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0429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概述(1917年11月现在),一、含义: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概述(1917年11月现在),二、分期: 世界现代史可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8月(二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此单元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年10月1929年10月(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二阶段:1929年10月1939年9月(由大危机到走向新的世界大战) 第三阶段:1939年9月1945年

2、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1945年8月(二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现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现代史概述(1917年11月现在),三、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发展史-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国际共运史-社会主义曲折前进 3.国际关系史-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4.民族解放运动史-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5.文化发展史-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世界现代史概述(1917年11月现在),四、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

3、矛盾 2.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 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5.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关边界、民族、种族、宗教等问题),第五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近代现代史,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单元概述(1917年11月1945年8月),二、分期及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1917年10月1929年10月(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总特征:一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世界革命高法服;资本主义由动荡到相对稳定。 第二阶段:1929年1

4、0月1939年9月(由大危机到走向新的世界大战) 主要矛盾是法西斯的侵略与反法西斯斗争,基本特征是走向新的大战。 第三阶段:1939年9月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势力由发动战争到重点防御,直到最后灭亡;反法西斯力量由各自为战到结成同盟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第五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近代现代史,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 特征: A、出现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5、的垄断组织; B、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形成并确立了金融寡头的统治; C、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D、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E、世界领土已被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 影响: A、使十月革命具备了物质基础: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即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并能够取得胜利,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 B、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更容易地结合在了一起。,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

6、的历史条件 (2)俄国当时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这些矛盾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的环节: A、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与人民大众、资本主义的矛盾; C、大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沙皇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俄国当时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决定因素: A、经济落后:俄国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农业占优势,工业比重不到国民经济的一半,并且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封建农奴制残余严重,对外国(英法)资本的依赖性强。 B、政治上的落后:封建农奴制残余浓厚,沙皇专

7、制政府依靠贵族和地主、军队维护统治,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 C、帝国主义战争进一步激化了这些矛盾。,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而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更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序幕和阶梯。它在最大限度上广泛动员了各阶层群众,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不停顿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无产阶级的成熟:俄国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复杂矛盾,极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和联合;受压

8、迫最重并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运动开展较晚,受机会主义影响小;1905年革命成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有自己的同盟军农民。 政党的成熟(十月革命胜利的最根本保证):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及时的领导。,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2、概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员和士兵,首先占领首都重要据点,接着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也相建立。,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1)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内容:1918

9、年春,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双方停止战争,德国占领俄国部分地区,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俄国还要支付巨额赔款。,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1)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原因: A、最主要原因:苏俄当时没有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进行自卫战争; B、经过三年多战争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战略物资极为短缺; C、苏维埃政权正在建立中,国内反革命破坏活动十分猖獗,迫切需要早日退出战争,争取一个和平喘息的时机,以便巩固政权,壮大红军,恢复经济。 D、广大人民群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1)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认识: A、对苏

10、俄而言,是一个不幸的和约,是同帝国主义的一种妥协; B、但具有必要性,为苏俄赢得喘息机会,及时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建立和扩大红军队伍,为后来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因此是利于革命的妥协,是“交出了次要利益而保存了根本利益的妥协”。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后,苏维埃政府即宣布废除了该条约。,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1)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2)打退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反扑和干涉,进行三年(19181920年年)的卫国战争 (3)颁布革命措施: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在农村,没收贵族地主、皇室、寺院的

11、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5)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作用(意义): 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和政权的巩固。,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3、巩固政权的斗争 (5)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

12、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4、历史意义 (1)对俄国而言:是其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世界而言: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世界格;是一次从根本上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革命;对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起了先导作用,即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3、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鼓舞、推动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基础知识点拨,一、俄国的十月革命 4、历史意义 (3)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 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的新时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4)对马列主义而言: 是该理论的实践、论证、丰富和发展。,基础知识点拨,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 开始时间:1921年 (1)背景: 经济困难,人民生活困苦; 政治危机,农民不断掀起暴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前提条件:帝国主义及国内政对势力的武装进攻已经被粉碎,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 实施新经济政策是由当时生产力的

14、性质和水平决定的; 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的认识不断加深。,基础知识点拨,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 (2)目的: 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吸引、调动一切力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巩固工农联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知识点拨,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 (3)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方面(中心措施):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有;由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流通方面:由实

15、行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基础知识点拨,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 (4)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基础知识点拨,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领导:1924年1月21日,革命导师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

16、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制定: 时间:1927年12月,联共(布) “十四大”上。 内容: 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必须使苏联变成在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特点: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基础知识点拨,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制定: 时间: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上。 内容:确立了农业集体化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影响: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基础知识点拨,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4)计划经济建设: 自1928年到1941年,苏联成功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其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