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064940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知识宣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之我见 根据多年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就如何抓好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一岗双责,岗岗有责。针对地铁项目施工,如何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知识宣传和安全教育,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等,收集整理了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知识,提供给大家学习掌握,以便促进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现。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安全职责之至高无上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不受损害。安全是一种尊严,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安全是一种文明,是社会的发展、时代前进和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安全是幸福

2、人生的避风港。有了安全,才有欢乐和温暖,有了安全,才会拥有幸福安宁的人生。安全,是多么亲切的字眼,就如同温馨一样,让人倍感亲切、踏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事与愿违,问题频发。事故的发生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不注重安全教育,不注重安全生产,不注重安全操作,使得多少无辜生命流逝,多少幸福家庭支离破碎。安全靠什么?安全靠的是责任心,工作当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安全隐患总是虎视眈眈,盯着我们脆弱的肉体,麻痹我们的神经。只要稍有不慎,健康与生命就会转瞬即逝。只有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安全生产才持之以恒,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更加泰然。因此,把安全“镌刻”

3、于心,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信条。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让安全生产、安全运营、安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从小事抓起,把一切隐患杜绝于萌发当中,使我们的生活始终能够安之若素,让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充满安然、愉快的音符。地铁施工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及防范措施摘 要:为了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对工程施工易发的惯性事故进行了归类,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防范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可供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参考。施工事故发生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坍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高处作业未防护、基坑开挖及模板工程方案不合理、施工用电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机械

4、设备使用不当以及惯性违章等几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监控责任不明确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这几类惯性事故是项目施工的多发事故,占事故总量的85%以上。现就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达到遏制事故发生的目的。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1、施工未制定方案,未进行技术交底,基坑未按规定放坡,未按土体情况设置护道,随意在坡顶堆放建筑材料或弃土。 2、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3、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4、施工机械停放未考虑基坑边坡的稳定。 5、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少对

5、现场检查和维护。 6、深基坑、地铁、隧道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分析。 7、大型脚手架、模板,深基坑支护等结构体系,未进行结构安全检算,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控。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1、基坑、沟槽开挖施工,必须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按规定放坡开挖,必须设置专人监控。 2、沟槽和基坑开挖,必须根据土体自稳情况设置安全护道,车辆通行区段应加大护道宽度或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开挖基坑时,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 3、基坑、沟槽顶部护道以内严禁堆放弃土、工程材料和笨重设备,禁止载重设备通行。 4、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稳定、有地下水影响

6、、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放坡开挖工程量大,要按设计要求进行坑壁支护。无设计要求时,项目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支护方案应由两名高级工程师批准。 5、采用围护结构支护的基坑,要分段分层开挖,并及时增设支撑结构,确保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强变形和轴力检测监控工作。 6、基坑护壁加固要严格执行设计规范,支撑结构要随时检查,发现变形要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要先撑后拆,支撑拆除顺序要自上而下逐层拆除。 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8、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1、

7、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作业区域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不设置防护网。 3、电气设备、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层受到磨损破坏 4、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无防雨、防潮设施。 5、现场电线架设不当、拖地、与金属物接触、高度不够。 6、电箱不装门、锁,电箱门出线混乱,随意加保险丝,并一闸多机,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7、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 9、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10、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1、对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操作技能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

8、岗。 2、作业人员要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施工作业区域或脚手架与高压线,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安全距离时,要按规定增设保护网。 4、经常对电气安全进行检查,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 5、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落实“一机一箱一闸一锁一漏”配置。 6、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 7、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手持电动工具应要增设漏电保护装置。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2、工程施工区域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揽风绳、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9、。 4、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5、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6、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超载、超高。 7、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预防物体打击的措施1、要控制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通过施工危险区。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并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 2、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网。 3、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并及时调换、更新。 4、经常检查设备的地锚埋设牢固程度和揽风绳的使用情况。 4、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严禁吊装作业区域内站人,严禁违章指挥。夜间施

10、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5、物料传送时,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 6、清理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载、不超高、不乱堆乱放。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4、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5、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6、设备维修没有切断电源,或没有采取挂钩、支护等有效保护措施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1、机械设备使用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

11、须按规定持证上岗,起重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年检审核,并取得合格证。2、严格起重、吊装等机械设备安装、拆除作业方案的审批程序。安装、拆除作业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3、操作人员要按技术交底操作,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4、确保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齐全有效。 5、对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对锚栓、吊具、钢丝绳、制动等关键部位,要规范检查频次,设备管理人员要现场检查验证。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自我保护差,在防护栏上休息或在脚手架上睡觉。 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

12、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4、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5、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 6、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围栏搭设不合理。 7、井架吊蓝载人上下,人货同吊、超载运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1、对高处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体检。 2、遇有恶劣天气停止高处作业,雪天采取防滑和防寒措施。对杂物和冰、雪应及时清除。 3、在危险地段,基坑、洞口边增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夜间施工增加照明亮度。 4、使用的各类防护材料、防护用品,要符合规范要求。 5、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 6、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

13、要杜绝和减少惯性事故的发生,除采取以上防范措施外,还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强化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抓好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要把重点放在隐患预防和整治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焊接、切割作业安全焊接作业“10不焊”原则 1、不是焊工不焊; 2要害部门和重要场所未经批准不焊; 3、不了解焊接地点周围情况不焊; 4、用可燃材料做保温隔音的部位不焊; 5、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不焊; 6、不了解焊接无内部情况不焊; 7、密闭或有压力的容器管道不焊; 8、焊接部位有易燃易爆物品不焊;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作业不焊; 10、禁火区内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焊。习惯性违

14、章表现1、操作时不穿戴好工作服,防护眼镜或面罩。 2、工作前不检查作业场地及周围环境(严禁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施焊点小于10米,严禁作业范围10米以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3、作业时不注意保持足够照明和良好通风。 4、将工作回线打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并随意接在管道或机械设备上。 5、在禁火区附近动火焊接时,不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找安全部门到现场检查,也不采取安全措施,便进行操作。 6、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并且也未采取防护设施,地面无人监护。 7、工作完毕后,不进行现场清理,检查场地情况有无异常,更无切断电源,灭绝火种。 8、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未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时,

15、外面未设专人监护。未采取良好通风措施,未采用安全电压(12V)进行照明。起重作业安全起重“十不吊”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工件埋在地下不吊;5、安全装置失灵不吊;6、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 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 8、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绳间未加衬垫时不吊; 9、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 10、遇有六级大风不吊。习惯性违章表现1、作业前,不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不根据吊重物件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吊具与索具,而是靠经验,靠惯例判断。 3、作业前不对吊具与索具进行检查,便投入使用。 4、起升重物前,不检查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 5、不考虑吊具的额定起重量,而是根据吊索(含各分支)不得超过安全工作载荷(含高温、腐蚀等特殊情况)最大量进行吊物。 6、吊装有棱刀物体不加衬垫(容易损坏吊件、吊具与索具)。 7、未注意保持吊点与吊物重心在同一垂线上(使吊物处于不稳定状态)。 8、司索或其他人员站在吊物上一同起吊。 9、无关人员再调武侠行走或停留。 10、起吊重物时,司索人员不与重物保持安全距离。 11、不注意清理作业现场,道路情况不明。 12、为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发现不安全情况时,手忙脚乱而不能及时通知指挥人员。 13、平时不注意保养吊具、吊索、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