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复习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100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捕蛇者说》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捕蛇者说》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复习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捕蛇者说一、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二、中心文章通过一个捕蛇者祖孙三代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赋税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4三、字词1、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 (出产的粮食), 竭其庐之入 (收入) 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名词作状语: 岁赋其二 (每年) 乡邻之生日蹙 (一天天地)使

2、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下去)2、古今异义:病: 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疾病)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齿: 古义(年龄,年岁)今义(牙齿)3、一字多义:食:谨食之(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毒:若毒之乎(怨恨) 赋敛之毒(毒性) 呼嘘毒疠(有毒的) 4、实词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制成)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故为之说。(写)已 可以已大风。(医治,治愈)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赋 岁赋其二(征收)孰知赋敛之毒(租赋)疠 可以已瘘、疠(恶疮) 呼嘘毒疠 (疫病,疫气)岁 岁赋其二(每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年)甚 貌若甚戚者(很)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

3、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若 貌若甚戚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 毒 若毒之乎?(怨恨) 呼嘘毒疠。(有毒的) 孰知赋敛之毒(害)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 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谨食之(,同“饲” 、喂养)观 今以蒋氏观之。(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5、虚词之 永州之野多异蛇 (的) 悍吏之来吾乡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问之,则曰 (代词,他)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代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 (代物,蛇毒) 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6、一字多义“而”作为连词,用法一般有四种:A、表转折关系,

4、可译为“但是”、“然而”等。B、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或不译,一般前后两词皆为动词。C、表并列关系,一般可不译。D、表修饰关系,又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地”等,一般前一词为形容词,而后一词为动词。而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后转折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5、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以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拿) 而吾以捕蛇独存(靠,凭借) 今以蒋氏观之 (根据,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目的,来)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指捕蛇这件事) 时而献焉(之,代蛇) 今其室十无一焉(语气词)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吗)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呢)叫嚣乎东西。(于,在)于 吾祖死于是 (在) 余将告于莅事者(给) 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苛政猛于虎也(比)四、课文理解1)、读课文第一节,回答下列问题:该节主要有哪两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写毒蛇的“异”主要表现在外型,毒性,医疗效用,三个方面。写“永之人争奔走焉

6、”的原因的句子是当其租入2)、读课文第四节回答下列问题、该节表现蒋氏血泪控诉的总纲的句子是哪一句?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写乡邻被苛税逼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旦旦有是”中“是”指代的内容是悍吏之来吾乡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与“安敢毒耶”相照应的句子是若毒之乎?出自该节的两个成语是 鸡犬不宁,十室九空6、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3)、读第五节,回答: “吾尝疑乎是”中“是”指代的是苛政猛于虎。、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

7、是蛇者乎?、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5)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6).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作者还是把解救老百姓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身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8)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乡邻们生活的悲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其余,则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乐”字的?蒋氏是真的快乐吗?为什 么?答案2)1、

8、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衬托赋敛之毒。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6、.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他表面上庆幸自己逃过了重

9、赋之劫难,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5)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作者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6)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像这样苛政害民的现象,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这就使得蒋氏的悲剧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7) 作者最后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来够体察民情,从而革除弊政,这反映了他思想的 局限性。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 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8) 家里的粮食和收入全部缴了赋税;遭到悍吏的骚扰;不是死光就是逃荒。9) 这个“乐”不是真的快乐,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快乐,这种快乐包含着辛酸,包含着血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