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0634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人工智能技术(一)人工智能新技术与基础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突破深度学习、类脑学习、混合智能、跨媒体学习、个性化分析、知识图谱、包容性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服务我省工业生产、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相关AI应用产业。实施目标:开发出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平台支持至少50个人工智能算法,支撑PB级数据、千万用户计算,实施10个以上大型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跨界大数据智能分析与跨界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语义融合、数据收集整合、数据管理、深入挖掘等支撑健康、金融、制造、环

2、境与过程分析、行为监控、风险评估等跨界大数据智能分析方法。研究跨越价值链的数据管理跨界服务设计、评价方法。研制跨界大数据收集管理与分析支撑平台、数据驱动的跨界服务平台,制定相关的跨界数据融合和跨界服务标准,并在产业及相关产业大数据与服务平台中开展示范应用。实施目标:突破跨界大数据融合、收集管理、挖掘分析、服务设计等相关的关键技术,研制跨界大数据收集管理、分析支撑平台与数据驱动的跨界服务平台,提出1-2项相关技术标准,融合不少于5个领域的跨界大数据,在5个以上大型单位开展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三)脑机融合神经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具有类脑信息

3、处理行为的低功耗脑机融合神经芯片。构建以神经芯片为数据处理核心,支持信号采集、编码、理解与反馈的脑机融合应用系统。研究脑机融合系统的安全模型,实现脑机融合系统的信息安全与防护。重点研究器件的接入与响应,以及类脑芯片人机结合的相关材料、工艺、器件。实施目标: 为“类脑芯片”的开发奠定坚实的材料和器件基础;突破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信号编解码、神经芯片的关键技术,解决类脑芯片的低功耗技术,实现生物大脑与计算机系统之间高效的信息通讯、处理、分析、及生成,在脑机交互与控制、神经诊疗与康复、功能增强等方面开展典型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工业互联网与安全(一)工业互联网

4、基础核心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工业互联网基础部件集成传感器技术与相关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方法,开展制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传感器、网络集成驱动芯片及专用处理器等基础件与核心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云计算安全及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可定义、可重构、可演进的云服务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研究具有内生安全特征,基于动态异构冗余机制的应用服务系统,研究SDN分布式控制安全性,研究行业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实时检测,有效促进各行业云计算安全服务水平。实施目标:建立新型云服务安全

5、架构体系,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三)高性能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发网络信息调度机制、高效信息传输协议、拓扑结构优化、提高时间同步精度和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实时性。研发合理的冗余设计、点对点和端到端的可靠传输系统和设备,提高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可靠性。研发通信通道安全性和协议安全,提高工业以太网的安全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协同设计研发展、协同制造、协同质控和协同服务。实施目标:实现要求端到端数据传输可靠性99.99%以上、网络具备多层动态密钥安全机制,并在机械、纺织、汽车、陶瓷等行业实施3项以上典型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

6、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四)物联环境下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物联环境下的安全威胁感知分析与防御技术。研究支持混合云计算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网络安全平台的多块业务板虚拟化技术。研究数据中心交换架构体系,针对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高吞吐的交换机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究,研制大容量交换设备。研制基于基础安全数据和安全日志的海量日志监控平台,实现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中的攻击进行实时的态势监控,对全局的攻击日志进行监控和分析,解决传统攻击日志和攻击分析设备无法对攻击者进行持续最终的问题。实施目标:建立一套混合云计算的网络安全架构体系,并研制出相应硬件设备,实现多台硬件安全

7、设备虚拟化及多立的逻辑安全,实现业务引擎和接口引擎的弹性扩容,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三、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一)柔性传感材料与传感器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可拉伸器件和导电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设计和研发柔性/可拉伸器件、导线、电极。设计和研发适于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新型柔性/可拉伸传感器件。研究适合于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监测的算法,实现可穿戴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健康数据获取和分析。实施目标:研发出45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可拉伸传感材料和传感器,获得具有完整功能的柔性电路,以及相应的生理数据分析算法,达到具备实际应用的水平;探索柔性/

8、可拉伸电极与传感器在可穿戴技术或者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和刚性器件混合集成、柔性互联、柔性混合封装工艺,研究超薄硅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的加工工艺。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性能测试技术,开发柔性混合集成电路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的测试工具。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实施目标:开发出1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兼具高电学性能、可变形且高可靠性的具备实际功能的柔性混合集成电路,有条件的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三)柔性显示器件

