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193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The Foundation of Treatment Based Up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简介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从而确立治疗法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辨证和诊断综合运用等内容。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诊断综合运用介绍中医辨病与辨证的诊断思路。The Foundation of Treatment Based Upon Syndrome Different

2、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curriculum concerning the examination of body,diagnosis of diseases,distinction of syndrome and thereby establish the basic theory,knowledge and abil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of TCM.The curriculum mainly includ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ompr

3、ehensive application of diagno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clude the 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athogen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qi-blood and body flui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viscer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diagnosis brief the diagnostic

4、 thoughts of diseases differentiatio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二、总学时数及学分:27学时,1.5学分理论课27学时三、授课对象: 硕士研究生,中医专业及中西医结合专业。预修知识要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学。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习者对各种中医辨证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八纲、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熟悉病因辨证和中医辨病与辨证的诊断思路,为中医诊断基础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注意理论知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5、突出重点,避免与本科教学内容的重复;充分运用计算机、录像以及模拟病人等进行多种媒体和实验教学。注重四诊与辨证的结合,重点是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五、理论课程内容: (一)理论授课第一章 八纲辨证(3学时)第一节 概念与源流1、八纲辨证的概念2、八纲辨证的源流第二节 基本内容1、表里辨证1)、表证2)、里证2、寒热辨证1)、寒证2)、热证3、虚实辨证1)、虚证2)、实证4、阴阳辨证1)、阴阳是辨证的总纲2)、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1)、表里同病2)、寒热错杂3)、虚实夹杂2、证候转化1)、表里出入2)、寒热转化3)、虚实转化3、证候真假1)、寒热真假2)、虚实真假第

6、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第五节 八纲辨证研究进展第二章 病因辨证(2学时)第一节 六淫辨证1、风淫证2、寒淫证3、暑淫证4、湿淫证5、燥淫证6、火淫证第二节 疫疠辨证第三节 情志内伤辨证1、伤喜证2、伤怒证3、伤忧思证4、伤悲证5、伤恐证第四节 病因辨证研究进展第三章 气血津液辨证(3学时)第一节 气病辨证1、气虚证2、气陷证3、气虚不固证4、气脱证5、气滞证6、气逆证7、气闭证第二节 血病辨证1、血虚证2、血瘀证3、血热证4、血寒证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1、津液亏虚证2、津液内停证1)、痰证2)、饮证3)、水证第四节 气、血、津液兼病辨证1、气血两虚证2、气虚血瘀证3、气不摄血证4、气随血脱证5、气

7、滞血瘀证6、气随津脱证7、气滞津停证8、痰瘀互结证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研究进展第四章 脏腑辨证(6学时)第一节 肝胆病辨证1、肝血虚证2、肝阴虚证3、肝郁气滞证4、肝火炽盛证5、肝阳上亢证6、肝风内动证7、寒滞肝脉证8、肝胆湿热证9、胆郁痰扰证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1、心气虚证2、心阳虚证3、心阳暴脱证4、心脉痹阻证5、心血虚证6、心阴虚证7、心火亢盛证8、痰蒙心神证9、痰火扰神证10、瘀阻脑络证11、小肠实热证第三节 脾胃病辨证1、脾胃气虚证2、脾虚气陷证3、脾阳虚证4、脾不统血证5、寒湿困脾证6、湿热蕴脾证7、胃阴虚证8、胃阳虚证9、寒滞胃脘证10、胃热炽盛证11、食滞胃脘证第四节 肺与大

8、肠病辨证1、肺气虚证2、肺阴虚证3、风寒犯肺证4、风热犯肺证5、燥淫犯肺证6、寒饮阻肺证7、肺热炽盛证8、痰热壅肺证9、大肠湿热证10、肠热腑实证11、肠燥津亏证12、大肠虚寒证13、虫积肠道证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1、肾精不足证2、肾阴虚证3、肾气不固证4、肾阳虚证5、肾不纳气证6、膀胱湿热证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1、心肾不交证2、心肾阳虚证3、心肺气虚证4、心脾两虚证5、心肝血虚证6、脾肺气虚证7、肺肾阴虚证8、肝火犯肺证9、肝胃不和证10、肝郁脾虚证11、肝肾阴虚证12、脾肾阳虚证第七节 脏腑辨证研究进展第五章 诊断综合运用(3学时)第一节 主症诊断思路1、症状的分类1)、部位分类2)、脏

9、腑分类3)、属性分类4)、作用分类2、主症在诊断中的意义1)、主症概念2)、主症与主诉的关系3)、主症在诊断中的意义3、确定主症的方法4、围绕主症进行询查5、围绕主症进行诊病6、围绕主症进行辨证第二节 证候诊断思维1、辨证诸法的关系与特点2、辨证环节与方法1)、辨证的基本要求2)、常见规范证名3、证候诊断的要求4、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1)、宏观辨证2)、微观辨证3)、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第三节 疾病诊断思路1、疾病诊断的意义和一般途径1)、病的概念及病、证、症的关系2)、疾病诊断的意义3)、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2、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1)、疾病分类的概况2)、疾病分类的方法3、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

10、1)、疾病命名的概况2)、疾病命名的形式3)、正确对待和运用中医病名(二)讨论课 1、脏腑辨证病例讨论(4学时)2、诊断综合运用病例讨论(6学时)六、重点、难点: 重点: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难点:诊断综合运用。七、授课方式:理论讲授,病例讨论。八、考试方式与要求: 考查:病例分析、撰写综述论文一篇。综述论文内容要求:1、与研究生研究课题相关的中医辨证论治文献;2、文献收集范围需在近3年以上;3、独立完成。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中医诊断学,季绍良,成肇智主编,2002年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医诊断学,朱文峰主编,2002年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中医辨证学,王忆勤主编,2004年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4、中医辨证思路概要,袁尊山主编,2005年第1版,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十、开课单位及负责人:中医药学院中医基础学科中医诊断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邹志东课程负责人:邹志东联系电话:839116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