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5679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姓名:陈叶 用户名:chenye2010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浙江省温州大学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徐建委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摘要】: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用热烈澎湃的激情、豪迈昂扬的气魄、丰富奇特的想像,谱写出了一曲曲雄奇瑰丽、豪壮奔放的诗篇,反映着盛唐的时代精神,也使他具有了独特的狂放飘逸的个性魅力和人格力量。正因为李白的狂,才使他的笔写流泻出那么多雄伟壮观,气势蓬勃的诗歌。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与盛唐似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

2、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但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的李白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曲折、不尽如人意。【关键词】:李白; 狂放; 个性; 儒道思想【正文】: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的鲜明的主观色彩,大胆的抒情奔放自如,他往往能用奇特丰富的想象以及艺术夸张加入到诗歌中,赋予其新的生命意义,为世人展示了壮丽的全新世界,给人以无限宽广的幻想空间。李白用自己的诗歌抒发出自己胸中的感想,充分的展现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浪漫主义,表达出自己的情怀。李白的诗歌语言大气澎湃,通俗易懂,“于无声处听惊雷”,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在诗歌史上树立了一座

3、崇高的丰碑。本文主要探讨李白个性养成的原因,并分析其个性在其诗歌中的文学表现。一、李白的生平李白(701年762年),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和杜甫并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1。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2少

4、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随父入籍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的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5、,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弃官而去,然后飘荡就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李白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历经沉浮,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能明确的感受到他对当朝的不满以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6、。同时,李白又是众多诗人中最独特的一个,在他的身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一生追求光明,向往自由,不管当朝政治多么的混乱,他都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一生嗜酒如命,无酒不欢,留下了很多关于美酒的诗句,供后人欣赏。关于他的死,也极富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醉酒后为了捞水中的月亮,溺水身亡,他究竟怀着怎样的报复和情怀离世,众说纷纭。他一生创作诗文千余篇,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都收录在李太白集中,流传百世。李白一生留下了上千篇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诗歌已经被编入了教材当中,供每一个求学的学习进行学习和借鉴。李白的歌行、绝句以及乐府诗有最高的成就。李白善于创新,喜欢打破常规

7、。他的歌行,完全突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所有固有模式,笔法多段,空无依傍,在创作中全部跟随自己的想法,思想所至,笔之所至,这种境界堪称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唯有“诗仙”李太白方能达到。此外,李白在绝句的创作上也别具一格,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绝句飘逸潇洒,自然明快,能够在明快简短的语言中表达出无尽的内涵,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李白的诗大气磅礴,雄奇飘逸,享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李白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大多以描写山水为主,但在他的文字中不难看出诗人丰富的情感,总是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手法,夸张、想象、比喻、拟人等都信手拈来,这也正是李白的诗歌给人飘逸洒脱、豪迈

8、奔放感觉的缘由。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诗人李白在其诗歌语言上,精妙绝伦,为其赢得了“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源,他凭借着自己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在古今诗坛上奠定了自己无人撼动的位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语言最好的概括,李白写诗从来都是随手拈来,但全部是经典之作,朴实中不失奢华,通俗当中蕴含典雅,意味悠远,回味无穷。二、李白“个性”形成的必然(一)不以儒家思想为然唐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当时的儒家思想被当成教版教条,被王公贵族为统治阶级的人用来约束管理下层人民的唯一标准。李白对儒生的死读经书是颇不以为然的。嘲鲁儒里,李白很鲜明的表现

9、出自己不愿意和这些人一样死读书: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这两句话其实里面包含了李白的两种不一样的思想和理念。一是对儒生死记硬背,死读书而不懂真正的运用知识理论的否定。李白其实是赞同儒家的很多理念,也很敬重和仰慕孔子的才能。送方士赵叟之东平与嘲鲁儒作于同一时期,但表达的是对孔子的尊重: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而在书怀赠南陵常府赞李白称孔子为大儒,自己为小儒: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儒犹不遇,小儒安足悲。李白觉得自己的才华能力比不过孔子,虽然他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可是和孔子比起来,自己还是小巫见大巫,这些都体现了李白对孔子的敬仰和尊重。李白所鄙视而不愿同类的是后世儒者文人