9、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显示的薄膜封装技术,揭示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突破功能层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的稳定性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印刷型高性能小分子和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OLED)、高效率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可拉伸柔性液晶显示材料,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四)柔性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非富勒烯类受体材料,高效界面调控材料,柔性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技术,基于40 m以下厚度柔性超薄晶硅的非掺杂异质结技术,构建新型高效材料体系。实施目标:开发出有机太阳能电

10、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超薄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材料及柔性器件,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五)柔性照明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耐高温透明聚合物基板、柔性金属基薄膜透明电极、高效柔性发光材料、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材料和印刷电子辅助材料等相关材料制备研究,阐明光学特性、电荷输运和耐久性调控规律,研究对上述材料老化特性的实验室加速测试与评估的相关方法,突破高耐久性多功能柔性封装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柔性照明器件用发光材料、基板、薄膜及封装等材料,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六)柔性

11、储能器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针对柔性储能的高性能正负极活性材料新体系,以及电解质和集流体等匹配性材料,重点探索基于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的新型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储能机制及其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技术。发展创新的柔性电极结构设计方案与材料集成技术,研发柔性储能器件全流程制作工艺,评测柔性储能器件在反复受力与形变时的充放电性能、电极中各组成部分的界面结构和正负极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器件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材料与器件结构优化方案。研究基于成熟锂离子电极的柔性薄膜电池技术,重点探索柔性电解质、柔性隔膜、柔性电极以及柔性电池封装工艺,柔性电池整体实现反复弯折万次以上不发生明显变形和

12、失效的目标。实施目标:研发柔性储能器件专用材料,研制出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耐受形变和长寿命的柔性储能器件样机,有条件的实现在柔性电子产品中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四、智能网联汽车及辅助驾驶技术(一)先进驾驶辅助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复杂交通环境条件下基于雷达和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与理解技术,研究可实现控制干预的车道自动保持、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拥堵辅助、换道辅助等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核心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低成本小型化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模块等环境感知关键产品,结合ADAS系统控制软件开发,满足部分自动驾驶与有条件

13、自动驾驶等级的需求,完成在整车上的匹配和标定。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车辆网联与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人机交互、V2X等核心技术,研究多通信模式的车辆网联大数据、云处理平台技术,研究基于智能网联的整车及电池等关键参数监测技术。实施目标:开发V2X通信模块、车载智能终端等产品,构建网联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三)控制执行系统与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系统总成的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网联条件下的单车与多车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新一代新能

14、源汽车的高带宽、高实时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电子电气架构。实施目标:实现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总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在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化整车产品上实现单车决策控制、多车多目标协同决策与控制等技术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四)智能节能动力总成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混合动力总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智能网联条件下的能量管理与控制优化技术。实施目标:在基于智能网联与混合动力技术融合的整车上实现应用,达成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五)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智能

15、化的电池电量管理、热管理、安全与防护等机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重点研究基于多信息融合的SOC、SOH等参数高精度预测技术、低损耗主动式电池组能量均衡技术,电池放电状态采集芯片技术以及电池热失控预警等BMS安全可靠性技术。实施目标:开发2-3款智能BMS产品,在能量均衡、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寿命等性能指标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BMS与整车能量管理系统信息一体化、与基础充电设施系统的信息协同监控,并实现批量装车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一)面向移动或一体机模式的VR/AR显示设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解决虚拟/增强现实眼镜晕眩问题相关

16、技术,增强现实眼镜扩大视场角的方法。研究虚拟现实眼镜硬件系统集成的最佳散热方法,以及虚拟/增强现实眼镜的外壳材料ABS掺杂后的散热增强效果模型。开发基于蓝牙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实施目标:开发出快速响应、高刷新率的可移动VR眼镜、VR一体机眼镜产品和设备,开发出大视场角AR眼镜产品和设备,开发出具有多景深、缓解或解决晕眩问题中的视觉辐辏调节冲突的VR/AR眼镜产品和设备,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二)多维度感知交互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多源融合的三维立体场景高效构建技术,以及虚拟场景中视觉、听觉、触觉、语言、方位等多维度的高效感知与协同交互技术。针对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虚拟环境间远程交互与深度互动问题,研究分布式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整合、构建与应用。实施目标:实现三维度以上感知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感知交互算法、中间件和硬件装置,项目技术实现产品化,并实现5个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