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138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三高考信息发布会教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备考,以不变应万变 2008年高考信息会 刘学文,一、考试模式 (一)2008年的“3+文综”模式 (二)2009年的“3+文综”模式,二、解读2008年文综考纲 (一)2008年文综考纲中地理部分 与2007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二)2008年考纲中应重点强调的 部分,1命题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素养,既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2命题原则:以能力考核为主要测试方向,重点考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命题取材: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文化、经济、科学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理论联系实

2、际。 4。试题设计:设置新情境,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增加开放性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内容和繁琐计算,减少考生记忆的负担(如历年考题中出现考查数据、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理解后的一个定性认识即可),5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地理学科学科评价目标 强调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强调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学以致用,命题的立意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有关理论联系起来,更加追求真实、全面的模拟现实。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即四种能力要求),6强调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3、主要是采取知识抽样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平分秋色,区域地理往往是载体。,地理主干知识: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节气和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分析等);(2)天气系统(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等温线和等压线图判读)的分析;(3)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4)水循环原理水资源问题;(5)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7)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人类空间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的区位分析;(9)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4、(10)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三、科学备考 (一)高三复习现状分析 忽视教材的挖掘和再利用 就案例说案例,忽视案例的迁移作用 重视地理图表,忽视图文转换 (宏观问题微观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案例),形象、具体问题抽象化。),过度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延伸 重视知识量,忽视能力培养与训 练 选择试题的目的性不明确 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题海战术 对试卷讲评的目的性认识浅显 规范答题的训练的时间安排滞后,(二)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1注重复习的基础性的原因 (1)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是较容易题和中等到难度题。一般直接运用基础知

5、识解答的占到50%左右。 (2)在考查能力的试题中,无一例外地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上。,2高考试题的形式 试题的构成要素: 立意、情景、设问(在选题和试卷分析时,要明确每一道题的构成要素) 立意:考查的目的。对考核目标中每一 个考点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考 什么?为什么考?怎样考?发现 什么?解决什么?),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 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 ) A B C D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B ) A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

6、降水量大的地区最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5依图示资料可知( A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 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考什么? 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为什么考? 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只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才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地理规律正是我们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手段。 怎样考? 阅读反映三个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坐标图,依据世界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表现为

7、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和世界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三个多雨带和四个少雨带),判断出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发现什么?(教与学的问题) 单项地理要素的全球性分布规律的空间概念的 掌握有无问题(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 界平均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 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 各地理要素间构建空间联系的程度 太阳辐射气温;气温降水;气温、 降水盐度;气温、降水雪线; 读图、用图能力 从图中提取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某一区域内地理要素的相关性,解决什么? 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落实 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

8、培养 阅读图表的技能训练 答题要点回归教材,情景:是承载和实现立意的载体。 情景要新颖、科学、真实, 学生能有体会或可能接触到 的来自生活的素材。 设问:试题立意实现的呈现方式。 明确告知考生的试题问题的 呈现。,3强调对学习方法的考查 自然地理 抓住自然地理特征、原理和规律。(理顺规律) 人文地理 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归纳要点) 区域地理 重点强调区域的位置和区域基本特征,一般作为载体(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三)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关注热 点问题,把知识用“活” 明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只是一个 载体,(四)重视经典试题解析,总结方 法规律,规范答题训练 1精选试题,摆脱题海 2夯实基础,规范解题思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