素共同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另外,当垄断市场中设置口头双向拍卖制度时,价格会严重地偏离标准垄断模型所预测的垄断均衡价格,相反,此时的价格更趋近于竞争均衡价格。而当垄断市场中设置厂商标签价格制度时,市场运行结果相对比较符合垄断理论的预测。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垄断市场中分别设置口头双向拍卖制度与厂商标签价格制度来考察对市场运行及最终的市场绩效有何影响,并据此分析与之相关的一些其它问题。 ? 断市场与交易制度实验结果分析 2004年78月,我们在暨南大学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