10、脱离实际一味死读章句的的学习态度:“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古风其三十)。二是对一些儒生一生“活着的意义”进行了否定: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垂帷复何益。李白认为读书学知识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声荣耀,而是为了造福大家和社会。李白和儒家思想都觉得儒者文人一味只知死记硬背,不动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处理事务上是不对的,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下),孟子觉得读书就应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不能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里孔子提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习得知识要运动到实际处理事务中,不

11、能光学理论,而不懂怎么用。所以李白大部分是赞同儒家的某些理念但是不同意科举制度下大家不考虑实际环境情况而学习儒家的思想。任城县厅壁记中李白对儒家之道大加歌颂,因为其思想理论正和李白的济世的思想理念适一致的。当儒家经典变成统治者统一思想的工具、变成士子文人进入仕途的工具、变成“鲁儒”们死守章句的终身任务时,它学以致用、兼济天下的价值便大打折扣了。因此科举之路与李白的人生理想是相悖的。(二)不以唐代科举为意 李白一生崇尚自由,追求“不屈己,不干人”的独立人格:“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李白觉得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官位进入仕

12、途,这些人势必日后都要听命于权贵,受制于高官,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他追求的其实不是高官厚爵,所以他不原意参加科举考试来获得进入仕途的门票,他希望自己能是济世济民的能人,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他渴望陪伴一贤明的圣主,助其管理好天下,然后功成身退,退隐山林。因而李白要追求的“功成”与科举制度的选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李白追求的“身退”理想也是科举入仕所难以实现的。此外,科举制度本身也是一种等级制度,文人“蟾宫折桂”之后便要在森严的等级秩序下听从领导的指示,慢慢一步一步从低做起。但是李白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他希望自己和王公贵族一样平起平坐,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其实是因为李白是贵族之后,

13、所以他不原意从低做起,他反复强调自己出身显赫,为凉武昭王后世孙: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在临终前请李阳冰为诗文稿作序,又说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这些可以看出李白一边是觉得自己是旷世奇才,一边又不屑参加科举考试来进入仕途。所以李白功业理想与科举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三、李白个性在其文学中的表现(一)个性之率真 李白得意的心境往往表现为他 “非圣无法”的自信。在大鹏赋序中李白任真地说:“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他把司马相如当成自己仕途上的模范,一直想和司马相如一样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可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司

14、马相如还不至于很优秀,臣谓语其略,窃或褊其用心。子虚所言,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太半,而齐徒吞若八九,三农及禽兽无息肩之地,非诸侯禁淫述职之义也。”;“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词。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这些都是李白在表达自己的自信,和对前辈们的小视;“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笑歌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些态度其实都是李白得意心境的写照。这种直白表露,就是李白率真,不虚伪,不做作的精神风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体现在他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中便是:“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15、”(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体现人格修养的精神追求中便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王右军)、“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李白在看待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理想,无不都是用“真”。他拥有着天才般的才华,与众不同的气质,(为宋中丞自荐表)他人格独立,率性坦荡,“不屈己, 不干人,巢由以来, 一人而已” (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他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二)个性之狂放“凤歌笑孔丘”,嘲儒笑孔,反抗礼教,是李白思想上的狂放不羁。“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接舆以凤比孔子,讥讽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为何“德衰”不隐呢? “尧舜之事

16、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 怀仙歌) 孔子自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实际上处于“天下无道邦亦无道”的孔子却不愿退隐,汲汲皇皇,四处游说,干什么呢? 倡导王道,光复尧舜之业吗? 李白嘲笑儒家的鼻祖孔子不识时务,迂腐固执,言行不一,甚至连儒家崇奉的圣王尧舜和王道事业,也敢于轻视。1狂放中透露高傲李白的狂放,表现在为人上,则是高傲。“不屈己,不干人”(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平交诸侯”( 少年行) ,这是他为了得到引荐,与地方官吏和朝中权贵交往时的原则和态度。为了实现自己一直遵循的“佐明主”、“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他是那么那么得希望这些人能够帮助他,举荐他,给他一点机会。但是高傲,清高,自信满满,自尊心很强大的李白如果碰不到识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