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52350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节农村发展幻灯片(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农村发展,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1. 农民的定义,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规定的任务而生产。,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1) 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 (2) 土地耕作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3) 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 农民从属于“外部”的社会力量。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受剥削。,此外

2、,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1)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2)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等。 (3)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4) 未被触动的农民。,2. 小农与社会变迁,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经济社会变迁有这样5种类型: (1) 经济分化 (2) 贫困化 (3) 从农民到农业者 (4) 集体化或国有化 (5) 小农化,(一) 农民问题,几层含义: 1、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要是关于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度及其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 2、与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二重含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形

3、态或农民的分化问题。 3、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改造小农经济的思路,(二)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农村转型(agrarian transition)是指一个贫穷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 农村转型的过程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分化说”和“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分化说” 农村经济的商业化会使生产者不断趋于分化,日积月累,在农村中将会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部门,大批小农则成为无产者

4、。为专业化的农业创造了条件。 政策含义:自由主义者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农场式经营,无产者成为雇工;社会主义者认为要实现农村转型,就要组织农民进入集体农场。,“民粹化” 家庭农场的经济状况主要随家庭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比例周期性变化而起落。在青壮年父母不需要供养老人而又没有子女时,家庭经济条件最佳;在没有劳动能力的消费者至多时最差。农户间存在相对贫富差别的原因,正是这种“人口分化”,而不是“阶级分化”。 政策含义:在从传统农业向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过渡中,农民家庭农场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有一定的优越性。土地大规模的集中,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 产品贡献 2. 市场

5、贡献 3. 要素贡献 4. 外汇贡献,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1. 产品贡献,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提供原材料。 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业的产品贡献。,2. 市场贡献,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这样,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3. 要素贡献,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细分为

6、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 资本贡献: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的主要来源。 劳动贡献: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23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增加是工业劳动力的唯一来源。,4. 外汇贡献,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十分宝贵的外汇。 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案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剪刀差”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剪刀差”最初源于“超额税”。 苏联在1921年为加快积累工业化资金,人为地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民的部分收入在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转

7、入政府支持发展的工业部门,当时人们把农业和农民丧失的这部分收入称为“贡税”或“超额税”。,1923年上半年,苏维埃政府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又再次提高工业品价格,使本来已被政府强制压低的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又大大降低。到1923年10月,同1913年相比,农民需要相当于原来2-8倍的农产品才能换到等量的工业品。 苏联政府的这一行为先是引起农民的不满,农民以不买或尽可能少买工业品来抵制,于是导致工业品市场萧条,结果又引起工人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共在中央委员会下设立了剪刀差委员会,专门从事研究和调整剪刀差。 后来苏联政府又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压榨农民。,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

8、心估计: 在1953-1978年的25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6000亿-8000亿元收入!而截至1978年,工业固定资产总计不过9000亿元,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剪刀差的存在是农村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 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庭农场只为满足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半生存农业中,生产半为消费,半为市场。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土地占有方式:

9、 (1) 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2)种植园农业; (3)大庄园; (4)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 (5)租佃制; (6)分成制; (7)不在地主; (8)公社制 ; (9)集体化农业,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土地占有制度改革的形式 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佃农的使用权,依法签订限制地主驱逐佃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会使佃农更愿意投资于土地,而且也会给佃农的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稳定性。 减租,包括规定地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佃农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还有,以有偿转让的方式使土地归于耕作者。,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数量的上限,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 (台湾的土地改革)

10、 以无偿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仅次于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一律没收。(大陆的土地改革),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 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更重要的因素。 美国与日本农业发展战略的不同: 美国: 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低 日本: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生产率高,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机械(技术)系列和生物系列。 机械系列:以机器代替劳动 生物系列:生物技术提高作物单产,案例:绿色革命,“

11、绿色革命”一词是用来形容从1960年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段时间。 在绿色革命中,有两个国际研究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是设在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另一个是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 绿色革命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展开,并产生了巨大效益。墨西哥从1960年推广矮秆小麦,短短3年间达到了占种植面积的35%,总产比1944年提高5倍。印度1966年实施绿色革命发展战略,至1980年粮食总产量提高一倍以上,由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菲律宾、中国等国亦受益巨大。,从1970年到1995年,亚洲国家的农业产量增加超过100%,同时人口增加是60%。以前普遍存在的饥荒不复存在,小麦和

12、大米的价格大幅度降低,每个人的谷物和卡路里利用量增加30%。,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小农经济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对食品的需要,还有对衣物、居住等非农业产品的需要;在城乡分工水平很低、城市工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非农业产品只能由小农家庭的经济活动提供。 这种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并存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小农经济的二元性。,早期的农村工业相当原始,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口增长,打破了原来那种在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

13、的稳定均衡。 其次,工业分散给产品集中、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这使得人力在工场内的集中成为必要,并导致节约劳动型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第三,原始工业的发展,使资本和机器设备集中于商人、商业化农场主或地主手中。 第四,原始工业化使商人积累了技术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它为早期工厂主提供了训练场所。 第五,原始工业和区域性商业化农业的同时发展,使农业能够承担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食品的任务。,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农村工业。原因如下: 首先,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没有产生意想中的效果。 第二,人们认识到在许多国家,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有限

14、,农村工业将在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许多地区,农村工业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富有活力的活动。,8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资料和研究表明: (1) 亚洲国家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村非农活动 (2) 农村非农活动吸收劳动力的重要性呈增长趋势。 (3) 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的,有时是季节性的。 (4) 农村非农活动表现出一种二元性。 (5) 农村非农部门的增长既有劳动供给方面的推动,也有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农村非农活动的水平决定于“推”和“拉”两方面的因素。 “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仅有的可耕地不能完全吸

15、收农村劳动力。 “拉”的因素则是指有吸引力的非农业工作机会。在两类因素中哪一类更为重要? 这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取决于人口对土地压力的强度。,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三、三农问题,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农村的旧秩序,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宣告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但由于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对农村所有制的改造过急过快,盲目扩大生产组织的规格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致使农村经济的

16、发展滞缓甚至遭到挫折。 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择业、迁徙和改变社会身份的自由也设置了种种束缚和限制。,为什么要限制农民流动和土地流转?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剪刀差完成资本积累 严禁土地流转以抑制地租对农产品价格的推动 限制农民流动,压低农民工作的机会成本,以维持农产品的低成本,生而不平等的悲哀!,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以后,逐步解除了原有体制对农民经营自由的重重禁锢。,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这种双重解放造就了1979年以后几年间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合理的制度才能真正国家富强!,三、三农问题,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