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66996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反应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反应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反应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反应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能量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类型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原理能量利用 燃料充分燃烧 减少污染 新能源的开发 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

2、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能 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能 即为吸热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

3、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它既表明了化学 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后)边,并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未指明温度和压强的反应热H,指25(298K)、 101KPa时的反应热H(绝大多数反应热H是在25、101KPa时测定的)。 (3)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

4、聚集状态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 同,反应热H的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反应物和 生 成物)的聚集状态(气体:g ,液体:l ,固体:s , 稀溶液:aq),才能完整 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 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对相同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如: (5)相同条件(温度、压强),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互逆反应,不一定是可逆反应), 正向进行的反应和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如: (6)反应热的单位kJ/mol中的“

5、/mol”是指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化学 反应”),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 (7)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 转化)时的能量变化。6、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 mol -键的键能是436KJ, mol II 键的键能是151KJ,molH-I键的健能是299KJ。 则H2(g)+I2(g)=2HI(g)的反应是 ( ). 吸热反应 . 放热反应 . 分解反应 .可逆反应2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

6、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D.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进行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

7、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6.已知反应:X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的能量一定高于 .的能量一定高于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7. 能源可化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l)=2H2(g)+O2(g)该反应要吸收大量的热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电能是二级能源.水能

8、是二级能源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下不正确的是 ( ) .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量,以分解水制取氢气。8、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燃烧热 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

9、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 化合物。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 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的化学计量

10、数。例如 即C8H18的燃烧的热为5518kJ/mol。 5、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1、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用20 g NaOH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 kJ的热量。(2)用0.1 mol Ba(OH)2配成稀

11、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 kJ的热量。(3)用1.00 L 1.00 molL-1醋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57.3 kJ,理由是 。2、 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 出热量5105 kJ丁烷的燃烧热为 ,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1 g 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硫气体,放出17.24 kJ热量,求H2S的燃烧热,并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 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

12、l,放出184.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5、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 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6、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 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 ) A.NH3(g)+O2(g)NO(g)+H2O(g); H=-a kJmol-1 B.C6H12O6(s)+6O2(g)6CO2(g)+6H2O(l); H=-b kJmol-1 C.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