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7214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8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子项目东山垅灌区设计报告正文(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 灌区基本情况东山垅灌区位于贵溪市东部的流口镇,灌区分布在信江河一级支流白洋河上中游,呈长条状分布,长约7Km,最宽处约1500m。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60ha, 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贵溪市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目前灌区内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品种有:蔬菜、花生、西瓜、大豆、油菜等。东山垅灌区隶属于贵溪市流口镇管辖。灌区所在的流口镇全镇总面积45Km2,辖9个行政村、53个村小组。2003年统计数字:全乡总人口19668人,全乡现有耕地1145ha。流口镇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79ha,灌区内的农田为流口镇6个村委会所属,灌区共布设有2条支

2、渠。东山垅灌区于50年代初期由全镇投劳投工兴建,本次加固整治项目为灌区的一部分。干渠长7.5Km,底宽1.0m1.6m,边坡系数在01.5之间,底坡1/3000,大部分为傍山梯形土石渠且未衬护。灌区自建成运行至今,由于设施不配套,年久失修,存在渠道淤积、局部存在渠身渗漏、边坡稳定等问题。目前东山垅灌区灌溉面积只有287ha,只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0%。12 水文气象东山垅灌区位于信江河一级支流白洋河流域。本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灌区多年平均气温18.2,实测极端最高气温为41,实测极端最低气温-9.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

3、均日照小时数为1977.6h;多年平均无霜期283d;灌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mm(200mm蒸发皿);灌区内多年平均风速为2.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88.2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4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49%,降雨年际变化也很大,实测最大年降雨量2736.2mm,是最小年降雨量1056.8mm的2.59倍;暴雨常发生在47月份,尤其是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最大,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值为130.0m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9.89m3/s,年径流总量6.27108m3。设计保证率P=80%时代表年的年平均流量为14.95m3/s,相应典型年为1996年。灌区的内涝按24小时暴雨在24h

4、内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原则治理。经计算灌区十年一遇设计24h暴雨值为200.1mm,相应平排流量为2.32m3/s。13 工程地质东山垅灌区位于白洋河河流域,盛源火山沉陷盆地西部,属冲洪积堆积及山麓堆积地貌。周边第四系覆盖层薄,山体植被稀少,主要为松树和杂草,基岩多为裸露。灌区由东干渠、西干渠等2条干渠组成,从南至北呈长条带状,地形平缓,南面稍高北较低,地面高程33.080.0m。东山垅灌区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粘性土和砂土。其中粘性土主要为砾质粘土、粉质壤土,厚14m,土体呈可塑状,透水性微弱,普遍分布于整个灌区;东山垅灌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砂砾卵石及砂砾石层中,其透

5、水性较强,水量丰富,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渠道水补给,排泄于白洋支流,流向河谷,勘探时地下水位埋深0.22m。现东山垅灌区不存在沼泽化问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低,也不存在盐碱化问题。14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东山垅灌区渠系及渠系建筑物经五十多年的运行,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局部渠道渗漏严重。主要存在于半挖半填的土质渠段,原因为施工时填土未夯实,土料差。(2) 边坡稳定性差。主要存在于深挖方渠段,挖方深度达710m,且渠道开挖边坡较陡,局部甚至为直立或倒坡。(3) 渠道淤积严重。东山垅灌区干渠淤积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渠道两侧开挖边坡陡,边坡稳定条件较差,

6、局部渠段已出现边坡失稳,造成渠道淤积;渠道横穿村庄,村民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倒入渠中造成该两段渠道严重淤积;渠道沿线冲沟发育,山洪季节坡面水及溪水挟带泥沙进入渠道;渠道内杂草丛生,现场调查时沿线只见杂草不见渠道,另外渠道内多处有人工堆石体,其用途是村民为了引水灌溉以提高渠道水深。(4) 渠道进水口没有安设闸门,整个灌区均没有设置量水设施。(5) 支渠以下渠道灌排不分,既用于灌水,又作为排水,多数农田直接从支渠上取水,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灌溉用水不均,且水量浪费较严重。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有渠系建筑物进行改建、加固;完善田间灌排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7、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具体体现在:(1) 水源充足。东山垅灌区的水源包括东山垅水库、太树垅水库、盘石水库、杨家垅水库和丰米塘水库,总库容601.0万方。(2) 农民积极性高。设计中我们曾多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农民代表座谈,农民代表们大多表示:加固、维修渠道,改善灌溉设施,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也很受欢迎。15 灌区水利计算根据贵溪市有关部门进行的现场调查和灌区内农民反馈的意见,项目区内主要作物品种为水稻、大豆、花生、绿肥、油菜及蔬菜等,根据灌区设计水平年的作物组成计算得灌区复种指数为2.67。本灌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8、水稻是灌区的用水大户,水稻灌溉制度选用间歇灌溉制度。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以典型调查资料为主,并结合其它部分省份的旱作物灌溉试验资料同时参照水利电力出版社灌溉管理手册有关资料以及项目区内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综合确定。根据东山垅灌区的灌溉定额分析成果,按满足灌区最大用水量的要求的原则推求灌溉设计流量。根据设计代表年逐月用水量情况,确定按用水量最大的8月份计算灌区设计净流量。考虑到灌区用水量在月内分配也是不均匀的,参考部分邻近工程的经验及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本灌区的用水量不均匀系数为1.2。由此计算得东山垅灌区单位公顷设计净流量为0.00103m3/s。 由于田间和渠道存在水量损失,故灌溉

9、引用流量应考虑田间和渠道水量损失的影响。根据本次设计的渠道防渗措施及本灌区内土壤特性,确定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5,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由此确定本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7m3/s,相应整个灌区设计流量为0.814m3/s。16 水利工程设计东山垅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为466ha(即7185亩),灌溉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设计灌溉流量为0.8m3/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规定,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灌区主要建筑物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1) 灌溉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耕地分布情况,东山垅灌区由一条总干渠、4条支

10、渠组成。干渠总长7.5Km,支渠总长2.4Km。东山垅灌区为自流灌区,主要是为灌区补充水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有关规定,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65,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设计流量据灌溉制度按时段用水量分析计算确定,计算成果见表6.1和表6.2。渠道加大流量取设计流量的1.3倍,最小流量不小于设计流量的40%,即最小流量取设计流量的60%。东山垅干渠总长7.5km,现状已经建成,断面底宽1.01.6米不等,边坡系数在01.5之间。该渠道为土质渠道,底坡为13000。经对现有渠道过流能力的复核,现有渠道断面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目前,渠

11、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渠道流速较小,断面较大,淤积较严重;(2)部分为边挖边填段,填方渠岸单薄,经常倒塌;(3)部分段为深挖方段,边坡易滑塌。本次设计继续采用现状干渠渠道纵坡,横断面基本保持不变,仅对其进行清淤、削坡、加高加固。(2) 排水东山垅灌区工程等级为5级,主要建筑物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因此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排洪渠布置时充分利用现有排洪沟渠,根据灌区地形和现状情况,在干渠上设泄洪涵闸3座,同时灌区内共设排洪干渠1条(利用老河道),排洪支渠3条。根据水文资料分析计算,灌区内单位公顷的十年一遇的排水流量为0.0232m3/s,灌区外山溪洪水的十年一遇洪峰

12、流量为0.0705m3/s。排洪渠设计过水流量均按此标准计算。17 施工本工程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mm(200mm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77.6h;多年平均无霜期283d;多年平均降雨量1888.2mm,其中46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9%,为避免雨季施工,减少对正常农业生产的干扰,选择施工期为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和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贵塘公路在灌区的中部南北向穿过,工程对外交通方便,灌区内有机耕道干支道连通,交通条件较好。东山垅灌区工程由灌溉

13、渠(包括干、支、斗渠)和排水渠(包括干、支、斗渠)等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和田间道路等四大项目组成。本工程施工特点:工作战线长,建筑物分散,故施工场地也较分散,相互干扰小;另外本工程主要是土石方工程和砌石工程,施工场地分散,可以全面铺开,且施工工艺简单,难度小。整个工程要求10完成。本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工程82889m3、土石方填筑工程71492m3、浆砌石工程6410m3、砼工程1280m3、U型槽衬砌27685m、砂砾石路面75045m2,钢筋制安47t。主要材料用量:水泥991t、钢材51T、砂4746m3、卵石18630m3、块石6922m3。施工总工日1.94万工日。18 环

14、境评价与环境保护项目区内目前还未对流域和灌区内的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进行监测,但从现场和调查中得知,灌区内及流域内无水质、空气污染源和大的噪声源,环境现状较好。东山垅灌区内现状植被较好,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本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一些废水、废气、废油及机械噪声,会对灌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时会破坏现有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对项目区的交通状况也会有所影响。本项目实施后,干、支渠内的渗漏量大幅减少,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减少了水库放水总量,增加了下游径流量。也可使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由现状287ha提高到479ha,极大地改善灌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灌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对当地的

15、生态平衡将有积极影响。19 工程管理和维护按照“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SIDD)”的要求,东山垅灌区组建农田灌溉供水组织(WSO)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S)两个机构。其中供水组织(WSO)是灌区水量的供应者,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上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水源实行统一调配;农民用水者协会(WUAS)是根据灌区灌溉用水者的意愿,由项目受益人参与而建立的,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下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用水实行统一调配,也就是用水者直接参与配水管理。供水组织的管理保护范围为拦河坝、干支渠及其渠系建筑物、排洪渠及排水支渠沿线范围,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保护范围为支渠以下的斗渠、干斗渠

16、以及田间灌排系统和机耕道等配套设施。供水组织负责干支渠水量调配以及放水量的统计。东山垅灌区用水调度原则是:按照用水者协会用水要求供水,在用水高峰期采用续灌方式,一般灌溉期则采用轮灌的方式。用水者协会委派下属的用水小组放水员负责向本小组农户的田间配水并记录配水时间。东山垅灌区项目实施后维护的主要项目有干渠、支渠、斗渠、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机耕道和田间道路等。各设施的维护,必须实行日检查制、报告制(包括用水者),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来进行。当建筑设施发生缺损时,应及时进行修理,防止缺陷扩大。特别是汛期和旱期严重时期,应加强巡查,合理调度,以确保工程安全,一旦出现险情,应立即报告,尽快抢修。110 投资概算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依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